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336章 “不道德商品”

第336章 “不道德商品”(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因为有新华夏粮油公司、国家储备粮库等大型国有企业的采购保证,马拉维王国种植园产业的投资者们都普遍比较有信心,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利润出逃现象,基本都给新华夏岛及东岸本土下了订单,采购各类农用机械、蒸汽机、化学肥料、优良种子等商品。有讲究点的,还采购了服务,即聘请专业农技人员前来指导、培训,以期提高种植园的生产效率。

种植园的兴盛极大拉动了马拉维王国的经济,盖因其不但本身就创造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同时还催生了许多贸易、运输、包装等行业的工作岗位,提高了当地百姓的整体收入,对于国家的发展大有裨益。

当然了,如此大肆采购外国商品,自然会引起东岸国内相关从业者的不满。早些年采购自由邦的橡木、棉花,就闹出过很大的风波,认为压低了国内同类商品的价格,导致其滞销,造成经济损失。后来大力采买新库尔兰的热带巨木、桅杆、标准板材、蔗糖、烟草,又遭到了国内媒体的一致批评,理由同样是损害国家经济,损害商民利益。

再后来,随着东岸要扶持的小弟越来越多,各种境外采购合同刷刷地签了下去,国内热带经济商品产业一片哀嚎,有的人转行了,有的人则投资研发新技术,比如顺化港以蔗糖及其废料为基础的化工产业,总之动荡了好一阵子。

现在呢,掰着手指头好好数一数,黄黑分界线哥几个、北美民主自由联邦、佛罗里达、大苏国等等,按照某些报纸尖酸刻薄的言论就是,“更多的人趴在东岸身上吸血了”。国内商界部分人士更是联合起来,在某些政治代言人的推动下,要求东岸出台法律,禁止采购“不道德的商品”,以期挽救国内相关产业。

1708年11月10日,赞比西河畔塞纳镇。

码头一如既往地繁华,大量黑人力工精赤着上身,扛起一包包的粮食,健步如飞。停靠在栈桥边的木质渡轮上,白人水手正在整理船舱,一会里面都要堆满稻谷、玉米、木薯等农产品,运往河下游河口附近的跃进港。

赞比西航运公司是赞比西河航运的执牛耳者。该公司最初由来自新华夏岛的商人创办,主营塞纳/龙口—跃进港航线,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到了1708年的今天,赞比西航运公司又增资扩股,拉了一些葡萄牙商人进来,目前已经发展为拥有二手蒸汽小火轮15艘、无动力木船32艘、总运输吨位超过三千吨的大型企业——呃,还不抵东岸本土一艘钢制轮船,但在赞比西河下游这一带,真的很不错了。

听说这家公司上个月在跃进港召开了董事会,决定进一步增资扩股,募集得到的资金将用于向新华造船厂订购12艘全新的150吨级内河/近海通用型小火轮,以应对新形势的挑战。入股的人选基本也确定了,就是流亡至新华夏岛的部分奥斯曼帝国官员、商人,他们手里的钱不少,没了在奥斯曼捞钱的路子,若不想带过来的资金日益贬值的话,投资一些能够稳定盈利的项目是最好的,双方简直是一拍即合。

而所谓的新形势的挑战,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最近意大利人也成立了一家航运公司,准备到赞比西河抢肉吃。这些意大利投资者基本都是已经被清盘的原热那亚非洲公司、三角洲公司的商人,这些年一直在新华夏岛开发荒地,但由于东岸政府的各种政策限制,种植园越来越搞不下去,最终还是决定彻底退出这个世界第四大岛。

而何为“不道德商品”呢?很简单,就是大量压榨黑奴所生产出来的外国咖啡、可可、茶叶、剑麻、香草、橡胶、烟草、棕榈油、椰子、香料等热带特产,瞄准的就是本国海外殖民地及部分友好外国的种植园。东岸本国是禁止使用黑奴的,种植园里的外国非国民劳务工,理论上也是签署了雇佣合同的,不算奴隶。因此,他们在无法正面对抗国家大政的情况下,干脆另辟蹊径,高举道德大旗,行贸易保护之实。

由于有政治人物参与了进来,这事还真不好等闲视之。长期向东岸出口的外国供应商们也密切关注着东岸的这场政治博弈,一些有危机感的人已经开始做两手准备了。他们肯定是无法割舍东岸这个庞大市场的,那么就只能尝试改变了。比如葡属莫桑比克殖民地,他们就真的在认真考虑相关可能了,一些新入行的种植园投资者们,已经在试图联络战乱频繁的欧洲,看看能不能弄来大量移民,然后以农户承包加收购(签署长期合同)的方式,生产各种热带特产商品,以规避东岸国内的相关法律。

新库尔兰那帮人也差不多如此。总督直接上报了国内,要求多多招募走投无路的法国新教徒或波兰战争难民,黑人能处理则处理,不能处理就先放着。总之今后使用黑奴的种植园,可能都会上东岸贸易部的实体清单,做生意就没那么容易了。听说未来可能还要签署一种保证书的东西,一旦生产所谓的“不道德商品”,那么就拉黑五年以上,这对一家没有其他销售渠道的种植园而言,无疑是致命打击。

黄黑分界线这边的几个国家,也心有戚戚焉。马拉维王国这几年发展得不错,组建的几支部队也颇具战斗力,连续端了好几个黑人大部落。这些黑人大部分都被政府拿走修火焰湖防洪大堤以及大龙河清淤疏浚去了,死伤枕藉,不必多言。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因为政府需要回笼资金弥补财政不足的缘故,被出售给了民间商人,一般都在种植园或黑砖窑、砂石场当奴工。后两者倒没啥大的关系,毕竟立足本地市场,但种植园就得注意了,万一被东岸政府列入实体清单,那么与新华夏粮油公司签署的长期采购协议就失效了,这一点必须要注意。

西边的那几个国家倒不用像马拉维王国如此紧张。因为他们发展得太慢了,根本就没有多少可供出口的商品,没有马拉维人的这种幸福的烦恼——不得不说,这真是一个让人悲伤的事实。

但他们在东南非洲生活多年,早就熟悉了这里的一草一木,因此基本都没有离开。部分人继续留在新华夏岛,开办工厂或商业企业;部分人前往马拉维、东卢安瓜、西卢安瓜寻找投资机会;部分人进军津巴布韦高原,投资了铁路。当然还有部分人想试试新的手气,于是便瞄准赞比西河航运市场,意欲在这个越来越繁荣的市场上分一杯羹。这些热那亚非洲公司和三角洲公司的旧人们在今年年初成立了联合意大利航运公司,气魄非常大,直接下单订购了8艘蒸汽小火轮,堂而皇之地抢起了生意。

多了一个竞争对手,这垄断生意就做不下去了。再加上他们现在处于抢生意的阶段,没兴趣和你玩什么双头垄断,因此运费很快就被打下去了,赞比西河两岸的葡萄牙人、马拉维人那叫一个拍手称快。

高额的运输费用,从来都是制约商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尤其是马拉维这种初生国家,迫切需要外部物资的输入,运费节省一大块,就能多买很多东西,对于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对出口商品也大差不离,马拉维王国背负大量债务,财政非常紧张,因此对于任何能够出口换钱的东西,都十分在意。尤其是他们的初级产品,在市场上竞争者众多,本就因为没有大量使用奴隶而导致成本高昂,如果运费方面再不能剩下来的话,那简直不活了。

马拉维王国,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出口基础。根据他们国家自己不算太靠谱的统计,去年(1707年)一共出口了价值4.6万圆的剑麻、价值12万圆的茶叶、价值2.2万圆的咖啡、价值6.5万圆的蔗糖、价值5.3万圆的烟草、价值2.1万圆的腰果、价值1.6万圆的除虫菊以及价值2.5万的皮革,总计36.8万。如果再算上其他一些小规模的杂色出口商品,总额也不会超过45万圆,有点少。

但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作为一个新生的农业国,在人口、制度、民心都还很不稳固的情况下,领导层能够排除万难,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一定成绩,其实相当不错了,还有继续发展的空间。据马拉维王国贸易部部长介绍,1708年全年预计能出口近六十万圆的各类商品,进口约七十万圆的商品与服务——呃,贸易收支状况有点差啊,但不要紧,东岸政府已经劝说在马拉维投资的商人们,尽量不要把上一年度的利润抽走,而是加大投资规模,争取生产更多的商品出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