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乱世豪雄篇 第四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五节(第2 / 5页)
黄达弯腰站在一边,恭恭敬敬地把卢植的病情详细介绍了一下。
华陀在李弘的陪同下,一边听着,一边大步向卢植的军帐走去。脸上一直是那副恬淡的笑容,没有任何受宠若惊的样子。似乎走在身边的不是当今名震天下的大将军,而是一个急于救治亲人的普通人。他自始至终没有和李弘再说一句话。
华陀走出卢植的军帐,缓缓看了一眼围在帐外的诸多河北大吏。
李弘考虑良久,又和三府大吏仔细商议了一下,最后给了徐荣一个“见机行事”的答复,既没有同意,也没有反对。
子烈兄的考虑非常周全,北疆军如能早日攻占关中,救出天子,对中兴社稷大业极有助益。但我们想到的,袁绍也会想到。如今袁绍占据了南阳,已经兵临武关,只要他能打下武关,他的大军就可以直杀长安。如果袁绍把关中、关西、关东联为一体,他的实力之强,甚至超过了我们。所以我估计他在稳定了关东后,会把注意力迅速转移到关中。
袁绍一贯坚持重建皇统,他只有重建皇统才能彻底根除袁阀的灭族之祸。袁绍如果先于我们攻占关中,天子的命运可想而知,因此,我们能否攻占关中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能让袁绍占据关中。关中被李傕占据也好,被韩遂占据也好,天子都不会有太大的危险。但关中一旦被袁绍占据,天子必死。天子在今天这种情况下死去,大汉再也没有挽救的可能。
过去董卓在的时候,我们曾经说过,为了改制的成功,我们要刻意推迟勒王的时间。但如今董卓死了,袁绍占据了关东,这句话也就作废了,我们现在必须要尽可能早日勤王。但时机如何选择,由子烈兄自行决定。
大汉国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十二月。
李傕等人愁眉不展,请三公大臣同议。杨彪提出再派大臣携带天子圣旨和符节出关中,安抚各地州郡,催要赋税。李傕嗤之以鼻。如今天子威仪尽失,皇权形同虚设,各地州郡纷纷拥兵自重。朝廷就是个摆设。现在不要说派大臣出关招抚,就是天子亲自出关招抚,估计也是处处碰壁。
皇甫嵩仰天长叹,无奈说道:“如今唯一能指望的就是益州。我看,派益州牧刘大人的儿子携带天子圣旨,速速南下蜀郡。”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的时候,突然传来了喜讯,荆州刺史刘表的功曹从事蒯鹏到了长安。刘表在奏章中说,自己尊奉天子和朝廷。荆州上缴朝廷的赋税正在运往关中的路上,年底就能送达长安。
刘表的奏章给了长安一个巨大的惊喜。天子随即下旨,拜刘表为镇南将军,领荆州牧,成武侯。
天子又下旨转拜皇甫嵩为太傅,让皇甫嵩和太仆朱俊两人携符节出关,招抚各地州郡。奉车都尉刘璋携圣旨急赴益州。
十二月初,邯郸。
华陀赶到大将军行辕。
李弘接到禀报后急忙出辕门迎接。黄达陪着一位衣裳简陋的老者大步走来。这位老者大约五十多岁,戴着竹笠,手驻一根木杖,背着一个竹篓,瘦骨嶙峋,满脸皱纹。一双眼睛小而有神,脸上好象总带着一层淡淡的笑意,让人感觉非常亲和。在他的身后,是几位同样衣褴褛,驻着木杖,背着竹篓的弟子。有的年纪已经很大了。
李弘迎上去,恭敬地行了一礼,“有烦大师长途跋涉而来……”
“大将军亲自出迎,不敢当,不敢当……”华陀深施一礼,慢条斯理地谦虚了几句,然后问道,“卢植大人近况如何?”
徐荣在给李弘的书信中说,刘表的突然归顺,肯定得到了袁绍的支持。如果没有袁绍的同意,刘表这么做就是背叛,而且会遭到袁绍的攻击。现在南阳控制在袁绍手上,刘表也无法把钱粮送到长安。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袁绍的策略发生了某些变化,他是不是不再坚持重建皇统之议?如果袁绍不再坚持重建皇统,他会重新得到持有不同意见的各地州郡的支持,他的实力发展会更快,这对河北显然不利。
还有就是皇甫嵩和朱俊持符节出关招抚的事。刘表突然献表,尊奉天子并主动上缴赋税。这让长安朝廷中的一些大臣对稳定社稷盲目乐观起来。李傕随即趁着这次机会把皇甫嵩和朱俊赶出了长安,他以为自己很聪明,以为这样一来,自己就可以完全把持权柄了。但他就不想想,没有了皇甫嵩、朱俊的震慑和斡旋,长安的大臣们马上就会和他们发生激烈的冲突,冲突之后就是兵变,就是叛乱,关中形势越来越险恶了。
徐荣还提到了一件让李弘十分担忧的事。
如果关中持续混乱,对西凉的稳定和发展十分不利。这个时候,韩遂和马腾极有可能攻击关中。占据了关东,也就解决了西凉的贫困,韩遂和马腾当然愿意冒这个险。但天子和朝廷在长安,我们不会坐视不理。为了牵制我们的兵力,阻止我们攻打关中,他们会不会秘密联系袁绍?
徐荣的建议是,为了天子的安全,我们应该主动联系韩遂和马腾,伺机进攻关中,救出天子。如果能占据关中,把关中和北疆联为一体,我们定能早日稳定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