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东岸越南公司(第2 / 2页)
宗义伦马上就要以国家情报总局探员的身份加入东岸越南公司,成为一名中层干部。他也与台湾银行打交道好几年了,对这家企业的认识比较深刻,对于其深度参与越南市场的开发,更是深表赞同。别的不谈,接下来去南越会安那边与人打交道,没有该公司的襄助,简直是不可想象的,虽然那边的日本后裔居民非常多。
南北越,都要打交道,都要吃下。而终极目标,则是独霸越南贸易市场,让那些乱七八糟的外国商人,乖乖到东岸越南公司旗下,按着节奏跳舞。宗义伦很珍惜这次的机会,没有机会,没有平台,空有一腔抱负,也只能徒唤奈何啊。
东岸越南公司成立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着手开发鸿基-锦谱一线的超大煤田,作为打响该公司业绩的第一炮。宗义伦此行就是为了解决这么一件大事,不过不是为了煤田开采的事情,那个已经解决了,台湾银行出面帮游说,走了定南王的门路,以八千条步枪的代价轻易拿下——越南目前没蒸汽机,对煤炭的作用认识有限。
宗义伦等人经东京河前往升龙府,主要是为了交涉开采煤矿的另外一部分,即修建鸿基、锦谱两个深水码头,外运煤炭的事情。还好,事情进行得比较顺利,定南王身体不好,做主的是他的儿子,东岸人奉上了大批精美的礼物,同时还有整整几箱子的银条,事情就搞定了。
两个码头的年租金加起来共一万圆,外加煤田租金四万圆,每年的租费成本控制在五万圆以内——可以理解,毕竟这里面涉及到土地所有权以及移民安置、迁移成本,东岸越南公司还是讲道理的。合同一签便是五十年,前十年的租金在合同签署时当场支付,后续租金在十年内分期支付,算是一种优惠了。
好吧,东岸越南公司草创,注册资本不过二十万圆(关键是还没有全部到账……),他们肯定是拿不出太多钱的。前期要走门路打点,后面还要采购设备,雇佣人员,建设码头和道路,仓库、货场、办公楼什么的也要花钱,二十万不知道还够不够呢。真正替他们付了这笔钱的,其实是台湾银行旗下的台湾投资公司,并以此折算入股,成了东岸越南公司的股东。此外,他们还打通人脉关系,帮助越南公司在宁绍发行了二十万圆的债券,年息5%,30年期,真的非常够意思了。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与东岸日本公司、东岸朝鲜公司相比,作为后辈的东岸越南公司着实弱鸡得可以。注册资本少,人才匮乏,也没太多的关系门路,商场萌新一个,以至于不得不拉拢台湾银行这种商业巨擘一起开发,分享越南市场的利润。要知道,台湾银行在朝鲜、日本的业务这些年来一直是受到严格限制的,主要原因就是朝鲜公司和日本公司的强势,他们有钱、有人,甚至还有队伍,虽然规模、资本都不如你台湾银行,但手上有着中央政府颁发的垄断贸易牌照,在自家那一亩三分地上还是能与台湾银行斗上一斗的,并且还占了上风,维护了自己的利益。
那么,东岸越南公司到底有没有牌照呢?答案是有的,但也仅限于所有东岸共和国的商人、企业不能与他们竞争,坐视他们垄断罢了。这其实是没意义的,因为越南这个国家的贸易对象很多,并不止东岸一个,这个垄断牌照价值不大。说白了,这就是一个收门票的机器,让那些有志于越南贸易的东岸企业或个人,到他们这里来缴纳一笔费用,成为该公司的一级、二级代理人罢了,这在东岸本土俗称“挂靠”。
所以啊,东岸越南公司的处境非常一般,不得不联合台湾银行一起赚钱,分享利益。更何况台湾银行比较上道,不但把自己做了多年的“假钱”业务(给越南铸造铜钱)合并了进来,还帮着张罗发债,可谓仁至义尽了。
当然就台湾银行而言,比较看好东岸越南公司未来的发展。铸币这个业务就当是新公司成立的礼物了(况且也有荷兰人的竞争,越南政府也在尝试自铸),主要是交个朋友,未来一旦发展起来了,也是自己的一大盟友。做生意,光想着抢钱是不行的,多交朋友,多拉关系,做到位了,都不用你去抢,钱就自动往你怀里钻,神奇得很。
台湾银行在福建、广东做的就是这般生意经。看看福建郑氏在台湾岛的攻城略地吧,荷兰人被打得节节败退,但自身伤亡也很大,军费更是花了一大堆,结果最大的利润给谁拿走了?台湾建筑公司总包战后建设,台湾贸易公司签订特产商品的长期包购协议,所付出的代价,无非是台湾银行提供的部分贷款罢了——注意哦,是贷款,要还本息的——另外牵线搭桥帮买一批比市价稍低一点的军火,人家郑克臧就对你感恩戴德,好感度直线上升,有比这更好的生意么?
至于他们在文莱、吕宋等地的投资就不多说了,都是先“吃亏”帮你办得妥妥帖帖,交朋友,不挣钱,吧啦吧啦,到最后一看,挣钱最多的就是他们。投资哲学,是一门很大的学问,邵氏家族(合计拥有12.5%的股份)掌控的这艘商业巨舰,目前看来势头还是非常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