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340章 印度——被切开的血管

第340章 印度——被切开的血管(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万丈高楼平地起,地基打好了,才有资本去搞其他的。而且,你还要等待时机不是?马来亚管委会现在也没啥大的扩张欲望了,本土也给了训令,那就是全力配合第乌管委会行事。因为在执委会诸公看来,加快控制并吸血印度的步伐,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战略重点,新华夏开拓队、第乌管委会、马来亚管委会都要围绕这个中心做文章。印度这个宝库拿下了,那么今后东岸人在印度洋、西太平洋一带的各种战略,就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就能无往而不利!

当然也有嫉妒得两眼发红的商人指出,目前这种模式早晚会出问题。为啥呢?垄断贸易,闭环运转,那就缺乏竞争啦。随之而来各种问题爆发,最终损害包括制造商、贸易商和消费者所有人的利益。

唔,确实有那么点道理啊。后世大英帝国明明是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国家,各项科技领先欧洲大陆,本来有着巨大的先发优势的。但就因为有遍布全球的殖民地,可以提供原材料和劳动力,倾销各种工业品,导致工业资本家们不思进取。反正产品差一些、贵一些也能卖得出去,经济系统闭环运行,不需要过分参与国际竞争,那么自然就没足够的动力去提高工业技术啦,最后结果我们也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时被德国超过。

东岸也会陷入这个怪圈吗?有可能。但欧洲大陆的国家体量都太小了,即便技术领先,多半也无法威胁到东岸的霸权。唯一有点可能的就是远东地区了,他们一旦走上工业革命的正轨,凭借巨大的体量、吃苦耐劳的品质以及做生意的天赋,搞不好就能抢下大量东岸商品的市场。要知道,在东岸共和国制定的世界“分肥”体系中,人种、文化近似的远东各国地位是很高的,类似于后世X眼联盟那种性质,商品市场对他们并没有太大的壁垒,这确实是一个隐忧。

但老话怎么说呢?在火没有烧到眉毛上的时候,谁他娘的去在意那些事情啊。现在爽不爽?爽!爽就对了,先这么着吧。中国人会抢走我们的工作?靠,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眼下咱们一起吸印度的血好不好?

印度可是很肥的哟。土地、矿产啥的先不说,那玩意也就那样,看不大上眼了。印度真正值钱的,是它那一亿多的人口。一亿多的人每个月都在给你种粮食、种甘蔗、摘椰子、捕鱼伐木、养羊放牛,提供的都是实打实的商品,还特别便宜,便宜到让你觉得不好意思。而你付出的,可能也就是在工厂里几天的劳动,剩下的钱,你还可以去他们那里旅游,相当于额外购买一些服务,还可以装个逼,体现一下优越感,心情美美哒。

姚同上校刚刚检查了一下商站收购的货物,主要是从印度河流域收购的小麦。嗯,质量还不错,最重要的,价格便宜,非常便宜!

印度河流域,说实话自古以来就挺富裕的,粮食、棉花、花生、芝麻、豆类的种植面积非常大,产量也不错,一直是当地的主力出口商品。第乌管委会从巴哈杜尔·沙一世那里取得在河口三角洲一带修建商站的权利后,就立刻行动了起来,调集人手、物资开工建设。

熟悉东岸人作风的都知道,你批准建设一个商站,但不要以为他们就真的只建一个小小的商站。协议上规定的大小范围,他们肯定会突破的,并且会远远突破。你看,这个商站的型制和大小就超过了规定,里面可以住下整整六百名士兵以及他们的家属,城头安放着多达12门火炮,在印度河口这一代简直就是强悍的代名词。

商站里已经住了人了,基本都是从广州海珠岛商站撤下来的人员和家属。那边的要塞毫无疑问会在这几年移交给广州方面,再留着也没啥意思,不如先到这边来适应适应。

商站旁边是一座佛教寺庙,已经接近完工了。寺名曰“普宁”,是印度西北部继国兴、延庆两座禅寺之后的第三座佛寺,可见东岸佛教总会在这边投资的力度之大。与他们相比,道教那边牛鼻子们至今只在第乌县建了座老君观,在信仰领域的争夺已然是落了下风,当然可能他们的主要精力也不在这边。

本来呢,其实也没有特别好的机会吸血印度,人家有一个还算强力的中央朝廷,军队常年作战,战斗力也是有的——不是印度南方那些弱鸡土邦哦,而是在往南方扩张的莫卧儿帝国——但现在狠人皇帝奥朗则布去世了,他儿子眼看着要把不住局面,四面楚歌,到处战乱,这机会不就来了么?

东岸人今年就割下了最狠的一刀,直接砍在印度河这条营养丰富的血管上。这里人口众多,物产丰富,足够东岸人消化好多年了,战略意义十分重大。佛渡港这边的粮库储满后,马上就会安排一艘船,满载小麦前往李家坡甚至是文莱,给当地补充粮食。你还别说,即便是这么远的距离,满满一船粮食运过去,也比在越南采购要便宜一点,真是奇了怪哉,不可思议的印度!

对了,李家坡现在规模也不小了。他们在东岸顾问的帮助下,裁汰了大部分不堪用的士兵,保留了三个步兵营和一个炮兵营,在当地搞得风生水起,搞起土人来指哪打哪,威风不可一世。李嗣兴这人不知道是上头了还是咋的,甚至还喊出过攻占马六甲城的口号,一度吓坏了荷兰东印度公司,若不是马来亚管委会居中协调的话,整不好荷兰人就要集结大军,过来整治这帮家伙了。

不过从这件事上来看,李嗣兴这人的野心也昭然若揭了。不愧是农民军出来的,天生就敢打敢拼,这才刚刚在李家坡(后世新加坡外加对面的二十多个岛屿)站稳脚跟,各项建设还没打好地基呢,就想着扩大地盘,去抢荷兰人的家当了。这在喜欢一板一眼做事,每到一地先发展生产的东岸人看来,委实有些过分。

东岸顾问不得不紧急劝诫李嗣兴,要求其先把辖下的李家坡、巴淡、民丹三县给整利索了,即产业发展方向理清楚了,基础卫生工作完善了,交通设施弄出点模样来,然后再谈其他。现在这三个县,即便吸收了大量来自广东、福建、朝鲜、日本的移民,人口也才堪堪达到六万二千,基础非常薄弱,你就要出去浪。尼玛,跟你爷爷学的滚雪球战术吧?

商站南边是正处于修建状态的码头,即佛渡港,因宝智禅师在此渡河而得名。佛渡港一期投资接近八万圆,前后雇佣了超过三千名本地农民来干活。此外,巴吉那厮还很贴心地送来了数千名夫子参与工程,让姚同姚主任老怀大慰。因此,八万圆的资金真的可以干很多事了,这可不是物价较高的本土,而是满地廉价劳动力的印度河。

我们当然也不能忘了屏护码头的炮台及附属要塞,这同样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设施。虽说附近真的很难有什么势力能威胁到东岸人了,但该有的东西还是得有,谨慎点总是没错的。炮台同样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预计1709年底之前完工,至于安装、调试好火炮,能正常发挥作用,那估计要两三年后了。

可以看得出来,第乌管委会在佛渡港的投资是非常巨大的,对这个地方也非常看重。姚同上校坚持认为,在佛渡港牢牢站稳脚跟后,就可以沿着印度河上溯,将这片农业产量十分巨大的沿河谷地收入囊中。当然这不是说要搞什么军事行动,而是说控制这片富饶地区的商业贸易,让印度河谷地成为第乌管委会重要的利润来源。

在11月份的时候,东岸人就已经向一位印度商人下了订单,采购了数百吨的小麦。经过一个多月时间的采购及运输,如今终于入库。姚同象征性地看了一下,还可以,挺满意。第乌、浅岛、果阿三县所处的地方,附近的印度土邦最近局势混乱,战乱频仍,导致各种物价上涨,给东岸人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有鉴于此,他们必须开拓一个新的商品来源,印度河就是一个很不错的对象。尤其是救命的粮食,更是印度河谷一带的强项,第乌管委会辖下的第乌、浅岛、巴林、果阿——是的,他们“厚颜无耻”地把果阿也加入了自己的统治范围内,而葡萄牙人却只能无能狂怒——几十万百姓的日常消耗,甚至更远一点的吉布提驻防军人及家属的消耗,都要仰赖印度河谷了。

其实仔细算算,这些年西北印度人民当真给第乌管委会创造了不少价值了。大量廉价商品收购过来,然后销售到新华夏、南非及本土,获得大量利润。同时再从本土采购巨量商品到印度来销售,这又是一笔利润。甚至于,他们还因为垄断多种商品,搞起了规模惊人的二手贩卖生意,比如波斯商品出口到印度或东非,东非商品出口到奥斯曼,奥斯曼商品出口到印度,印度商品出售到南洋等等。荷兰人确实是个好老师,他们在波罗的海做出了好榜样,“我们不生产商品,我们只是商品的搬运工”,垄断贸易就是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