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309章 人人都爱黄金(一)

第309章 人人都爱黄金(一)(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老爷们乱来,蒙古移民可得为自己的生活负责。因此,在将地租给别人种之后,他们果断渡河西进,来到了后世巴西的南马托格罗索州的地界上,开始经营自己的老本行:放牧。

不过到底是接触过现代生活的牧民了,不可能再回到过去那种居无定所的苦日子,因此他们以半定居的方式在西冲乡一带扎下了根,一边向过来的商人出售牛皮、腌肉、牛角、乳制品,一边也采买些现代生活所必需的东西。

一个定居点,就这样慢慢发展起来了。到了1708年的今天,西冲乡已经有了四千多人定居,生产的商品种类繁多,除了牛羊之外,也有瓜果菜蔬、鱼虾谷物,甚至都有了小规模的手工业,人气不弱。

钱,就是个王八蛋,但小到个人,大到国家,但凡要生活,要发展,还真离不开这个玩意儿。

1708年4月8日,西冲乡(后世巴西特雷斯拉瓜斯城)以东的河岸码头上,一群荷枪实弹的内务部警察护送着几个装满钞票、硬币的铁箱子下了船。这是给设立在当地的政府机构雇员及其他单位工作人员发工资用的,政府采购的费用也在里面。

这艘老得吱嘎作响的小火轮不是从下游上来的,事实上这很难,很危险。目前汴河上游这段,航运都是分段的,无法全线贯通,非常可惜。东岸政府多年来一直在对这条河进行整理,不知道炸掉了多少河中的暗礁,不知道清掉了多少河底淤泥,不知道将多少堪称鬼门关的航道裁弯取直。但这还不够,远远不够!

汴河上游,水流急,河湾多,比降大,对航运非常不友好。即便东岸在关键位置修了几个升船机,但也无济于事。唯一的解决办法,其实还是找一些合适的位置修水库大坝,把水位大幅度抬升起来,让那些瀑布、暗礁啥的淹没在人工湖面下,然后用大型船闸通航,这才是最治本的办法。而且,大坝还可以发电,这更是一举双得的事情。水力资源如此丰富,不利用不是傻子吗?后世巴西的水力发电量那么多,可不是白来的。

想法听起来不错,但问题卡在钱上。唔,或许技术上也有吧,至少东岸人还没搞过这种水坝,心里没底是肯定的,失败也是大概率的事情,白白浪费钱没意思。当然最主要的,现在没那么多用电的地方啊,你发了电给谁用呢?

所以,汴河上游就那么着了。麻烦就麻烦点吧,有几座升船机辅助,还有伊南铁路转运避开瀑布,分段航行凑合着用吧。等别的地方先搞起几座大型水坝练练手,有了经验——最重要的,电力要普及开——再考虑汴河这边的事情吧。

言归正传。西冲乡出现有二十几个年头了,不过与河西地区最早的定居点一样,并不是政府主导的,而是自发形成的。最初来到这里的是一群来自巴西高原的牧民,大概一百多人的样子,他们越过汴河,进入到了这片稀树草原上面放牧。

说实话,养牛的收益,在东岸一直不怎么高,而且还非常累,种植苜蓿需要花费很多精力,照料牛更是累得不行,很多时候晚上还要起来添料,影响作息。但那只是家养的圈里的牛,数量有限,如果是大规模放牧的话,走量销售,利润还是很可观的。

这些移民主要来自蒙古地区,多是被呼伦贝尔挺进支队打击后俘虏的蒙古牧民,其中还有不少贵人。这些人,东属巴尔虎蒙古曾经想要过去,东岸人给了一些,剩下的送到了本土——满蒙开拓队也要完成移民任务指标嘛,虽然这个地方每年都有不少来自山东、宁绍的移民进入。

你让蒙古人种地,肯定是不成的。这个时候就不能不吐槽下国家开拓总局的那些官员了,有时候真的是乱来,没仔细区分过来的移民籍贯和所从事的职业,直接简单粗暴,随意分派安置,可谓大大的懒政。就像这些到巴西高原生活的蒙古牧民,他们能适应得了当地潮湿的气候吗?早年蒙古人都统一分配到南锥半干旱草原上的,现在为啥乱来了?人多了就不好好区分了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