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8章 【溪城】(第2 / 6页)
三月底,林南再次回到了辽东,辽东太守国渊、长史王烈将林南迎入了辽东城。
刚一进城,国渊便将高句丽在边境增兵的消息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同时也将这些天和乐浪郡太守胡彧商量的事情也告诉给了林南。
林南听完国渊的禀告之后,便问道:“这是胡彧的意思?”
赵云屯兵代郡,卢横屯兵范阳,廖化屯兵上京,庞德屯兵阳城,张郃屯兵云州,五处兵马都守备森严,除此之外太史慈、周仓、林阳、乌力登、丘力居、难楼等人则屯兵在蓟城,负责蓟城的新兵训练和治安工作。
林南此次选择带走的部下,除了卞喜、夏侯兰两个人外。其余的都是来到帐下寸功未立的人,他为了让功劳平衡下来,便挑选了这些人。准备用他们对付东夷人。
东夷是华夏人对东方民族的泛称,非特定的一个民族。夷又有诸夷、四夷、东夷、西夷、南夷、九夷等称。随着东夷与华夏的融合,秦汉以后的东夷,主要是指先秦的辽东夷,又将倭人列于其中,是泛指东方的民族和国家,与先秦东夷在地区与民族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区别。
这个时候所指的东夷,则是高句丽、夫余、挹娄、东沃沮、秽陌、马韩、辰韩、牟韩等人。其中马韩、辰韩、牟韩合称三韩,居住在朝鲜半岛的东南部。高句丽、夫余、挹娄、则居住在辽东辽东的大片土地上,东沃沮、秽陌则居住在乐浪郡的东面。和马韩、辰韩、牟韩彼此相接壤。
这些东夷之间的语言有的基本相似,偶尔有不同之处也只存在口音上,其中以夫余人口最多,占地面积也最广,但是在军事实力上,则以高句丽人最强。
贾诩道:“主公,属下以为,攘外必先安内,如果周边局势不稳定,以后就算南下争雄,也必然会受到后方牵制。如今曹操攻打徐州,必然会请袁绍攻击青州,如此一来,倒是给了我们一个契机,借助这个机会,先平灭高句丽和三韩等东夷。昔日主动向高句丽示好,那是因为我军不够强大,如今我军兵强马壮,正是大展身手的时候。”
林南道:“好,柿子要捡软的捏,那就先从三韩开刀,先让半岛上的东夷全部臣服,再挥师向北,直捣高句丽的丸都城。”
“主公,夫余人不喜寇抄,又和高句丽一向不和,属下以为,应当派遣使节到夫余,联合夫余王一起牵扯高句丽。”贾诩补充道。
林南点了点头,道:“很好,以你看,派何人去夫余合适?”
“校尉公孙康最为合适,听说夫余王当年和公孙度有过交情,如果派遣公孙康前去夫余,夫余王或许会答应联盟。”
高句丽人在其成立的初期可能是由秽陌人和部分迁移到这一地区的夫余人组成的,“秽陌人”这一词语最初并非指一个确定的民族实体,而仅仅是中原古代史家对出现在辽东这一特定地区的一些古代部族的泛指。
在高句丽建立之初,就与夫余长期处于军事对抗中。夫余和中原王朝关系十分友好,为了扼制处于成长期而十分具有侵略性的高句丽政权,中原与夫余在军事上常常协同打击高句丽。高句丽人好勇斗狠,十分具有侵略性,其民大约有七八万人,可不论男女,皆可为兵,闲时猎户,战时为兵。
所谓的三韩只不过是一种统称,韩民分三种而已,其中又有大小国数十家,大国万户,小国千户,皆互不相统,彼此之间尚有相互攻伐,是最为混乱的地方。但是一旦三韩联合起来,那军事的实力,连高句丽都自愧不如。其余的诸如挹娄、东沃沮、秽陌等,都是对大汉相对稳定的,并不具备侵略性。
纵观历史,辽东的少数民族都以彪悍著称,以后的契丹、女真等都是出自辽东,辽东也是历史上最为混乱的地区。如何对付东夷,林南早就胸有成竹,早在他到辽东的时候,就计划着将整个辽东地区全部控制在自己的手里,只是当时军事实力不够,这次他可要在辽东大干一场了。
沿着辽西走廊,由于所有人都骑着马匹,道路也都修的十分平整,可谓是一路畅通,十几天的时间,几千人便进入了昌黎郡。在昌黎郡稍微歇了一天,重新换了一匹战马,和昌黎太守盖勋话别之后,便折道向辽东而去。
“嗯,就按照你的意思,派遣公孙康为使节,出使夫余。另外。为了以防万一,让郭嘉出使冀州,他和袁绍帐下的诸多谋士都是好友。由他出面,再合适不过了。”
“诺!主动还有何吩咐?”
“即刻令黄忠、魏延、徐晃、陈到、文聘、卞喜、夏侯兰集结五千飞羽军。再让许攸、司马朗跟我一起到辽东,你坐镇蓟城,新兵交给太史慈、周仓、林阳等人进行训练,其余的政务你全权负责。”
“诺!”
命令颁下之后,所有将领都在积极执行,林南又让人从翰林院装上了两万张新做的连弩,和老婆貂蝉和两个未婚妻交待了一番之后,便带着五千飞羽军。拉着连弩和一些必要的粮草,朝辽东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