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349章 大北方战争(七)

第349章 大北方战争(七)(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吴翼飞等人入住贝克奇萨莱大酒店后,第一时间联系了克里米亚的格莱大汗。道拉特·格莱大汗闻讯,派了一位使者,一小时内就赶到了酒店。

“吴司令,幸会。”使者满脸堆笑道。

“是你啊,脱脱迷失将军。”吴翼飞伸出了右手,与来者轻轻一握。

“不敢称将军,我还是习惯别人称呼我脱脱迷失上尉。”脱脱迷失依旧笑着说道。他曾经在定远陆军军官学校炮兵科留过学,因为学业优秀,被授予东岸陆军荣誉上尉军衔。学成归国后,趁着格莱大汗组建新军的机会,青云直上,现在已经是克里米亚汗国新军炮兵总监,可谓位高权重。

“大汗派你来此,想必也是猜到我的来意了。”吴翼飞让副官给大家端来了一壶奶茶,茶味醇厚,奶香扑鼻,看来这贝克奇萨莱大酒店有两把刷子,不愧是克里米亚汗国首都的第一社交场所。

“贝克奇萨莱大酒店……”看着眼前这座高达五层,由国营东方宾馆集团投资建设的集餐饮、住宿、娱乐为一体的大楼,吴翼飞也有些恍惚。一百年前,贝克奇萨莱只有部分木质建筑充当大汗金帐,五十年前,算是有了部分石头房屋,现在么,居然变成了一座像模像样的城市了。

贝克奇萨莱的居民很多,大概有五万人的样子,差不多接近克里米亚全国5%的人口了。作为一个从半封建半游牧朝封建资本主义转型的国家,首都人口多一些,其实说明了一件事,这里的工商业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了。

与农耕文明不同,游牧文明的生产力水平向来无法在一地就供养如此大量的人口。五万人,可以说绝大部分不是靠放牧牛羊生活的,而是靠农业、工业和商业。

贝克奇萨莱郊区就有大片大片的葡萄酒及酿酒庄园。早些年东岸着力打造的“三河贸易”(顿河、第聂伯河、多瑙河)中很大的一个份额就是葡萄酒,即东岸商人采买产自意大利或葡萄牙的酒,然后通过克里米亚鞑靼人销售到第聂伯河腹地。克里米亚汗国也有大量的葡萄酒消费市场,虽然是绿教徒,但喝酒是毫不客气的,毕竟宗主国土耳其人都喝酒,教士们再有闲心也管不到这里。

克里米亚人现在也尝试自己酿酒了。后世的克里米亚半岛本就是苏联的重要葡萄酒产地,条件那是不用说,请一些意大利技师过来,很快品质就上去了。自酿自销,固然损失了一部分东岸二道贩子的利益,但东岸政府对此持默许的态度,因此这个产业一下子就起来了。

“大汗认为,贵国可能对西乌克兰的混乱局势比较关注,想要迅速平定下来,以免影响商业利益?”脱脱迷失上尉胸有成竹地问道。

“不止于此。”吴翼飞笑了笑,遥指着北方,道:“瑞典人进了西乌克兰的事情,你们了解多少?”

“事实上去年冬天就有牧民向我们报告了。”脱脱迷失苦笑道:“甚至还有人被瑞典军队抢劫杀害了。大汗派人去调查,结果哥萨克们说是他们没有约束好部众,底下有人穷疯了,抢劫了一些牛羊,他们已经内部处置了,并保证以后不会再犯。大汗不是很相信,在去年年底第二次派出了调查队伍,而且没有接触哥萨克,直接向北,结果就发现了瑞典人。他们穿着蓝色军服,戴船帽,非常好辨认,附近没有人这么穿戴,俄国人、波兰人、土耳其人,都没有这种军服。那些人怎么说呢,远远看着就带着一股欧洲味,就像羊群里进去了一只狼一样,非常显眼。”

“后来呢?”吴翼飞喝了口香醇的奶茶,问道。

贝克奇萨莱还有相当规模的建筑产业,由来自哈吉县的资本投资,引进东岸早期的轮窑、制砖机、石灰窑、水泥窑技术和设备,大干快上,生产出来的建材远销本国及宗主国奥斯曼土耳其,获得了不少利润。

你看,后发工业国家虽然花钱厉害,但只要找准市场需求,投资还是可以获得回报的。说遍地是金矿可能过了,但像克里米亚汗国这种原本连青砖、石块都要进口的国家,一旦能够自产,获得超额利润那是完全不用怀疑的。

类似的还有皮革制品。克里米亚人在半岛南部的费奥多西亚(额外说一句,百度百科中提到费奥多西亚古称卡法,这是错误的,卡法是刻赤,熟悉俄语的读者可以查阅一下)建立了一座东、克合资的皮革厂,引进东岸技术和设备,专门生产各种民用皮具以及工业用传送带,效益还不错。

盐、粮食、海产品等的加工厂也在各个港口城市兴建起来,来自哈吉县的资本占了大头,技术从东岸引进,虽然都是被淘汰的低效且污染较重的技术,但说实话并不落后此时欧陆的主流水平,生产出来的商品颇具竞争力——掠夺来的奴隶工人多了,当然有竞争力嘛!

东岸人在这个过程中承担的是传帮带的角色,即更好地帮助克里米亚汗国进行转型。东岸商人和资本在克里米亚有超国民待遇,当地的官员、酋长啥的也不敢擅自来找麻烦,因此发展工业的阻力非常低,极大保护了这个国家还很弱小的工业萌芽。而在这个过程中,以哈吉县为窗口的东岸资本也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当然,这是合理报酬,老实人才不要收益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