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后方(四)(第1 / 1页)
所以喽,面对这么一帮子投资理念偏于保守的商人,想要说服他们到南部非洲那几个新成立的国家开矿开种植园,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确实需要一点能耐。幸运的是,东岸政府似乎是有这种能耐的。他们坐拥巨大的市场,掐住了这些商人赚钱的命脉,同时权威还很高,能够调动大量资源,国家的军队这阵子又在南美攻城略地,势如破竹,说实话大家谁不敬畏?
另外一点心照不宣的就是,东岸政府容忍你们赚了这么多钱,现在需要你们做贡献了,你们再一毛不拔,可就不像话了啊。真以为没人能替代你们么?如今全世界各地局势都很混乱——如果有必要的话,东岸人还可以将其搅得更乱,毕竟越乱越有利于离岸的海权国家嘛——东岸共和国是唯一的资金避风港,不知道有多少人愿意遵从东岸政府的意志去投资,以换取一张东岸市场的入门券呢。如今让你们先来,那是看得起你们,是关心和爱护,可别给脸不要脸啊。
纳雷什金他们是聪明人,自然能够想得到这一层意思。因此,即便心里再不情愿,这会也得出头帮东岸政府解决一点实际困难了。眼前这些难民,原本是东岸政府的负担,今后怕是要成为他们的负担了。没招,只能希望这笔生意日后不要砸了才好,至于能赚多少钱,看天了!
而为了更好的了解难民们的思想动态,梅毒病人统计调查局还暗中发展了很多线人,由他们提供来自难民营地内部第一手的消息。毕竟这里聚集着好几万人呢,一旦出事就是大乱子,不可能不慎重。
今天乘坐这艘小火轮到岸的难民是从亚松森检审法院区过来的,一共百人上下,基本都是东岸人前期攻破的亚松森外围城镇的居民。因为发生在亚松森战场上的惨烈故事,以及当地被打成一片白地的现状,东岸政府已经正式决定,除了暂时保留一部分抢种抢收粮食的农民外,其余的人口全部迁走,而且立刻就办理,绝不拖延。
亚松森围城战,东岸人足足打出去了价值一百多万圆的炮弹,战事之惨烈程度是外人很难想象的。当然这个惨烈主要针对亚松森本地的居民们,他们在战争中死伤的人数要远远超过西班牙军人,战后的饥饿和瘟疫又带去了许多人的生命,曾经生机勃勃的城市如今已经成了一潭死水,居民们如同行尸走肉一般双眼无神,麻木不仁。偶有几个眼里有神采的,闪烁着的也是对东岸人的仇恨,刻骨的仇恨!
有鉴于此,东岸政府干脆也不客气了,将第一批强制迁移的对象就定在了亚松森及其周边村镇,然后第二批则是该检审法院区的其余部分,打算分五年时间迁完,1705年的计划是六万人,以后逐年递增,力争在1710年初之前全部搞定。
当然亚松森检审法院区非常富庶,鼎盛时期人口过百万。东岸人要想把他们都弄走,成本非常高昂,运力可能也有所不足。因此,尚在前线作战的各支部队如今都或多或少接到了一些不可明言的指示,那就是狠狠剿灭至今仍在抵抗的瓜拉尼印第安人及混血种梅斯蒂索人。必须要本着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个的原则,高频率、高强度地清剿反抗分子,甚至就连同情这些游击队员的当地人都要剿杀。说白了,就是制造白色恐怖,杀光潜在的反东分子,不要怕株连,总之就是狠狠地搞,省得这些人被运到南部非洲之后再反过来影响那几个王国人民对东岸的观感。
一艘内河蒸汽小船低速靠近了青岛港。码头上的水手们麻利地接过了船上扔过来的缆绳,将其系在一根石柱上。船老大走上前甲板,迎风矗立,慢悠悠地将刁在嘴里的半根烟抽完后,才大手一挥,让水手把踏板放下来。
而随着踏板放下,大群衣衫褴褛的难民如潮水般涌上了岸。他们看得很清楚,岸上的临时营地内准备了大量的食物,有面饼,有烤红薯、有蒸土豆,甚至还有一些咸鱼,这对他们的吸引力实在太大了。
船老大本来还想装个逼,结果被蜂拥而出的难民撞了一下,差点掉海里去,气得他破口大骂,直接把烟屁股扔到了难民人丛中。这帮饿死鬼投胎的家伙,实在太不像话了!
不过船老大没掉进海里,难民却有不少掉了进去。踏板就放了两条,船上起码塞了上百人,众人争抢之下,难免有被挤进海里的,且多是体弱的老弱妇孺。在岸边休息的码头工人见状叹了口气,开始准备进行救援行动。虽然是敌国来的难民,但说到底都是可怜人,能帮一把就帮一把吧,反正上级领导也是这么个意思。
难民营地外临时立了一圈木栅栏。木栅栏的门口,荷枪实弹的青岛县保安团民兵们正在呵斥、打骂着那些难民,试图让他们保持秩序。难民们虽然被饥饿多多少少冲昏了一点头脑,但才过去没几天的战争记忆依旧深深镌刻在他们的脑海里,他们对东岸军人的惧怕,那真是骨子里的,因此一下子就老实了起来。
如今能够来到东岸的,基本上都是顺得不能再顺的难民了。他们已经放弃了与东岸对抗的幻想,只想安安静静地生活,离开了亚松森,世世代代的祖居地,那确实很糟糕,但至少他们现在还活着,还有希望,不是么?人活着,比什么都实在!
难民们进入营地后,被分配到了一个个临时搭建的帐篷内居住。帐篷很拥挤,没办法,要克服困难。在寸土寸金的青岛县,能给你划拉出这么一大块空地来修建难民营,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而就在难民们狼吞虎咽地吃着发下来的食物时,在营地外一墙之隔的某座高楼上,正有一群特殊的客人在对他们指指点点。这些人都是来自国内外的投资商,受东岸政府邀请过来,看看有没有感兴趣的投资项目。
当然了,以上其实都是客套话。感兴趣的投资项目,大家自然是有的,但基本都在东岸国内。比如来自俄罗斯的富商奥列格·纳雷什金,此人在东岸国内的上海、青岛、洛阳三地各投资兴建了一个纳雷什金大厦,如今正在联合工业信贷银行走路子办理抵押贷款,打算在平安县兴建第四座纳雷什金大厦,为他的商业地产王朝添砖加瓦。什么?让我去非洲投资?那里不都是还穿着兽皮,靠采集和打猎生活的黑人么?唔,原来已经有文明国家了,我的信息没有及时更新,是我的失误,但那里真的值得投资吗?那是一片被诅咒的大陆,风险很高的啊。
和纳雷什金抱着同样看法的人其实很多,甚至可以说是主流观点。他们都是家财万贯的大商人了,做生意到了他们这种级别,其实最讨厌的就是不确定性,最喜欢的就是稳定的收益。举个例子,如果东岸政府肯放开自来水、煤气、电报行业给他们入股的话,哪怕收益率不高,他们也会抢破头挤进去。君不见后世东方之珠某李姓商人,最喜欢的就是公用行业么?收房租、收水电煤气、收电话费网费多爽啊,细水长流的生意,几乎无风险,可以传之子孙,乃第一等优质的资产。
青岛县保安团这次没有跟随主力军团出战,因此这会调集了足足一千五百余人前来维持秩序。是的,一千五百人,已经超过了全国绝大部分县保安团的兵额限制了,事实上青岛县保安团也是全国仅有的那几个人数超编的保安团,原因无他,人多呗!
不过有着一千八百总兵力的青岛县保安团赖在家里不出战,也激起了东岸国内很多人的不满。尤其是素来说话不客气的南锥人民,他们为了战争,贡献了七千多儿郎和两万五千余匹战马、役畜,这付出、这牺牲,绝对让人肃然起敬。因此,他们非常有资格指责商业中心、金融中心青岛县人民逃避战争的行为。
虽然青岛县方面辩解他们为了战争筹措了大量经费,同时派遣了许多技术人员到治安形势尚不稳定的占领区工作,但依然让人难以信服。光出点钱,不流血,这种好事怎么不落在我头上?
但不管怎样,文官系统很好地庇护了这个东岸共和国第一大城市。他们解释说城市小白领、商人子弟或经营性农民不能很好地适应战争,青岛县最善战的子弟已经加入野战部队在外奋战了,实在不宜苛求太多。人嘛,应该尽可能发挥其长处,青岛人民既然在经营商业方面有天赋,那么就不妨让他们继续做这些事好了,都是国家做贡献,没必要分得太清楚。
难民营内有少量东岸政府官员,级别不高,基本都是青岛县政府各部门抽调来的,负责整个营地的日常运转和维持,比如物资分发、卫生防疫、思想教育等等。至于营地内部的管理,基本还是靠他们自己人,即难民们自己推举各级领导,以小队、中队、大队、支队为单位,开展东岸政府组织的各项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