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教我如何不为警 > 第23节 展利器啧啧称赞,说案情滔滔不绝

第23节 展利器啧啧称赞,说案情滔滔不绝(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你们是记者,你们必须为新闻的真实而负责,真实是你们的生命,这我可以理解。有话你就直接说,别客气。”我说着。

冯所长、吴主任都笑着对我点头。

“这13人的抓捕也是如冯所长所说的机缘巧合吗?”叶记者问着。

看来,他还是没有完全改变态度。

“这次不是机缘巧合,每次都是这个说法,那就没有什么机缘巧合了。这一次,我们是张网以待。”我回答着。

“有了这份相册,有了这个利器,对付扒窃案件,我们如虎添翼,可以说,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谁敢出手,谁就会被捉!”冯所长接着说完,看着万记者,万记者点了点头。

“冯所长,你好!我是咱们市曰报的习记者,我去年就知道你们破了116起案件情况,这次又抓了这么多的扒窃高手,恭喜你们!我有几个问题,能问问小李吗?”习记者问道。

“习记者,你也好!你有问题可以问的,我们今天是开放式的回答。”冯所长回答着。

这市里的记者还比较和善,不象省里的记者,出语就让人紧张。

“小李,你好。你这么的年轻,怎么就想出这么好的方法了呢?”习记者问道。

“怎么个张网以待呢?”叶记者有点穷追不舍。

“案件的侦查,必须分析清楚作案的规律和特点,我们发了215起案件,理一理,作案规律就出来了,那就是每一波连续发案3天,两波之间又有个两三天的间隔期。大家注意到我刚才说的连续三天发案吗?”我问着。

“三天能说明什么?”叶记者继续问道。

“习记者,你也好。我只能告诉你,逼上梁山,灵光闪现。”我回答着。

“小李,能详细说说吗?”习记者顺流而下。

“逼上梁山,冯所长已经说了,一个月内发了这么多案件,我又临危受命,说实话,我都快被逼疯了。我每天晚上就捧着材料看,看报案材料,也看已破案件材料,满脑袋就是案件,想着怎么破案。

有一次,看的时间晚了,我突然从一个受害人笔录里发现了一句话‘烧成灰,我都能认出来。’这烧成灰都能认出来,那没有烧成灰是什么结果呢?灵光一闪,由此,我想到了相片。有思路了,余下就是细节的完善了。完善什么细节呢?还是从案件入手。怎么说,我们也破了几个扒窃团伙的案件,抓获了本地五个作案人,我知道这些人的手法和作案水平。但是,就如冯所长介绍的情况,我们连怎么发案的都不知道,这作案的水平太高了。肯定不是本地人员能完成的,我一下子就将范围扩展到全省,还好,我一网就网住了。大家也看了我刚才展示的相册,我们组织人员辨认,13名作案成员就浮出水面了。我这么的回答你满意吗?”我问着习记者。

“小李,我为我刚才的咄咄逼人的态度说声对不起,我也问你个问题,行吗?”叶记者诚恳的语气。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