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211章 后方(六)

第211章 后方(六)(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不同民族之间对于生存空间的争夺,确实是人世间最残忍之事!

目前,中铁公司利用对岸刚刚设立的镇威乡(位于后世巴拉圭的萨尔托德尔瓜以北)为基地,储备了大量铁路器材。相关技术人员也通过汴河运输而至(在伊瓜苏镇换火车),军部更是派了阳谷、陈留两县保安团足足两千人在此屯驻,保卫他们的安全。未来随着铁路线的延伸,这些保安团士兵也将沿途进行保护,坚决不能让印第安人制造什么破坏事件。

值得一提的是,或许是考虑到汴河西岸是东岸人最先扫荡的区域,治安形势比较好的缘故,东岸政府已经在这边设置了好几个定居点,迁移了总计万余名移民过来。这些移民以青壮年男子为主,很多人有过战斗经验,是退伍军人。军部给他们大量配发了武器,开始设立垦殖据点,步步为营,慢慢缩小瓜拉尼人的活动范围。这样的好处是可以极大节省陆军的兵力,令他们得以把大量保安团兵力西调,参与对敌人游击队的围剿——人民战争,还是得人民来对付。

这几个定居点分别是:镇威乡、新营乡(位于后世拉帕洛马小镇附近)、武功乡(位于后世卡图埃特小镇附近)、绿原乡(位于后世塞迪克达斯小城附近)、拓河乡(位于后世埃尔多拉杜小镇附近)、草碧乡(位于后世伊瓜特米小镇附近)。这六个定居点散布四周,范围广阔,境内已经不存在任何瓜拉尼抵抗组织。按照内部疯传的小道消息,因为当初瓜拉尼人和梅斯蒂索人抵抗坚决,东岸民兵的军纪也不是很好,因此在辖区内制造了不少骇人听闻的屠杀事件,使得当地的人口大大减少。再加上很多人见识了东岸军队的酷烈手段后,纷纷逃离,因此这个区域内倒显得有些荒芜,人烟稀少了。

不过这对东岸定居者来说并不是什么坏事,甚至可以说是大好事。毕竟没什么人来和他们争夺土地了,他们与敌人战斗的机会也将大大减少。即便偶有一些敌军游击队流窜过来,实力肯定也不会太强,凭借他们这些武装垦殖者不难将其击败或驱逐。这样一来,大伙就可以安心种地放牧,砍伐森林,修建水库,填平沼泽啦,可以安心将这片新占之地建设成美丽的鱼米之乡。

而在东岸军部绘制的前线地图上,这片区域也已经被正式定义为“绿区”,即安全区。他们认为,即便陆军战斗部队撤走,凭借着万余名青壮男子,在村村互保的体系下,远道而来的瓜拉尼印第安人也将无计可施,碰一鼻子灰。

1705年1月30日,巴西高原。

如果这时你找一处山岗站上去,极目远眺的话,就会发现某条灰色的长龙沿着低矮的丘陵、山间的谷地、浓密的树林蜿蜒北上,气势非凡。又犹如一条纽带,将苍茫大地上无数点缀着的城镇、乡村、牧场、矿山、工厂联系起来,使得其互通有无,互相滋养,互相促进。

工业社会因何异于农业社会?在于生产力水平的进步。而生产力水平的进步,往往就体现在工商业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现代政府制度的广泛推进上,而这一切的基础,都离不开交通基础设施的进步。

我们这里谈论的是广义的交通,即包括各种现代通讯。随着海底电缆试验的初步成功,东岸人已经决定在国内的大江大河(比如宋河)底部铺设电缆,以减少通讯的成本,提高效率。另外,覆盖全国每一个乡镇的有线电报系统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各种信息通过电报房发出,在人们之间流传,这些都极大加快了社会运转的速度,提高了运行的效率。

信息的流通如此,货物和人员的流通也差不多。运河、国道、铁路,应有尽有,且延伸的距离越来越长。就像眼前的这条铁路,大北方铁路,堪称东岸国内里程最长的铁路了,从南方的经济中心青岛港出发,一路北上,纵贯整个东岸大草原、鸭子湖流域,然后进入巴西高原。目前,东岸人已经在铁特河上架设了大桥,火车过河后可以经望平、宾图、涿鹿、潘泉等乡镇抵达涿水河畔。而在这条河畔,新的涿水河铁路桥也在建设,且已经接近完工。中央铁路公司的计划是,让大北方铁路进一步向北延伸,最终修建一条支线通往团结河流域,将那个富饶的地区与铁路干线沟通起来,加速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政务院在听取他们的意见后,决定打破常规,往这边派遣业务能力较强的干部,正式立县。县的名字就叫镇威县,下辖镇威镇、新营乡、武功乡、绿原乡、拓河乡和草碧乡,是全国220个县级行政单位。而在该县以南,战前就设立的燕舍乡、埠上乡、七里堤乡及战争爆发后新设立的千河乡(位于后世胡安·莱昂·马略尔金小镇附近)、雷台乡(位于后世圣胡安·内波穆塞诺小镇附近)也联合成立了东岸第221县,即燕舍县,该县是另一个绿区,战前就有人口万余,战后又迁了五千人过来,实力比较强劲,且可以受到广仁等县的支援和保护,比这边好多了。

统计下来,目前东岸人在西班牙亚松森检审法院区内其实已经有了四五个县了。这几个县,都比较“干净”,即境内很少有瓜拉尼人或梅斯蒂索人的存在。即便有,未来也会优先强制送走,确保其纯洁性,不留任何隐患。

东岸政府这会已经想明白了,亚松森检审法院区靠近东岸共和国的核心精华区——或者说,这里以后也会是东岸的核心精华区——有那么多瓜拉尼人存在是不可接受的。考虑到迁移几十万人不是短期内能办到的事情,成本也过于高昂,那么想办法“消耗”掉一点,似乎就是很值得考虑的事情了。

之前亚松森围城战,城市印第安人、梅斯蒂索人被大量消耗,东岸政府再迁走一部分,那边的问题已经不是太大了。而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则需要政府和民间两方面的力量来进行消耗,即政府军负责打击敌人大股游击队,摧毁不服从的敌人村镇,而民间武装移民则负责清理漏网之鱼,并与瓜拉尼人争夺土地、水源、牧场。没了这些生产生活资料,瓜拉尼人要么饿死,要么逃往其他地方,运气好点的被东岸人抓住修铁路——好吧,很难说这部分人运气有多好——可想而知此过程中一定损耗惊人,无形之中就帮东岸人解决了大麻烦。

毫无疑问,这是非常冷血、残酷的政策。中间会产生多少人道灾难自然不用赘述,但巴拉圭实在太重要了,而且其人口也实在太多了,鼎盛时期上百万,东岸人二十年都运不完,不得不出此下策。

可以说,大北方铁路就是巴西高原人民的福音。没有这条交通干线,他们的各项生活物资就将面临短缺,生活成本也会高不可攀,各种机会更是少得可怜,人们将长期陷于贫困之中,苦不堪言。但现在有了铁路,地方的建设成本降低了,外界的机器、材料可以很方便地运进来,各种技术人才也可以更方便地引进,当地的商品也有了销路,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财富,而这些财富必将能够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你看,有了铁路,一切都良性循环起来。这就是基础设施的意义,其无与伦比的魅力。从某些角度而言,它不仅在经济上有意义,在政治上也具备着重大的意义,这都是很明白的事情。因此,中央铁路公司原本是打算积极筹措资金,制定下一步的建设计划的,不过在骤然爆发的东西战争的影响下,他们原本的计划不得不暂时搁浅,转而在军部的要求下,修建作战用的临时应急铁路。

这些铁路建设比较简单,要求不高,也不追求多长的使用寿命,反正能一时解决部队的运输瓶颈就行了。至于未来会不会将其升级成正常的铁路,陆军也懒得管,你们交通部、中铁公司自己做决定好了。

陆军要求修建的第一条应急铁路是横穿巴拉圭的铁路。因为这个地区人口稠密,瓜拉尼人的反东意识也比较强烈,东岸政府调集了大量兵力在这个地区作战。目前他们依靠骡马运输,颇为吃力,也不经济,故要求交通部想办法,帮助修建一条铁路来解决运输难题。

按照他们的要求,中铁公司派人实地勘察,并研究了宪兵司令部给予的相关探险情报后,决定在伊南铁路的对面开始修建,而铁路的终点则是亚松森。这条铁路穿越的地区地势相对平坦,除少量沼泽和森林外,建设难度很小,未来一旦升级的话,经济价值也非常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