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大北方战争(六)(第1 / 2页)
因为战争带来的庞大压力,俄罗斯人自然把这笔贷款大部分都用于采买军事物资了,剩下的也多用来购买军工厂所需的设备、原料,聘请西欧高级技工什么的,总之都是为战争服务,而效果呢目前还没看得出来,因为双方还未曾进行主力会战。
瑞典国王查理十二带着四五万军队,目前依然在追逐俄罗斯人,俄军始终没有正面迎战。他们不断退却,不断实行焦土政策,瑞典人不断前进,补给线越来越长,士兵们开始感受到了缺乏物资的痛楚,士气非常低落,战斗力下降很快。1708年下半年的时候,即便好战如查理十二,也感觉到了危险,准备撤退了。但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一切,就是马泽帕。
马泽帕是彼得一世委任的哥萨克首领,之前是西乌克兰的酋长,因为想要摆脱克里米亚鞑靼人的控制,而转投彼得一世。彼得一世非常开心,命他“保卫乌克兰”。但马泽帕和历任哥萨克首领们一样,内心之中既不喜欢土耳其人,也不喜欢俄罗斯人,更不喜欢波兰人。早年的前辈借助土耳其人驱逐波兰殖民者,后来又借助俄罗斯人打击土耳其人,现在嘛,当然也想借助瑞典人打击俄罗斯人了。
1709年4月3日,阿尔汉格尔斯克港依然一片忙碌。
呃,别误会,这个时节的白海处于封冻状态,并没有任何船只进出。这里的忙碌,其实是码头工人忙碌罢了,主要是为了把去年封港前抢运进来的物资归类整理,然后运输出去,送到需要使用的地方,尤其是战场。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俄罗斯帝国的港口管理非常原始、混乱,即便因为与东岸合作,在北德文斯克新开辟了码头,搞了一家合资船厂,但他们的业务水平依然提升有限——旧的社会制度是最大的症结。
俄罗斯的文盲率很高,高到小封地贵族都有很多不识字的,更别说用汉语写的文件资料了。港务局局长又是个油水十分丰厚的职位,因此自然而然地被门阀们把持了,他们利用自己在知识上的特权攫取了大大小小的各类职位,将其当成自己的一片小天地。
而贵族子弟嘛,即便是没有继承权的次子、三子或其他旁支子弟,臭毛病也不少。打牌喝酒,脱岗睡觉等等,随时可见,什么都有,就是不干工作。而一旦没有这些贵族出身的官员指挥,底下人就非常有默契地开始摸鱼,工作效率直线下降,导致各种物资不能及时运出。你看看,去年10月份从英国进口的各种商品,到现在半年过去了,仍有相当部分淤积在码头,搞什么搞呢?
英国人,现在大概是俄国最大的商业伙伴了。与俄罗斯作战的瑞典,英国商人是有一些利益,但远不及荷兰人多,甚至这个国家的金融系统就是被荷兰人操控的,因此卖起来完全不心疼。俄罗斯呢,这些年也尝到国际贸易的甜头了,粮食、木材、鲸制品、毛皮是四大支柱,每年都会带来大量的利润。
但你可别以为俄国赚钱,事实上他们在贸易上是逆差,属于净流出状态,为此欠了英、荷商人不少钱(早年债主还得多个东岸)。原因也很简单,进口的东西太多了!这后发国家啊,一旦开启工业化,哪怕是最基础、最小规模的工业化,其对现代化技术、人才、装备的渴求也是无止境的。后世的沙俄搞到一战前,工业规模已经世界第六了,但依然欠了“高利贷帝国主义”法兰西一屁股债,以至于最后被拖进了一战这潭浑水,惨不忍睹。
俄罗斯现在很多军官、贵族就是西方国家出身的。从彼得一世的爷爷开始,俄罗斯就重点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后来东、俄关系友好时,还大量引进东岸资本和技术,小星星造船厂、阿尔汉格尔斯克枪炮厂(前身是一家修理厂)就是那时期的产物,东岸的教师甚至一度出入俄罗斯宫廷,身份自不一般。
军官引进需要砸钱,技工引进需要砸钱——想想看吧,东、俄交恶时期,沙皇曾强迫两百多名东岸技师入籍俄罗斯,可见多宝贵——教师引进需要砸钱,买装备和技术也需要砸钱,长期下来,不掏空俄罗斯国库才有鬼了!
英格兰——尊重点好不好,我们现在改名叫不列颠啦——几个大商人家族去年给俄罗斯政府贷款150万镑,以未来五年的农产品出口为抵押,就是为了弥补俄罗斯帝国因为大北方战争而产生的财政亏空。150万镑,东岸商人可是直流口水啊,但贷款时人家条件就谈好了,专款专用,只能用于采购英格兰本土生产的军工制品、民用商品,或者用于投资本国的工业,但也得买英国机器,雇佣英国技师,总之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小算盘打得贼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