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立马横枪 第一节 上(第2 / 3页)
李弘恨恨地说道:“我是不知道,但我也不屑去做。你们跟着我,也不要做这些事,如果让我知道了,有你们好看。”
“关于左丰的死,京中可有什么传闻?”燕无畏笑着问道。
“为什么?”玉石惊讶地问道,“那么大的官都给皇上罢免了,犯了错?还是得罪了奸阉?”
“听刘大人说,是为了我们这次西征的事,得罪了陛下和中常侍,所以被罢官了。”鲜于辅皱着眉头,摸着自己的三绺细须,缓缓说道,“太尉大人的意思是,西凉战场上已经有十万大军,朝廷为了支付西凉战场的庞大开销,国库基本已经给搬空了。现在因为战败失利,又从幽冀两州征调了五万大军西进凉州参战。虽然军队数量只增加了五万人,但部队开支却成倍增加了。这钱从哪来?西凉战场上的失利,不是因为军队人数不够,也不是因为军需补给不够,而是因为将帅无能,如果再次起用赋闲在家的皇甫嵩为帅,西凉战场的局势立即就会改观。”
李弘和部下都笑了起来。
“老太尉说这话,摆明了就是和赵忠,张让等阉官过不去吗?没有把他下大狱就不错了。现在朝中权利斗争越来越激烈,稍有不慎,就是灭顶之祸。这朝堂之上,的确不是人混的地方。”玉石忿忿不平地说道,“刘大人善良忠厚,他在那里待得下去吗?”
“他是皇室宗亲,身份尊贵,又是刚刚到京,和京中各派势力都没有瓜葛,甚得皇上恩宠。”鲜于辅笑道,“所以刘大人现在谁都不得罪,和京中权贵相处得都很融洽,非常有人缘。”
“大赦天下的事因为利大于弊,所以京中各派势力无一反对,都是异口同声的表示赞成,但有关我们西进行军路线和军需补给的问题却引起了各派势力的激烈争论。”鲜于辅心情沉重地说道:“刘大人眼看王公大臣,中常侍们天天在朝堂上争吵不休,短期内不可能有结果,就让我先回来了。”
“短期内没有结果?”鲜于银吃惊地问道,“如果短期内没有结果,我们还要不要按皇上的要求如期出发?”
“当然。即使朝廷没有给我们行军路线,我们也要出发。难道你想抗旨吗?”鲜于辅说道,“朝堂之上之所以吵的这样凶,以至于陛下迟迟不能做出决定,都是因为触及了各方的利益。”
“我们从冀州赶到西凉,最近的路线是从壶关进入并州上党郡,然后由上党郡到河东,再由河东郡西渡黄河到冯翊郡,再到长安,到扶风郡。大军所到之处,各地都要提供粮草补给,这对各地县郡来说,是一笔巨大的开支。谁愿意开支?五万人的大军,其中还包括二万匹战马,每天仅战马饲料的消耗量就非常惊人,更不要说五万士兵的口粮了。并州上党一个郡才二十几万人口,你们想想上党郡一个小县会有多少人?他们自己也不过是勉强维持温饱,哪里还有多余的粮食给我们。”
“一路上所经过的上党郡,河东郡,冯翊郡,只要是好一点的田地,几乎都是京城权贵们的私产,都给他们出钱买下了。县郡要出粮,如果没有,自然要向这些豪富们摊派筹措,要求他们捐助出借。所以他们一百个不愿意,谁愿意平白无故的损失自己的财产?”
“下一任太尉是谁,你在洛阳听说了吗?”阎柔问道。
“刘大人说,皇上看重车骑将军张温张大人,估计是他。按照大汉律,三公以上的重臣必须在京中处理朝政,随侍天子左右。但现在张大人在西凉边郡负责平叛,如果他做太尉,他就是我朝第一个在外行使三公职权的重臣。”鲜于辅望着李弘说道,“由此可见皇上对此人的宠信。大人到了西凉,如果能够得到他的赏识和推荐,肯定要比打十个胜战都起作用。”
围坐在李弘周围的部下们纷纷点头。有人立即给他出主意,如何贿赂,如何投其所好,如何尽快混个将军。
李弘气道:“你们出的这都是什么主意,我好歹也是个行平虏中郎将了,大家给点面子好不好,不要象过去那样胡扯了,这是谈正事,难道我就没有办法吗?”
胡子惊讶地问道:“大人现在知道怎样贿赂权贵了?”
大家默不作声。
“冀州已经竭尽全力,不能再向他们伸手了。”李弘想了一下,说道,“我们立即上书,告诉陛下部队已经集结完毕,请求陛下火速送来部队西进的行军路线和行军途中的军需补给。如果这些东西不能及时送达,恐怕大军如期开拔的困难很大。我们把这些头痛的事都交给陛下去处理,你们看怎么样?”
大家都笑了起来。李弘回头对坐在自己身边的赵云说道,“子龙,你按这个意思替我起草一封文书,言辞要恳切,焦急……”
“羽行兄,这次上京,你可见到皇上了?”郑信问道。
“我这么小的官,有什么资格见到皇上,你别白日做梦了。“鲜于辅接着说道,“我离京之前,京中发生了一件大事,太尉张延张大人被罢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