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大汉帝国风云录 > 第二卷 乱世豪雄篇 第四章 破釜沉舟 第二节

第二卷 乱世豪雄篇 第四章 破釜沉舟 第二节(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张邈话中有话,矛头直接对准了李弘和袁绍。不过,张邈的弦外之音,大家都听出来了。

天子要尊奉,否则要失去人心。天子尊奉之后,考虑到现实,只有效仿春秋的“桓、文之事”,兴霸道,扶汉室,稳定天下。也就是说,让天子承认州郡大吏割据称霸的现实,否则这大汉天子要么有人尊奉没人理睬,要么干脆成了没有承认的“假天子”了。等到社稷稳定了,皇权强大了,国力增强了,再利用武力和律法,逐步削藩,剥夺州郡大权,最终实现大汉振兴。

这就是所谓拯救社稷的中间道路。

当今天下,州郡大吏拥兵自重,割据称霸已经渐趋成形,虽然距离洛阳兵变只有短短的两年多时间,但事实胜于雄辩,不承认是不行的。

董卓挟持天子祸害大汉的事实告诉人们,董卓即使死了,李弘、袁绍、袁术这些手握重兵的一方重镇贪图权柄,也可能会借着振兴社稷之名,行挟持天子之实。今天他们拒绝讨董勤王,明天他们当然也可能像董卓一样,成为倾覆社稷的祸害。

因为袁绍等人尊崇少帝,所以他们没有离经叛道,他们仍旧是救乱诛暴的忠义之士。由此,他们就名正言顺地做另外一件事,重建皇统。于是袁绍等人拥立刘虞为帝。

新皇帝是汉室宗亲中的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也是名震天下的大名士,还有许多谶纬之术予以强有力的支持。这不但与董卓扶立幼主有显著的区别,而且非常符合本朝所一贯坚持的选择年长有德者继立皇统的标准。

袁绍等人尊崇少帝,拥立新的符合士人标准的皇室后裔为君主,所有这些事都符合大义,符合大汉律,都停留在固有的君臣名分之中。和李弘等大臣对大义的执迷比起来,袁绍等人可以在重振社稷一事上获得更多的主动和自由。当初太傅袁隗大人所遗留下的振兴大汉之策在袁绍等人的正确理解和努力下,一度有成功的可能。重建皇统,的确是迅速拯救和中兴大汉的一条捷径。

然而,在李弘强大武力的威胁下,在张温、卢植等大臣的强烈反对下,重建皇统成了一场沸沸扬扬的闹剧。再加上诸如刘虞圃于君臣之义拒绝称帝,地方州郡大吏割据之势逐渐成形不愿重回朝廷,袁绍、韩馥和公孙瓒之间的权势利益之争越来越激烈,这场闹剧还没演完,就中途散场了。

尊奉当今天子也好,否认当今天子也罢,争论双方其实都没有挣脱君臣名分的羁绊,大家都还在固有的大义名分下奋力挣扎求生,不过,大汉社稷却因此而倾覆了。

有了中间道路,有了兴霸道,扶汉室这个振兴社稷的策略,那么剩下要做的事就很简单了,那就是尽一切可能发展自己的实力,打击和牵制董卓、李弘、袁绍、袁术这四股当前最有可能摧毁大汉的势力。

张邈的主张得到了刘岱、陶谦、周乾等州郡大吏的鼎力支持。

如何力挽狂澜?行车骑将军朱俊,陈留太守张邈,济阴太守吴资,陈留大儒边让,兖州府别驾刘翊、治中毛玠、功曹陈宫,徐州府别驾赵昱等诸多大臣名士在新年的时候,多次聚会商议,意图为大汉找到一条生存之路。

李弘有强悍的武力,口口声声说自己尊奉天子,但他把天子丢在一边不闻不问任其自生自灭,自己带着军队四处打地盘,结果天下人都骂他是汉贼。

袁绍武力不足,他就另辟徯径,搞什么重建皇统,结果遭到上上下下一片指责,对拯救社稷没有任何好处。

李弘对当今天子的单纯尊崇,导致他不愿讨董勤王。袁绍直接否定当今天子,结果导致袁阀分裂,讨董联盟名存实亡,他也无力拯救社稷。那么,在这两种办法之间,是否还存在着一条中间道路?

张邈认为,要想拯救社稷,就要正视现实,要正确看待当今天子的地位。张邈提出,尊奉当今天子,坚决讨董勤王,这是必须要做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获取天下人之心。但天子还都之后,社稷是否能立即得到拯救,拥兵自重的各州郡大吏会不会马上臣服于朝廷?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