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174章 移民与铁路

第174章 移民与铁路(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只可惜东岸占据的辽东东部地区多山,南铁公司也分身乏术。不然的话,直接修一条从镇江堡到凤城厅的铁路,大军坐着火车长驱直入,把红旗插到人家衙门顶上去,岂不美哉!以如今登莱三四百万的人口数量,每年五百多万圆的财政收入,挤一挤修铁路的钱还是有的。

陆小峰曾经仔细考虑过这个问题,胶东半岛上有平荣线、胶烟线两条铁路,中期来看已经足够,那么下一步建设铁路的重点就是辽东地区了。这事还不能拖延,如今欧陆局势混乱,保不齐哪天中央政府就会下场参战。那样的话,他们登莱、宁绍等财政上有富余的殖民地就会被加大抽血力度,上缴更多的税款给本土,以支持战争。真到了那时候,登莱方面还真未必拿得出那笔钱在辽东修铁路了。

这事,还是得趁早!

到了最近十年,胶莱新河沿岸成了最主要的偷渡目的地。清国官方派了骑兵沿河巡逻,并在河西岸设立一定范围的无人区,以增大偷渡难度。但你以为这些措施就能难住偷渡客吗?人民群众的智慧绝对不能小看!他们中的一些人在东岸和清国两地都有关系,于是干脆开了家移民公司,向每个想要偷渡的清国人收取费用,然后用这些钱贿赂巡河的骑兵,同时在无人区内设置隐蔽的补给点、休息点,一下子就提高了偷渡效率。

虽然这种移民网络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被捣毁一次(为此落马的清国低级官员也不少),但过后总会死灰复燃,被人重新建立。在这里,金钱的力量体现得淋漓尽致,似乎没人能抵御其超强的魔力。而登莱开拓队政府则笑哈哈地坐在一旁,看着那些借钱自费移民过来的清国人填补本地劳动力的空缺,一个个喜上眉梢。

毕竟,登莱经济发展多年,没偷渡移民还罢了,一些较差的工作也有人做。而当清国移民一夜之间涌过来后,本地人便再没有愿意当下水道清洁工、夜班码头苦力、建筑力工、季节性农场苦力之类的活计了,甚至就连远洋渔船之类的收入较高的活计都有人不愿意干,因为嫌危险。所以说,清国偷渡移民的大量涌入解决了登莱经济的很多实际困难,拉低了社会运行成本,提高了本地人的生活水平,好处多多。

南洋那边的几个殖民地主官看了大流口水,纷纷要求登莱给他们“接济”一点移民。但登莱政府非常“操蛋”,他们把着这些低收入的偷渡者不放,死命榨干他们的价值,同时裁汰军户给南方殖民地,以解决这个历史遗留问题——其实,即便是给人家军户,也给得不是很痛快,往往要催促很多次,才放出去那么一批,可见其对人口的重视程度。

南洋殖民地被逼得没办法,于是联合起来上书中央政府,最终获准在胶莱新河沿岸的平度州开设移民中心,直接从登莱开拓队手里抢人。移民中心就设在河边,第乌、马来亚、拉包尔、澳洲、大溪地五家一家设了一个,各派数十人于此办公。每拉到一个移民,当场发给船票,让他们坐船前往南洋定居。

1704年11月11日,平度州,火车头大厦。

火车头大厦是一座商业办公楼,由南铁公司向台湾银行贷款修建,位于平度州城中心,是平荣铁路的运营实体平荣铁路公司总部所在地。

南铁公司在远东修了不少铁路。因为修路资金来源复杂,以及需要给地方政府让利——好吧,很多时候其实地方政府并不愿意修,是南铁硬拉着人家上船的——等原因,每一条铁路都有一个独立的运营实体。比如经营胶烟铁路的胶烟铁路公司,经营上定铁路的上定铁路公司,经营满蒙铁路的满蒙标准轨铁路公司等等,这些公司股权复杂,运作模式也不一样。既有股份制公司,靠股份多寡说话,也有委员会制的企业,靠委员们投票决定,但无论哪种方式,南铁公司和政府都拥有企业经营的主导权。

铁路,国之大事,不可轻易让人。

平荣铁路从半岛顶端的重要渔港荣成港出发,经文登、桃村、莱阳等地,一直抵达平度州以西的胶莱新河岸边,全场超过三百公里。该铁路与胶烟铁路呈十字交叉形态,同为半岛上的交通干线,于栖霞县桃村火车站交汇,将登莱各县卫的人员物资有效沟通起来,势必成为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登莱开拓队对这种情况欲哭无泪,这简直就是断人财路嘛!最开始的时候,他们甚至派遣了数百名新军士兵过来,强行截留移民。不过在被五大藩镇联合抗议之后,他们最终放弃了这种毫无意义的举动,转而开始和清国那边的蛇头联系,让他们多多把人弄到别的渡口,然后移交给登莱方面。

不过开拓队队长陆小峰及时叫停了这种行为。他的格局比较大,认为加大移民数量才是核心要务。现在清国四处开战,百姓负担沉重,山东的百姓因为要给青州大营提供粮饷、徭役,负担尤其重,因此他们还是有很强的移民动力的。再加上这些年东岸、清国人员交流密切,很多移民至东岸的人也写信或汇款回老家,清国地方上已经大致了解了登莱是个什么地方,清国政府妖魔化东岸的谣言不攻自破。因此,移民的基础非常好,如果再加一把劲的话,每年偷渡移民的数量翻一番也不是没有可能。

陆小峰觉得,每年接近三万的偷渡移民数量,让一半给南洋诸殖民地,剩下的一万五千人里,一万人留在本地从事各种低端工作,五千人送到辽东那边去垦荒。辽东那边在先后设立了大东沟、丹东、宽甸、集安四县后,这些年又前出设立了毛甸子、灌水、东汤、五龙背、马家店、齐家堡子六个军堡粮站,派遣了大量士兵戍守。清国官方前来围剿过几次,但没有多大效果,或者即便一时破坏了,但东岸人很快就会报复回来,然后再建一个更坚固的军堡,让满清朝廷无计可施。

如今这六个半包围着凤城厅的军堡已经在军事上站稳脚跟,正需要移民来垦荒提供物质上的基础。因此,他们也需要移民,而且是大量移民。就是不知道,当那些清国的偷渡移民们在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偷渡到东岸后,突然又被告知他们会再度回到清国境内(东岸蚕食的清国土地)定居种地后,是怎么一副模样。应该是惊讶、懵逼、沮丧、惶恐、麻木等情绪皆有吧,其实挺有意思的。

当然他们也不必过于忧心。虽然回到了清国满洲地界上,但统治着他们的是辽东地区行署,是东岸政府。在他们背后,有四个经济发达,总人口近二十万的县支持着他们,有大量战斗经验丰富的行军士兵保护着他们。以清国在满洲移民那扭扭捏捏、左右为难的态度——前几年清国朝中就有宗室重臣向康熙哭诉,说移民汉人至满洲会动摇大清根基,因此一度闭关——他们怕是八辈子也赶不上东岸人了。况且辽东这边还有朝鲜禁军轮番戍守,这些棒子军自带粮饷,总数高达三万,吓也吓死盛京的那帮怂货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桃村现在就是铁路枢纽,大量物资和人员在此云集,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这里同时也是登莱新军的一个重要据点,大量部队在此屯驻,方便随时通过铁路机动转运至各处。而部队出操训练时百姓大量围观,几乎成了当地的一道风景线。

​如今平荣铁路已经正式通车半年之久,两侧的铁路附属地渐成投资热土,尤其是靠近胶莱新河的平度州,民间资金大量涌入,一块又一块地拿下铁路公司或台湾银行不需要的土地,或者修建物流仓储设施,或者兴建私人住宅,或者建设成商业设施。当然也有不少人是过来建设工厂的,他们从平荣铁路公司手里竞价拿地,离火车站越近的价格越高,拿到地后开工建设厂房、招募工人、添置机器,很快就发展了起来。

这些工厂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如茶叶厂、丝绸厂、被服厂等等。原材料从清国进口,在铁路附属地内的工厂进行再加工。而加工出来的商品,又可以就近运到火车站,通过铁路低廉的运输成本输送到胶州、烟台这两个大港。

这些工厂的存在,大量解决了登莱民间的就业问题,同时也给政府缴纳了许多税金。另外,因为这些工厂喜欢使用女工,使得女性整体收入提高,进而促进了她们社会地位的提高。至于由此引起的生育率降低的问题,都是毛毛雨啦,因为可以从清国那边偷渡过来的移民中进行补充。

而说起这些偷渡移民,根据登莱官方的统计,每年数量高达一万多人。就这还是清国官方大量打击,实际连坐法之后的数据呢,不然怕是会更多。在很早以前,清国人偷渡的主要目的地是胶州、掖县、海沧口等地,他们趁着夜色从隐蔽渔村出发,沿着海岸线航行,天明之前绝对能靠船上岸。有时候遇到东岸海军的巡逻船,他们也不大会管,任由这些穷苦人进入东岸境内。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