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风起云涌 第十九节(第4 / 5页)
“那小子先前过九里亭的时候,跑得飞快。现在又要飞快地跑回来,累死了。”阎柔笑着说道。
“正是要他筋疲力尽,否则打起来以后纠缠不休,半天解决不掉,事情就麻烦了。时间拖长了,如果给张牛角冲过去,死的就是我们。”鲜于辅说道:“这九里河战场,就看我们可能守住这个山岗。守住了,堵住了张牛角,我们就赢了;守不住,我们不死也要脱层皮。”
阎柔指着鲜于辅,望着鲜于银道:“俊义你听,羽行兄的奉承话就比你说的含蓄多了,水平明显高一截嘛。”
三人大笑。
“事前我曾担心你们不能赶来,但子民非常信任你们,丝毫不怀疑你们对他的信任。”鲜于银接着说道,“他能连续打胜战,和他真诚豁达的性格有很大关系。如果你们一直和他在一起,恐怕军功已经很多了,最起码羽行兄可以升到都尉。”
鲜于辅无所谓地摇摇头。
阎柔却连连点头,颇为惋惜地道:“年初,要不是何太守一再挽留,我肯定和他一起去上谷了。升不升官是次要的,关键是可以打仗,而且连续打胜战,过瘾。”
“好。我这就回去问问。”
鲜于辅看到铁钺打马如飞而回,笑着对身边的阎柔,鲜于银说道:“子民这个主意不错。如果我们和张牛角就这样纠缠下去,拖一个时辰都行。”
“恐怕我们愿意,张牛角不愿意。”阎柔笑道,“时间一长,张牛角肯定怀疑其中有鬼。”
“如果张牛角突然醒悟中计了,他马上就会发动进攻,以最快的速度突破阻截,快速向张白骑靠拢。”鲜于银看看身后的士兵,接着说道:“我们人少,虽然占据地形优势,但想挡住黄巾军,恐怕非常困难。”
鲜于辅很自信地说道:“只要子民围歼了张白骑,任他张牛角如何厉害,这九里亭都是他的葬身之地。”
鲜于辅佯作诧异地望了阎柔一眼,说道:“子玉到郡府许多年了,还是改不掉嗜杀的毛病吗?”
“不是嗜杀,是好战。“阎柔纠正道:“所以这次我们接到子民的求援,立即赶来参战。和他一起打仗,痛快。”
“这次恐怕够你痛快的了。”鲜于辅指指密布在九里河周围的黄巾军,神色凝重地说道:“阻击敌人,而且还是这么多敌人,血战啦。”
“对了,子民有消息传来吗?”他突然想起什么,问鲜于银道。
“没有。估计张白骑距离九里亭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
“这次张牛角输惨了,十几万主力一次赔了个净光。此战过后,冀州黄巾军的败亡之日也就不远了。”阎柔感慨地说道:“自子民兵渡圣水河开始,形势就直转急下。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古人诚不我欺。子民一到涿郡战场,胜战一个接一个,十几天下来,黄巾军竟然落得要撤军而逃,实在不敢想象。”
鲜于银立即接道:“本朝高祖曾经盛赞淮阴候韩信,一人可抵十万大军。但淮阴候这种兵法大家几百年我们都遇不到到一个。现在子民以一人之计歼灭黄巾军十万以上,我看他就是一个几百年一遇的兵法大家。加以时日,他的成就肯定非常了不起,也许能超过淮阴候。”鲜于银由衷地赞叹道。
“子民听到了,一定高兴死了。俊义,看不出来你箭射得好,这奉承的功夫也不错嘛!”鲜于辅大笑起来。
鲜于银白净的俊脸立即涨得通红。
“不过你说的也不错。自从卢龙塞大战之后,子民带兵打仗也有一年多了,但一战未输,这就是个奇迹。我记得战国时期大秦国有个名将叫白起,就是在长平坑杀赵国四十万大军的白起。他一生领兵打仗无数,共歼灭其余六**队一百余万,攻六国城池大小七十余座,一生从未打过败仗。我想子民将来的成就超过淮阴候恐怕不太可能,但超过白起倒是非常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