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386章 新民族国家?

第386章 新民族国家?(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巴库、伊勒德二州如此繁荣、富饶、宜居,以至于东岸人都不能不提醒一下年迈的阿玉奇汗,让他分派一些蒙古人到这边来居住,以稀释当地越来越多的印第安人口。东岸人的忧虑是非常长远的,他们担心中间横亘着一座雄伟的高加索山脉,南北民族不同的话,时间长了会造成很大的隔阂,进而分裂成两个不同的国家,这对卫拉特汗国无疑是极大的不幸。

阿玉奇汗虽然在病中,脑子都有些糊涂了,但在这件事上的认识与东岸顾问们一样。因此,他很快就派了自己最宠爱的小儿子苏日格带着六千帐牧民到南方两州定居。不光如此,他还要求这些牧民多多与当地的印第安人通婚,破除民族隔阂,加大融合力度。这肯定很难,但有些事不去做就永远没有结果,至少现在这个时代要容易许多,等到几百年后你再融合,你开玩笑吧?人家南高加索印第安人以自己的文化为傲——实话实说,现在就有这个苗头了,被西班牙和东岸先后统治过的印第安人,眼光、见识未必比你差——宗教搞不好也是东岸道教或其他什么的,分裂乃至内战都不是不可能,故宜早做准备。

高加索以北诸州,如宋札州(格罗兹尼)、额尔古纳州(克拉斯诺达尔)、库班州(阿尔马维尔)、巴音郭楞州(巴泰斯克)以及新设的达日阿赤州(马哈奇卡拉),也要加快融合速度。这几个州的各个城镇、村庄,都有许多印第安人生活着,总数达到了四万余,虽然有部分通婚的情况存在,但不是很普遍,必须加大力度。卫拉特蒙古人要拿出当年成吉思汗同化“林中百姓”的手段,来消化这些漂洋过海的印第安人,要当做百年国策来推行,哪怕阻力再大,也要坚决执行下去。

阿玉奇汗大体上同意这个道理。为此,他还强撑病躯,下令撤销在北高加索大地上四处游动的大汗金账,在宋札城建立新的大汗王庭。说白了,就是改变过去的游牧作风,将宋札这个位于高加索山脉北麓的城市定做都城,开始定居生活。而为了怕其他蒙古贵人们不当回事,大汗本人亲自做表率,逼着他们一起过来,说起来有那么点北魏孝文帝强行迁都洛阳的味道了。

宋札城目前有八千多人口,但最多的是来自巴拉圭的瓜拉尼人以及来自巴西高原的图皮人,其次便是征服的车臣人,甚至还有一些征讨格鲁吉亚后带回的俘虏及其家属,此外还有一些高加索小民族,但人数都不多,少的不过两三百,多的也不过千,总之非常复杂。

诚然,俄罗斯人目前是真的顾不上远东发生的事情。别说马加丹了,即便东岸人把亚扬堡占了,再拔除附近其余几个过冬营地,完全将俄罗斯人驱逐出鄂霍次克海沿岸,估计他们也不会做出多么激烈的反应——反应肯定会有,多半是断交、禁绝贸易之类,宣战那你可真是高看他们了。

首先在顿河沿线,他们就面临着很大的军事压力。卫拉特汗国抽调了两万余精骑,部署在沿河多个浅涉点,随时可能渡河北上,杀入俄罗斯帝国腹地。俄军当然不怕,他们在当地部署了数千名火枪手,情况紧急的话,再征召万把人不是问题,抵挡住蒙古人的攻势不是问题。他们主要担心的,还是卫拉特汗国上层在东岸顾问的撺掇下,继续增兵,逼得他们也跟着加码,那就很操蛋了。为此,据说他们把当年为攻略土耳其亚速要塞而建设的内河舰队给派了出来,偷偷通过黑海给卫拉特蒙古人新征服的南高加索地区的阿塞拜疆人提供援助,帮助他们更好地牵制、消耗蒙古人。

这个想法确实不错。卫拉特汗国这几年确实在南方倾注了大量的精力,消耗了无数的资源。格鲁吉亚人、阿塞拜疆人,哪个没打过?甚至就连波斯人,都发生过几次小规模的冲突。有东岸人的支持,武德充沛的他们不断攻城略地,扩张极速,向南一度逼近到了波斯旧都大不里士附近,虽然很快就被击退了,但足以令波斯人感到震撼。向西,他们深入了亚美尼亚人控制区,并且附庸了部分格鲁吉亚人,战果赫赫。

在高加索山区,征服行动一直没有停止,世世代代生活于此的原住民被赶上了山,山脚下的平原基本都被蒙古人以及新来的印第安人给占据了。最平静的可能就是北方边境了,他们与俄罗斯处于对峙状态,但俄国人重心在西边,没在这片放多少兵,蒙古人也在东岸的指点下减少驻军,转而经略南高加索地区,双方互有默契。

而打破这一默契的就是查理十二了,这是谁都没有想到的。东岸人、克里米亚人、卫拉特蒙古人都很无语,你娘的从波罗的海出发打俄罗斯,这行军路线也太飘忽了吧?竟然一路南下到乌克兰,这打的是什么狗屎仗?现在好了,你的部队在冰天雪地里被重创,但也把十几万俄军给引到了南方,若不是抗俄统一战线的需要,南边这几个政权的首领估计互相间一个眼神示意,就能联合出兵把你这个家伙给宰了,真是个惹祸精!

定都宋札后,预计当地的人口比例会有一个急剧的变化,总人口可能会达到两万,而蒙古人能占到一半左右。这可相当不少了,现在卫拉特全国才六七十万蒙古人,还分土尔扈特、杜尔伯特等部族,今后要加大融合力度,不再分什么土尔扈特人、杜尔伯特人、瓜拉尼人、克丘亚人、图皮人、车臣人什么的,统一叫卫拉特人。谁敢不服,那么上马打一架便是,谁赢了就听谁的,反正强大的东国是支持他们融合的,这事就这么着了!

其实,经过东岸人这么多年的熏陶,以及几个批次留学官员的回归任职,现在蒙古高层已经认识到过往的辉煌不可能再重复了。工业文明发展起来后,生产力低下游牧文化越来越不堪一击,迟早要被历史淘汰。而且东岸人也对他们明说了,定居和工业文明有个好处,那就是可以让他们的权势固化,并传给子孙后代,这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诱惑。

草原民族的权力交接,历来充斥着混乱与血腥。每动乱一次,社会都将经历一次大动荡,国力都要大幅度衰退。如果他们愿意改变生活方式,那么这种不稳定因素便可大大削减,权力交接会更加平稳,他们的子孙也可永保富贵,不用再像千年以来草原上消失的无数大汗、小汗及其家族一样。

好吧,听起来不错。大部分蒙古贵人们愿意尝试一下,少数反对的,力量也不够,翻不起大浪来。东岸人已经扩建了哈吉守备团,并将其拆分为一团(2500人)和二团,一团驻哈吉县,二团(2500人)驻额尔古纳州赛罕港租界(新罗西斯克),卫拉特汗国境内一旦有变,随时可以来援,确保该国的改革顺利进行下去。

华夏东岸共和国对黑海及高加索的经营,已经到了深水区,谁也不能够阻挡!

但不管怎样,查理十二这个祸是闯下了,其他人都得联合起来给他擦屁股。这个一个反俄且还有强烈对俄军事打击意向的君主,可千万不能让他挂了。因此,在东岸人的串联组织下,克里米亚人给他输送了一些粮食、弹药和役畜,土耳其人也下令摩尔达维亚大公敞开国门,放瑞典人进来。就连东边的卫拉特汗国,也通过克里米亚汗国转交了三千余匹战马。

毋庸置疑,这些举措都极大地触怒了俄国人,导致黑海北岸局势紧张,卫拉特汗国不得不从南方抽调精锐人马回援,增补到北方一线,以防万一。至于南方的局势,目前还算稳定,汗国新设立了巴库州,有三千多蒙古骑兵镇守,此外还有新编的两个以印第安人为主的步兵团,仿东岸殖民地军队编制,每团两千人左右,火枪、大炮齐备,各级军官、士官由蒙古人担任,士兵则为印第安人。

这七千余人马就是巴库州以及即将设立的伊勒德州(希尔凡)的定海神针。尤其是后者,地处库拉河左岸,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全境大部分地带都是平原,目前已经来了一万多查科平原清理出来的克丘亚人、克兰迪人定居生活。他们在东岸农业顾问的指导下种植小麦、葡萄、玉米、苜蓿等农作物,努力发展农业生产,力争成为卫拉特汗国重要的粮食、果蔬及葡萄酒产业基地。

就目前而言,虽然时间尚短,但他们已经交出了一份还算马马虎虎的答卷。尤其是那些曾经长期接受西班牙人、东岸人统治的克兰迪印第安人,他们种植的小麦、玉米、土豆、苹果、石榴、葡萄、核桃、橄榄、西红柿等农产品,已经成了北高加索地区的蒙古人重要的食品补充。尤其是苹果、核桃、橄榄,因为土质和气候的关系,质量非常好,甚至哈吉县都下了不少订单采购,算是一种变相的支持吧。

当然也不能不提一下当地的牧草种植业。还是因为环境的关系,以苜蓿为主的多种牧草中蛋白和糖分的含量很高,是卫拉特汗国战马的重要食物来源之一,甚至就连奥斯曼帝国都有所采购,换回了不少钱。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