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资本主义道路(第1 / 1页)
赵二越想越是烦心,连带着在外面逛得兴致也没了。他以前难得休息时,可是非常喜欢出外闲逛的,哪怕没钱买东西,也非得把时间耗完,到厂子关大门的最后一刻才回。今天才在外头逛了半个时辰呢,就有些心烦意乱,连着几个店的熟人跟他打招呼都忘了回,一路漫无目的,最后还是回到了兵工厂大门前。
这鬼世道!希望准噶尔汗国再雄起一把,直接把袁卫庭给灭了。也希望东国人更厉害一点,把鞑子的关外老家给平了,然后天下就能太平了,自己也不用那么累了。
厂子里的老师傅曾经跟赵二说,银子都拿去跟东国人买东西了,这或许就是答案吧。说这话的时候,老师傅努了努嘴,朝车间里一台盖了块大红布,只有用时才揭掉的宝贝机床说道,这台机器花了整整六千银元,还欠了好大的人情。赵二对此很是无语,银子就这样被花掉了,难怪自己没钱用。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这机器不就是能镗制炮筒么,至于这么贵?这东国人还真是黑心。
赵二有时候非常羡慕,机床右下角刻的“黑水机械厂”的工人一个月该拿多少钱?宝钞肯定是不好使的,怎么着也得拿五块六块银元,毕竟厂子一台机床就卖这么多钱,总得让大伙也跟着喝点汤汤水水吧?唉,说不定他们那的学徒工也有工钱可拿呢,活儿也轻松,不用像自己一样全天累死累活,干上足足七个时辰。
唉,谁让自家没那本事造这种机床呢?北边三天两头打仗,虽然不是大打,但也有几百人上千人规模的,没有大炮用都叫人等死吗?没点本事,就只能用好几船粮食才能换回一台机床,能怨谁呢?
赵二这时候又想起自己的哥哥赵大了。赵大是个小军官,就在北方服役。自从前些年刘大帅举师北伐,攻略汉中之后,鞑子就一直和他们不死不休,三天两头搞。其实那场大战花了好多钱,死了不少人,但真没多少战果,也就收复了川北一些州县,然后夺了几个山中关卡,将鞑子原本独有的天险变成了双方共有罢了。
但就这样鞑子就不满意了。在汉中屯驻重兵,新军都调来了一万多人,还有来自山西、陕西的绿营,都是能征惯战之辈,不停地沿着山间孔道与大顺兵马玩渗透与反渗透的把戏。每场战斗下来,双方都要死伤不少人,真的没多大意义。
成都今天的天气不是很好,阴冷刺骨。
赵二瑟缩着双手,懒洋洋地钻出了大门。他是成都兵工厂的一名学徒工,家里托人送进来的,打算学一门手艺,以后也好借此立足。
当然,成都兵工厂的“手艺”并不是一般的手艺。机床在整个四川而言,都是凤毛麟角般的存在,除了少数几家外资合股企业之外(一般是丝绸厂),也就只有四川幕府投资的成都兵工厂有了。
这家企业目前拥有进口自东岸的新机床7台、二手旧机床20台,都是东岸成都商站出售的。不过都是与顺国关系恶化前出口的,那些所谓的新机床,其实也新不到哪去了,有的甚至因为缺乏适当的维护而陷于瘫痪——公平地讲,哪怕东岸政府在决定对大顺进行制裁之后,成都商站被迫关闭,但黑水机械厂依旧对成都兵工厂这家客户维持了最低限度的售后服务,直到交通彻底断绝,再也无法维持才作罢。
好在前些年又恢复了。成都商站低调开业,当天晚上就接下了成都兵工厂紧急采购数百枚替换零部件及大量检测、测量、维修工具的单子,总金额高达9.6万银元。但那个时候,因为担心四川幕府进口的东岸机器设备会在湖北江段被长沙朝廷截留——这事可是发生过,且很难真正追究——双方大规模的工业设备贸易并未完全恢复,只有零配件采购及相应的技术人员服务,反正确保你成都兵工厂能正常运营就行了,不要想太多。
赵大前阵子写信回来,说北方各部都在检点武器,很可能刘大帅又要北伐了。指挥使也向大家透露了,鞑子在满洲被东国人打得满地找牙,形势危急,近畿的兵马被大量抽调增援南满——唔,这里额外提一下,记者非常给力的《号角报》已经成了大顺官员的必读刊物了——而西边的策妄阿拉布坦也开始生事,这家伙对当年康熙联合俄国夹攻他的事耿耿于怀,这几年本就一直不安生,不断在西北给康熙找事。驻伊州的袁卫庭部原本一度调走,结果西北事急,后面又给调了回来,以应付复杂的局面。而这人似乎也是个人才,回来后调兵遣将,将杀过来的准噶尔兵马尽数击退,然后向西反攻,一度打到吐鲁番附近,掳掠了大批丁壮、牛羊而返,极大震慑了准噶尔汗国。
到了去年下半年,清、准双方更是因为藏区的事情而互相角力,一度大打出手。藏区没多少人,生产力也很落后,但最关键的就是人家乃蒙古人的“精神家园”,牵扯极多,谁都想牢牢把控在自己手里。这不,矛盾就产生了,还是不可调和的矛盾,不通过一场决定性的大战是很难解决的。而青海或西域大战,肯定会影响到陕甘两省,这是明摆着的事情,刘忠贵似乎看到了机会,因此打算调集兵马、囤积物资,再往汉中走一趟。
赵大、赵二不清楚这里面的弯弯绕,只大体上知道现在鞑子麻烦缠身,幕府方面有再度北伐的意愿。毫无疑问,两人都不希望北伐,都不希望再起兵戈,当年大顺江西、湖广、四川三路北伐,气势何等之盛,最后不也无疾而终了么?湖北方面就得了一些清廷弃守的堡寨,江南那边一度战果很大,到最后还是吐出去了大部分。唯一还算看得过眼的,大概就是四川这一路了,但也所得有限,只是改善了边境形势罢了。
但似乎刘大帅对北伐抱着很大的期望,成都武备学堂的年轻军官们对此也热血沸腾,让人看了心慌慌。赵二自己倒没什么,不就是在厂子里加班么,生产枪炮、维修器械,也就累了点儿,没什么生命危险。他真正担心的是兄长赵大,战场上刀枪无眼,哪里飞过来颗流弹,兴许就能让七尺男儿倒下。打仗,那是真的会死人的,死很多人!陕北刀客那么野蛮,拼起来不要命,真的是造孽啊!
赵二有时候都在想,在四川凶名昭著的陕甘绿营不也是汉人么?为什么给鞑子效力时那么拼?难道鞑子朝廷给他们许了天大的好处?也只能有这种解释了。家里穷,揭不开锅,不拼命一家老小就没饭吃。可如果大名鼎鼎的袁卫庭带着兵马投向大顺,皇上一定会高兴得睡不着觉的吧?连带着肯定有很多赏赐,封个王什么的都有可能,为何他不这么做呢?那样也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杀戮啊,为什么呢?
赵二就是在那个时候进厂的,虽然学徒工学习期很长,且没有工资(有少量津贴),只包吃包住,但几年时间下来,依然学到了不少东西,对他日后的生活至关重要。今天是他难得的休息日,每月才有那么一天,因此他很放松,美美地睡了一觉之后,才起身出了厂门。
外面很冷。成都的天气就是这样,每到冬天,若是不起雾还好,一旦起雾,那真是冻得流鼻涕。赵二没啥钱,买不起时兴的保暖棉衣,更买不起皮衣,因此也就只能穿着这一身单薄的衣物在大街上溜达了。
大街上这两年多了不少店铺,做生意的人也多了起来。赵二知道,都是做生活必需品生意的,如粮油、布匹、农具批发等等。赵二也了解过,以前这些东西都是乡下的农人们闲时弄的,但现在很多是机器生产的了。或者即便不是机器生产的,也多是那种把很多人聚在一起,集中干活生产出来的。这些年川中风调雨顺的,粮食没那么缺了,很多人不种地,光靠做工也能活下来,这种工场也就越来越时兴,而产量和质量确实也比一般农户生产的要强。当然这并不是普遍现象,至少在农村不是这样,但赵二几年来一直生活在城市里,对广大交通不便的农村地区是个什么情况并不是很清楚。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东风西渐这么多年,如今的大顺国的经济模式确实有了不小的改变,开始在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路上小步快跑。而资本主义,顾名思义,资本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东西。欧陆各国都知道西班牙带来的美洲金银催生了价格革命,大量贵金属的存在使得各国资本十分充裕,发展资本主义也就有了可能,而大顺呢?
东西倒是比以前便宜了,但人们的金钱收入十分有限。赵二对经济学一窍不通,但他通过自己的观察也意识到了市面上银根紧缩的现状。有时候都在想,不知道卖了那么多粮食、茶叶、锦缎,这银子都去哪里了?市面上银子少得可以,不得不用宝钞补充,偏偏老百姓对这种纸币又十分厌恶,很多店家根本不愿意收,或者即便收,也要加价,这日子可真是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