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来时装备成旧(第2 / 4页)
据他知道的,村里一代代给孩子上课,首先讲‘孝’,其次是‘德’,接着是‘品’,最后是‘行’,至于‘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勇、恭、廉’是间夹着讲的。
徐宝想起以前孩童上课时被打手板的情形,不由得摸摸手心,觉得很亲切。
那时不懂事儿,总觉得挨打很疼,村长爷爷不讲情面,如今回想才知晓,村里出去的人,一身本事不是白来的。
同时更清楚为啥出去的人无论混成什么样,都没有敢对村庄有抱怨并使坏的,一个是感恩,一个是不敢。
要知道那村里一批批的孩子接受的全是同样的教育,你觉得你出来后混得不错,很强,那么请看看跟你同一批的孩子,比你高一批的孩子,更高一批的孩子,你敢动一点歪心思,大家收拾死你。
来时有车,回去步行,倒是有骑马的人路过,仅仅扫他一眼,没有邀请他双骑的意思。
‘嘟嘟我又想你了,想起和你同乘一骑的时光,还记得吗?那时我们在草原旅游,我说策马奔腾,你说千万小心,绕着圈跑,不要往围栏上撞,我说感受下古代八百里加急的节奏,你说六百里已经算是不错了,最后马场的主人说死都不让咱俩骑第二圈……’
徐宝的思乡病又犯了,或者说是想媳妇儿的病。
带着对另一边故乡和嘟嘟的浓浓思念,路途的远近似乎不再重要。
走着走着,他走到了上岗村所在的坟茔地,上岗村名上岗,其实没有岗,这边是平原,按他来时的那边来说是河南地界,按照唐朝时期叫河南道,把山东也包括进来了。
‘所以我想家,我要维护我的村子,万一有同一批的孩子当了市~长后回头要收拾我的村子怎办?好吧,我知道市长也得跪,那我想嘟嘟……’徐宝的精神状态很不好。
已经到这边八天了,他还没完全适应,总是午夜梦回,总是在闲暇时忆起。
他也学过心理学,不停地分析原因,然后从中找到让自己心绪平静的理由,结果一转眼,他继续想家、想未婚妻。
想着想着,他就站到了一个坟包的旁边,这里有新培的土,他犹豫一下,摇头,离开整片坟茔地。
当然,唐朝没有开封这么大的东京城,开封往西那是洛阳。、
他知道东京,而且不但有东京,还有南京、北京和西京,许多人提起东京首先想到的是日本首都。
不过他所在的村子一提东京第一个想到的却是北宋都城,而且很自然地带出一个词‘梦华’,叫‘东京梦华’。
徐宝学过这段时期的知识,他不是村里最天才的,可无论天才与否都要从头学,古代怎么教,村长爷爷就怎样教,一律小矮桌,然后盘腿坐。
村里的孩子学会写第一个字,不是钢笔字,也不是铅笔字,而是毛笔字,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