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错误(第1 / 2页)
半大的孩子们也出来工作了。他们无法上战场,但可以做一些零活,比如给人跑腿,在教堂里面生炉子,或者帮人看守大门。给有钱人做洗刷之类的家务就已经是非常不错的工作了,但那一般是女孩子的专利,中午包一顿午饭,还有工资可拿,碰上雇主高兴的话,偶尔还能有一些小费赏赐。
但不得不说,现在有钱人也日渐节省了。雇佣家政服务的主力军曾经是荷兰城镇的广大中产阶级,但如今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很多人失了业,潦倒无比,曾经被他们排斥的海外殖民地工作如今也变得十分抢手,很多失业的荷兰中产阶级家庭都去东印度群岛生活了。
没办法,就这个世道。战争仍在持续进行着,整个国家都在咬牙坚持,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葡萄牙的红酒、意大利的奶酪、希腊的橄榄、德意志的火腿、波兰的小麦,曾经他们习以为常的商品进口量锐减,政府不得不要求公民们把每一个斯梯弗(20斯梯弗合1盾)节省下来,尽可能减少贵金属外流,以便他们可以采购战争物资。
普通人服从了这样的号召,事实上他们也没什么多余的钱,但依然掌握着大笔财富的有钱人却不愿屈从海牙的命令,他们通过各种渠道,绕开三级议会的监管,把资金转移到伦敦。
1708年3月6日,联合省恩克赫伊曾港,一批渔船在海军战舰的护卫下,冒着濛濛细雨驶了回来。
船上装载了大量鲸肉、鲸脂、鲸皮,渔民们的脸上笑意涔涔,这让等候在岸上的商人们大大松了一口气,总算没出什么问题。
战争打到今天,已经过去好几个年头了。富裕程度曾经傲视欧洲的联合省在财政上也有些绷不住,荷兰民间的财富以一种令人心碎的速度开始消耗——如果说发行公债搜刮的是有钱人的财富的话,那么加税则是对普通人的剥削,但没办法,生存和自由总是最重要的,荷兰人充分理解这一点。
为了筹集财富,荷兰人也在想办法。作为他们传统的捕鲸业来说,以前在海上猎杀了鲸,基本上只割取鲸皮和脂肪,肉就任其漂浮在海面上,极少带走——重量大,占吨位,口感也不行,没人爱吃,那么自然也就没有市场。
但现在一切都不同了。残酷的战争极大破坏了各国的生产力,即便战火没有燃烧到本国领土上,但大量青壮年男子上战场,数量更多的成年男女被迫负担起后勤运输任务,这一切的一切都使得农业生产遭到了极大的破坏。联合省本就没太多农业,有也是以种植苜蓿、亚麻、靛蓝(这个作物快消失了,因为东岸化学染料的冲击……)、烟叶等经济作物为主,只有很少一部分土地种上了谷物。现在烽火连天,农业衰微已极,荷兰人不得不精打细算,尤其是堪称刚需的食物。
所以,鲸肉怎么能放弃呢?那么大大大坨的肉,丢了不可惜吗?难吃?不存在的!尤其是当你快饿肚子的时候,不知道多香呢。而且这些年有一些从东岸流入的鲸肉制品,比如大葱鲸肉罐头等等,因为有着光环加成,因此哪怕再难吃,也有部分中产阶级采购试吃,更何况这玩意味道真的还不错,值得推广,前提是学会东岸人的烹饪方法。
鲸肉、鲱鱼、鳕鱼等海产品产量的疯狂增加,大大减少了荷兰人在谷物方面的消耗,减缓了粮食危机。荷兰政府也意识到了重要性,数年来一直分出部分海军战舰,全程护航本国的渔船队转战波罗的海、北海、纽芬兰等渔场较多的海域,为此还在海上和法国人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两国间的渔船甚至都开始互相攻击,以至于渔民们都不得不备上火枪,以免在海上遇到敌对国家的船只时无力还手。
渔船一一进港后,商人们第一时间涌了上去,抢购起各种物资来。码头官员用有些欣慰又有些悲哀的目光看着这一切,他已经六十多岁了,出生在荷兰黄金年代的他分外怀念以前的生活,但现在都什么样了?他摇摇头,不愿目睹这感伤的一幕,吩咐手下去渔船那边收取入港管理费之后,转身离开了码头。
作为北部省份的港口,恩克赫伊曾其实算不得多富裕,至少不如荷兰、泽兰两省的港口那么耀眼。街道狭窄逼仄,两边躺满了了无生气的乞丐。他们都是在历次海上战斗中负伤的勇士,但没有得到良好的待遇。缺胳膊少腿的他们只能挣扎在街道上,乞求过往的行人们能施舍一点食物。
工厂里的机器仍在隆隆运转,渔民和士兵们的妻子在里面超负荷工作着。从她们缺少血色的脸庞就可以看出,平日里的生活肯定非常艰难,这里的工作也一定十分劳累和危险。但没有办法,这份收入微薄的工作对她们而言十分重要,有工资就可以买面包,再加上政府部门和教会组织隔三差五的救济,就可以勉强养活自己和孩子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