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七章 本末之别(第2 / 4页)
周员外暗叹一声,拱手道:“侯爷,在下斗胆说几句不合时宜的话,天下皆知侯爷与刘公公不合,如今刘公公清查天下田亩官仓和卫屯,新政可谓如火如荼,侯爷也想推行新政在朝中争取威望,大家都能理解,可是侯爷……您为何偏偏选天津?”
显然刘瑾这回铁了心要置杨一清于死地,当初杨一清很不给面子地拒绝了刘公公的招揽,这倒罢了,居然还狠狠挖苦讽刺了他,刘公公心眼并不大,况且性别也很模糊,也不知是不是对杨一清有了一种“别有幽愁暗恨生”的情怀,反正这回一定要弄死杨一清,内阁大学士说情也不买帐。
秦堪皱起了眉,冷着脸不发一语,屋内渐渐安静下来,商人皆善于察颜观色,从秦侯爷的表情便可看得出,侯爷不高兴了。
李东阳急了,无论公义还是私交,他都不能坐视杨一清被斩首,然而事情似乎已成了定局,刘瑾决定的事从无更改,若说推行那个所谓的新政刘瑾干得拖泥带水,但在杀人这方面刘瑾却从来都是干脆果决,效率奇高。
周员外一表态,所有人也争先恐后纷纷加价,银子都给得很大方,但透露出的意思却是一样的,投资天津这种事请侯爷另外找人,他们没有任何兴趣。
周员外瞧着秦堪的脸色,却看不出丝毫喜怒,忐忑之下苦笑道:“侯爷恕罪,在下实在想不出侯爷为何对那么一座小土城如此上心。”
大明朝廷这个时期的职权很混乱,皇帝怠政,权阉当道,锦衣卫和东西厂权力被无限放大,似乎什么都能管,什么都能判,于是许多案件根本就不经过刑部和大理寺,厂卫直接拿了人犯进诏狱,马马虎虎审了一番后便定了罪,连行刑都由厂卫一手办了,可谓抓审杀自产自销一条龙,有了厂卫这根搅屎棍,朝廷怎能不混乱?不必讳言,秦堪也是搅屎棍中的一员。
“你们认为本侯欲繁荣天津是为了捞政绩?”秦堪淡淡笑道。
杨一清被定罪的消息传出来后满朝大哗,大臣们惊怒交加,这刘瑾愈发张狂了,连三边总制杨大人这样的忠直之臣竟也说杀便杀,天理公道何在?朗朗乾坤难道真变成了阉人的天下?
总算明白屈原大夫为何长叹“世人皆醉我独醒”了,眼前有条河的话他也想跳进去。
刘瑾决定要杀的人没人能救,然而……
这周员外好大手笔,好大的气魄,刚才还只送五万两,现在一改口竟多加了整整十万,不过他的言下之意也很清楚,只想请秦堪收下这十五万两之后,再莫提什么投资天津的事了,银子他送得起,投资天津他却实在没什么兴趣,合在座十几位大商人之力投资一座城池,显然不是十五万两能解决的事,它更有可能是一个填不满的无底洞。
焦急的李东阳浑身一激灵,一个熟悉的身影浮现脑海里。
不仅是众人,连秦堪都微微惊讶。
别人或许救不了,他难道不能救吗?
满朝惊怒之时,有一道焦急的身影为杨一清上下奔走。
可算被人以小人之心揣度了一回,原来这些人以为自己建设天津是为了跟刘瑾争权争宠争威望而刻意捞政绩?
这道焦急的身影并不是秦堪,而是内阁大学士李东阳。
秦堪楞住了,接着失笑不已。
确认消息的第二天,李东阳再次登了刘瑾的门,结果再次悻悻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