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 金殿嘴仗上(第2 / 2页)
“有事!”朝班中传来非常突兀的一道声音。
作为朋友,秦堪很希望朱厚照这一生能够真的做到不懂叹息。
“臣,礼部给事中郑嫡,参山阴侯锦衣卫指挥使秦堪灭华昶满门在前,刺右副都御史张乾在后,两案已有如山铁证,求陛下当殿御审!”
若说大明历代内阁里最被朝臣唾骂的,除了宪宗时期的“纸糊三阁老”以外,当属这位抱着阉人大腿升官位极人臣的焦芳了,平日他尚且适当跟刘瑾保持距离,今日却恬不知耻地为这权阉开脱辩解,如此恶心的嘴脸,简直是文官里的败类。
秦堪负手而行,迎面行来的巡梭将士纷纷朝秦堪按刀躬身施礼。秦堪淡淡点头,走了几步忽然一顿。
下面的大臣议论纷纷,朱厚照的脸上却飞快闪过一丝阴霾。
秦堪踏着皎洁的月色,静静地走出豹房,四周万籁俱寂,御马监的万名将士散落在豹房周围守卫着朱厚照,夜色下的楼台阁宇人影幢幢戒备森严。
不论此事是真是假,原本已对刘瑾产生了一丝裂缝的他,此刻心头的裂缝仿佛被撕得更宽了。
大醉一夜的朱厚照走进金殿却神采熠熠,丝毫没有宿醉的模样,一双眸子透着生机勃勃的光采,黑亮的眼睛缓缓扫视群臣,在秦堪身上稍稍停顿,嘴角勾起一抹笑容。
…………
群臣山呼万岁后,朱厚照忽然伸手止住正欲出班奏事的大臣,笑道:“众卿先不急奏事,有件事朕倒想问一下,昨日朕听闻司礼监刘瑾给父母修坟逾制,此事不知是真是假?”
少年郎早已长大了。
内阁大学士焦芳出班沉声道:“陛下,此事京师已传遍,臣等皆有耳闻,为了不枉不纵,内阁已向河间知府下了条子询问,明后日或有消息传回……不过老臣倒觉得,刘公公不可能做出如此胆大包天的事,刘公公掌司礼监两年,朝中内外文武事皆打理得妥妥当当,处断朝事政务可圈可点,可见其对陛下的一片赤诚忠心,更何况刘公公是宫人,若说他给自己的父母无端修成了帝王规格,老臣却万万不信的……”
乔迁之喜便成了乔迁之悲,秦堪陪着朱厚照喝了一顿闷酒,最后酩酊大醉的朱厚照被搀扶回了殿内,大醉中度过了他喜迁新居的第一晚。
因为没有证据,所以朱厚照心中只是猜疑,然而没有证据的猜疑……那也是猜疑,连朱厚照自己都察觉到,昔日对刘瑾的恩宠,如今正在慢慢消退淡化……
朱厚照应该做个诗人,做个丹青妙手,甚至做个游方郎中,做个禅宗僧人……做什么都比做皇帝强,都比做皇帝快乐。
“既然河间府尚无消息回报,此事暂且搁着,待来日好好查一查吧。”朱厚照淡淡道:“众卿还有事奏么?”
叹息便意味着尝到了苦楚,意味着人生里许多的无可奈何终究只能看着它无可奈何。
谁说皇帝只是年少无知的少年郎?
焦芳顿了顿,若有深意继续道:“……刘公公掌司礼监以来推陈出新,力除朝弊,得罪的小人必然不少,这恐怕是有人故意污蔑刘公公,以间他和陛下君臣之情,此事疑点甚多,求陛下明察。”
秦堪露出了淡淡的笑容。
焦芳话音刚落,朝班里顿时有不少大臣重重一哼。
右副都御史张乾被刺死家中,刘瑾父母的陵墓修成帝王规格,这两件事闹得京师沸沸扬扬,为何今日朱厚照却只字不提?他是不知道还是不想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