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高仲瑞(第1 / 1页)
可笑有些人还想与东朝撕破脸,万一经济往来全部断绝,工厂大量停工,工人普遍没了生计,难道让他们再回乡下种地?他们还回得去么?大顺能承受得了再一次的阵痛么?世道变了啊!
所以说,因为有直观的感受和对比,高仲瑞比党金堂、王万春等军中大将要更加清楚东岸人的真正实力,也更有敬畏之心。别的不谈,就马当要塞的存在,其海军炮艇时不时地巡逻大江,就令满清残存的军舰不敢造次,当然也让顺国的走私船胆战心惊,因为被逮到就是罚款甚至直接没收——富饶的黄金水道,运输生意一直是台湾银行和定海县交通局轮船公司的禁脔,别人很难染指。
基于这种认知,高仲瑞极其反对与东岸闹翻。大顺无法闭关锁国,因为这意味着满清的工商业水平会慢慢追上他们,然后凭借更加辽阔的土地、更多的人口而取得压倒性优势,届时他们怕是连南北朝的局面都无法维持。
高仲瑞也把自己的想法与夏国公高勉之书信交流过。高勉之是勋贵武将集团的首脑,坚决的主战派,但却不是对东,而是对清坚决主战。高勉之博览群书,李难先、黄伯超等商界要人是他家的座上宾,对世界局势有一定的了解。他在外领兵时,也曾经到访过马当要塞,对马当守备团的军容赞叹不已。预备役部队都这样了,更精锐的蓝衣军是什么模样,不敢想!
所以,他旗帜鲜明地反对与东岸交恶,不仅仅是因为大顺军队离不开东岸的武器和机械,更是因为他明白真正的死敌是满清,而不是东朝或广东诸李、福建郑氏等。他主张与东岸交好,充分利用宁绍的资本、黑水的技术发展经济,充分利用登莱先进的战术思想,请求满蒙大开海参崴陆军学院的留学之门,让大顺进一步脱胎换骨,积蓄实力,然后北伐满清,定鼎中原。待神州大地金瓯无缺之后,转过头来就可以解决东朝“窃据”的登莱、宁绍、廉梧等历史遗留问题了。
他自称为务实派,为此还遭到老对手黔国公张赞(张景春之子)的攻讦,认为他过于软弱,丧权辱国。张赞的思路,基本还是攘外必先安内那一套,即先南后北,先料理了后方的广东、福建割据政权,再清理刘忠贵、贺统、袁金忠等半独立势力,然后通过与西洋贸易,引进技术和人才,夯实基础后大举北伐,统一天下,最后再与东岸决战。
1710年1月23日,黄石矶,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大顺池州防御史高仲瑞的水陆军大营就设于此处,其中水师大小战舰百余艘,兵士一万五千余人,陆师步骑炮军约四万,算得上是一处关防重地了。
当然陆军并不是全部部署在黄石矶,而是分散在周边的东流、建德、香口等地,东面的黄湓也有部分人马驻守,但总体而言西多东少,也就是前轻后重的配置。黄石矶本身,不过留了三个指挥五千余人的陆军防守罢了,但装备不错,战斗力较强。
高仲瑞是故萍乡侯高守贵之子,统兵打仗已有十年,战绩不错。新皇登基后,大力启用新人,高仲瑞连续获得提拔,目前已经是掌管五六万大军的方面统帅,是大顺与满清争夺池州、安庆的一线指挥官,可谓位高权重。
七八年前的那场大战,大顺三路北伐,声势搞得惊天动地,结果却有些虎头蛇尾。四川一路获得了山里的一些关隘,可窥视汉中盆地,但与付出相比,说实话有些不值当。中路兵力最重,但对面清军的实力也最强,双方厮杀良久,各损失大量兵员和器械,最终却所获无几。唯一有点战果的,其实也就是江南一路了,大顺几万精锐从江西出兵,一度攻占池州、徽州两府大半,水陆大军围攻安庆,虽然最后功败垂成,不得不撤军,但也在池、徽二府夺了些地盘,打入了钉子的同时,也给经济重地江西加上了点外围屏护。
黄石矶就是那次的战果。高仲瑞彼时还是一个小小的指挥使,带着一两千人,乘坐水师战船,冒险夜间渡过长江,增援在安庆外围打援的部队。他至今仍记得那个漆黑的夜晚,细雨连绵,地面泥泞得一步一滑跌,从周边调集而来的清军用大炮猛轰码头,儿郎们死伤惨重,但仍然悍不畏死,奋勇向前,最终增援到位,守住了阵地。
其实吧,两人的大战略差不多,只是细节上有少许异议。高勉之不相信东岸会对广东、福建遭到大顺攻击的事情无动于衷,张赞认为可以赌一把,一旦成功,入海口的瓶颈就彻底打开了,从此天空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高仲瑞对这些朝堂的事情还是比较清楚的,毕竟簪缨世家出身,消息肯定比一般人灵通。他对张赞那个“老匹夫”没啥好感,也幸好三朝元老、大学士徐翰在此事上站在他们高家一边,虽然夏国公和他的关系似乎并不怎么和睦。
“东朝立国比咱们大顺还早,舟楫娴熟,铳炮犀利,经商也极有章法,岂是轻易可以开罪的?马当的谢言非谢团长已经明确表态,一旦大顺进攻广东,那么就是两国关系破裂之时。言辞之激烈,语意之决绝,都是近年罕见的。这样的表态,满朝文武都看在眼里,虽然憋屈,但威胁是实实在在的。新皇也不是年少气盛之辈了,当了那么多年太子,应该懂得分寸取舍。大丈夫能屈能伸,何必争意气于一时而贻害国家于无穷呢?”听着窗外惊涛拍岸的响声,高仲瑞深色复杂地叹了口气,默默思索。
这次广东兄弟阋墙之事,既已被东朝快刀斩乱麻搞定,那么就不宜深入插手了。或许赣州的党金堂、广西的王万春心有不甘,要搞一些事情,但没有天子旨意,谅他们也闹腾不出什么大事。大顺如今的首要问题,还是继续积蓄实力。工商业大兴,人心思变,国中愈来愈有动荡不安的苗头,具体到江西这边,士绅对农民大量入城不满,市民对物价上升不满,农民入城做工后对收入太低不满,总之各种不满。
改革改革,怎么越改革越乱?按照东国人书上说的,大概就是生产力改变了,人的流动性变强了,而落后的封建制度又无法适应这种新局面,所以敢于改革的落后国家总是乱象频现,甚至穷鬼暴动的事情都不鲜见,真真是让人头疼。但不改革又不行,大顺土地、人口本就处于劣势,再不靠工商业弥补,如何与满清斗?如何驱逐鞑虏,恢复中原?
只可惜安庆战役最终还是失败了。大顺水师在长江占优,但却没法开到陆地上去帮忙。而清军则可以在江北从容地征调兵马,以内线作战的优势打击对方,最终取得了所谓的安庆保卫战的胜利。这其实是大顺的一大失策,与其盯着安庆,不如厚集兵力,猛攻清军在江南的地盘,至少打掉其南京、杭州两大核心重镇中的一个,然后再图另一个,最终达到与满清划江而治的阶段目标。
只可惜决策者没这么想,或许确实这么想了,但力有不逮。毕竟安庆也很重要,是往下游地带取南京的必拔之地,不然就如芒刺在背,始终不敢全力以赴。只能说大顺实力终究还是有些不足,满清国力是其两倍,虽然长江水师被大顺打成了“存在舰队”,但依然是个威胁,必须把安庆、荻港等基地全部扫平了才能放心。而且不但要摧毁其军舰,还要摧毁其民用船只,让其没法偷渡增援江南。
高仲瑞就是那场战争的亲历者。战后他想了很多,但认为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水师实力不足。如果有东朝内河舰队那般强横的实力,几十艘蒸汽炮艇配上十来艘武装运输舰改装的炮船,那几乎都敢直接强攻满清的军港了。待炸平了军港炮台,击沉碇泊的战舰,然后再追进旁边的邗沟小河里,把民船也给炸个稀巴烂,事情差不多就妥了。
只可惜大顺水师没这份实力!如今黄石矶军港表面上停着百余艘舰船,但其中能装大炮的不多,许多船只能弄一些特制的大口径火枪——好吧,在大顺军中,这也是“炮”,虽然东岸人认为是“枪”——装上去,充作攻击武器。有十余艘比较厉害的战舰,其实也是国内大商人李难先从东国订购的民船,自己改装后编入水师的。这种所谓的战舰,肯定无法和专业军舰相比,甚至连欧陆的武装商船都比不了,因为没有轻便的高倍径比海军炮。这个东岸早年卖过一批,但自从大顺攻灭南明后就不卖了,而自己铸的炮又差得很远,射程、精度都不够,重量还死沉死沉的,技术上还是有差距。
有些时候高仲瑞都羡慕起满清来了,因为人家有出海口,可以砸钱聘请尼德兰、英吉利、葡萄牙技师,提高他们的工业和军事技术。但大顺就不行了,被东国捏得死死的。唯一一条通向外界的水路长江,目前获批的也只有大发永航运公司每两个月一艘船(最初是三个月一艘)前往宁波定海港的航线,何其憋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