第七百一十二章 夺金(一)(第1 / 3页)
所以连着马克沁机枪一起,陆军向国内的几个大型兵工厂进行了招标活动。招标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要两种可以取代麦德森和马克沁的机枪。前者的话,要求不高,也就是轻机枪的水平,只要是要求有足够的火力,同时要求轻便,能够在短时间内生产,以及绝对不能逊色于麦德森的可靠性,还有最最重要的,成本问题——————顺带一提,麦德森的可靠性是真心不错,即便是在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也有巴西的警察在使用这种武器来对付里约热内卢哦黑帮分子…
要明白,在这个年月,12.7mm口径的步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通常都是被同盟国或者是协约国拿来当反坦克枪用的,由此可见这种口径武器的实用性。
国防军本来就有一种很不错的12.7mm口径重机枪,只是因为重量和马克沁相比要重上一块。所以并没有大量投放到部队使用,而是将其当作坦克或是装甲车辆的机枪,再不然就是一些越野车的附属武器。至于野战部队装备使用?这个至少是在短时间内没这个可能了…
毕竟这些武器实在是太重了,眼下国防陆军的大部分部队都还处于骡马化的状态——————这里指的是后勤,如果是不对的话,就真的只能靠自己的双腿走路了。
这么一来。尽管新的12.7mm重机枪威力要比马克沁强上不少。可是考虑到重量的问题,陆军也不能不遗憾的选择继续使用马克沁和麦德森——————其实陆军打算连麦德森也一起换了,虽说这种武器从国防陆军成立,不,确切的说是从安徽军政府,甚至是安徽军政府成立之前,就已经开始跟随严绍南征北战了,而且这种武器的火力亦或者是可靠性也相当的不错。重量也很好,绝对要比同时代的绝大部分机枪都轻。
威力不错。可靠性好,重量轻,而且有着光辉的历史。
尽管彼此之间有着这样或者是那样的矛盾,但至少表面上,蔡锷等人还是给予了高尔察克一定的尊重,而在有许多事情都需要依赖于国社政府的情况下,显然,高尔察克也不愿意和中国人翻脸。
所以在他所率领的先头部队抵达要塞城市‘叶卡捷琳堡’后,面对着乌拉尔行省的军政官员专门替他准备的欢迎酒会,高尔察克欣然应邀。
不过在应邀前去参加酒会的同时,高尔察克也在仔细的打量着身边的这个城市,最后他不得不承认,这座也叫叶卡捷琳堡的城市,的确是不愧为要塞城市的称呼——————之所以说是也叫,是因为高尔察克完全不觉得这座城市就是原来的叶卡捷琳堡。
不仅仅只是因为迥异的建筑风格,也是因为其他的各种原因。
在城市内,除了最高处的几个大型炮台之外,哪怕仅仅只是简单的数了一下,高尔察克都在城市内发现了大量的碉堡等防御工事。其中的一些工事内甚至可以看到有人员正在活动,在一些看上去似乎是给武器预留的孔洞上,如果往里面仔细看去的话,也可以看得见一挺挺8mm或者是12.7mm口径的重机枪,亦或者是37mm口径的反坦克炮…
从这些方面看,恐怕麦德森机枪绝对能称得上是一种完美的武器,但,凡是都怕两个字‘成本’。
麦德森的性能的确不错,而且其他方面也都非常的出色,可只有一样东西却令国防军非常的头疼,那就是成本。
麦德森的设计结构非常的复杂,虽然其可靠性很高,可是复杂的结构了诸多的零件也导致了麦德森的成本要超越大部分的轻机枪型号,甚至就算是与马克沁这样的重机枪相比,在价格上也未必就会便宜上多少…
眼下陆军的规模已经扩大到了二百多万,无论是寻常的步兵部队亦或者是骑兵部队都需要大量的机枪,唯一不需要的恐怕也就只有炮兵了…
如此庞大的需求量,继续购买这种复杂,成本高,而且生产效率低的武器,即便这种武器的可靠性再怎么高,火力再怎么强,还有重量再怎么轻恐怕也没有。
需要说明的是,如今国防军正在逐渐淘汰原来的马克沁机枪。
原来的马克沁机枪性能的确不错,至少要比寻常的机枪强上许多。其能在武器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也绝非偶然。
只是…
8mm口径的威力,毕竟已经有些不太够用了,尤其是在这个已经逐渐将战争模式转入到机械化亦或者是摩托化的年代。8mm的机枪。别说是敌人装备的坦克了,甚至就连装甲车恐怕也未必能威胁的了。
与之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