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423章 扣押

第423章 扣押(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隆科多也看得津津有味。只见他干脆搬了张小凳,坐在窗台前,一边吃着几上碟子里的干牛肉,一边目不转睛地看着街上的风物,浑然没有一点当犯人的自觉。图里琛见状叹了口气,想说些什么,却又不知从何谈起。保不齐大伙过两天就被斩了,还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吧,希望留在莫斯科的托时在久等他们不至后,尽早返回大清,把这里的情况都向皇上一一禀明吧,也不枉自己等人一番慷慨就义。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蝼蚁尚且偷生,何况人呢?如果土尔扈特人能不杀他们,并且愿意放他们走的话,那绝对睡觉都要笑醒呢。只是现在看来,他们已经背弃了祖宗的生活方式,投靠了东国和土耳其,与我大清的友邦俄罗斯不是很对付,这种情况下,还指望放自己这一行人回去吗?开什么玩笑!

“图里琛、隆科多,你俩的事发了!”正哀怜间,却见一大群军人闯进了楼下院子,领头的是一位戴着眼镜的中年军官,只见他左手抚刀,右手叉腰,抬头看着窗户,冷笑道:“给我把鞑子们都拖出来!”

图里琛只是看了隆科多一眼,没说什么。他可没那么乐观,杜尔伯特部既然做得出这种事情,那么肯定有后手。要么土尔扈特部也是同谋,要么会悄无声息地把他们处理掉,总之都不是什么好消息。

不过隆科多是康熙面前的红人,虽然不久前刚刚受到了处罚,但熟悉这位皇帝的人都明白,只是提拔前故意挑个小错,惩罚一下罢了,大家都懂。因此,在隆科多面前,图里琛有些话就不好直说,只能憋在眼里。

而隆科多这位爷呢,看起来也像个缺心眼的主——只是看起来这样而已——这会一点没感觉到自己被软禁了一样,还有心思在房间里四处转悠。很明显,这是一幢迥异大清风格的建筑,方方正正的,竟然有四层之高。通体砖石砌成,墙壁很厚,用料相当扎实。也不知道杜尔伯特人怎么这么有钱的,我大清的大部分城墙,还都是夯土包砖的呢,不是不想换成厚实的砖墙或石墙,实在是那样做成本太高,弄不起。但杜尔伯特人凭什么啊?穷得不能再穷的蒙古牧民罢了,居然把一个软禁他人的别院也起得这么豪华。

房间的面积很大,但里面的陈设却非常简单,不过一床、一几、两柜和几张椅子罢了。房间西北角落里还有个小门,刚才二人打开看过了,不是什么逃生通道,而是一个装了恭桶的小隔间罢了。但那个恭桶却是用陶瓷制成的,简直让人惊掉了下巴,何其奢侈也!而且,陶瓷笨重,也不方便提出去洗刷,不知道这些脏蛮子到底怎么想的。

房间内的光线比较充足,两扇朝南的窗户大开着,他们又处于二楼,大量光线穿透窗条射进来,将房间烤得热烘烘的。楼下的院内站着十余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值得一提的是,穿着一身笔挺的军服,非传统蒙古风格,这让图里琛有了些不好的猜想。

1711年9月3日,北高加索平原,秋风瑟瑟,一如图里琛此刻的心情。

满心期待地离开莫斯科,在哥萨克骑兵的护送下一路抵达顿河。奇怪的是,在顿河北岸,哥萨克少校奇里科夫停下了脚步,表示只能护送到这里。在此渡过大河后,他们可以找卡尔梅克人帮忙,“相信他们会给予良好招待的”。

图里琛当时不理解奇里科夫在说什么,因为翻译斯捷潘诺夫肯定没有如实转述哥萨克军官的话语,这很容易就能看得出来。但图里琛不以为意,内心之中满是建功立业的想法——联系上失散多年的土尔扈特部、杜尔伯特部蒙古,肯定能让皇上青眼有加,从此飞黄腾达不在话下。

就这样,图里琛酝酿了下情绪,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了顿河,与一等侍卫隆科多一起,踏上了卫拉特汗国的土地。在他看来,蒙古人,应该对博格德汗都有很深的感情,毕竟这是正儿八经的蒙古世界的大汗啊,即便内心里不是很认可,但也会表现出起码的尊敬。

一般来说呢,这样理解确实没问题。博格德汗的使臣,只要不是运气背到遇上准噶尔蒙古,那确实去了哪里都会被以礼相待。甚至就连来到卫拉特汗国,都有可能被奉为上宾。但他们错就错在,渡过顿河后的第一站,是巴音郭楞州,图日根的地盘。

院外就是大街了。此时正有一支豪华车队驶过,走在正中心的是一辆敞篷马车,一位裹着头巾,留着大胡子的男人坐在里边,顾目四盼,不怒自威。图里琛和隆科多二人都被这副场面吸引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按照之前在莫斯科有限的了解,这人应该是土耳其人吧?如此招摇过市,看样子是个大官。只是,土尔扈特部与土耳其人也有勾结?图里琛有些迷糊了,不过他决定把这些所见所闻都记录下来,只可惜笔贴式托时没跟过来,他会画画,如果能在文字旁边再加些画就更妙了。

车队后面紧跟着大队士兵,人人扛着火枪,总计有两百多的样子,应该是这位大官的随扈了。当然大街上并不止土耳其人,也有许多蒙古人,他们或者穿着蒙古传统长袍,或者穿着汉人服饰,甚至还有不少穿着那种东国新军制式服装的男人,指挥刀、长筒皮靴、大盖帽,太明显了,这让图里琛心理的阴霾更深重了一些。

这次被罗刹人坑了!这是图里琛和隆科多二人得出来的结论。这土尔扈特部不仅西迁到了这块地方,还和土耳其人、东国人勾搭在一起。以今观之,这东国人的势力简直大得可怕,他们不仅仅插手大清和顺逆之间的战事,居然还把手伸到了俄罗斯、土耳其这边,他们的国土到底有多大?人口到底有多少?图里琛现在甚至有一种迫切的冲动,就是深入了解这个世界,如果有地图和风土人情介绍的话那就更妙了。

大清,对外界的了解简直太贫乏了!有限的消息渠道,完全就是来自外洋的英国人、荷兰人、法国人。但那些个商人,要么所知有限,要么只会有选择性地告诉你一些东西,让你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好保持他们的商业垄断地位。说真的,从他们那里得来的消息,据说还没有一位长期订阅《号角报》的读者知道的多呢。不过,《号角报》和东岸书籍在大清固然谈不上禁书,但正经诗书传家的大族总是不怎么感冒的,图里琛也不甚了了。康熙皇爷的内库里据说藏了很多东朝书籍,经常翻阅,但却不喜欢手底下的人也对这些书籍感兴趣,虽然兴办新式工业已经成了大清的重要国策。

图里琛现在就感觉自己吃了没文化、没见识的亏。这土尔扈特人,还是以前的土尔扈特人么?看看大街上鳞次栉比的店铺,一间又一间的砖瓦房,与其说这是蒙古人,不如说是汉人!还有那些脸庞红润,喜欢扎着小辫子的人,眉眼间看着像蒙古人,但又有种说不上来的陌生感,气质、举止、服饰,一点都不像,这又是哪里来的人?

图日根是什么人?杜尔伯特部分量最重的话事人,常年驻守巴音郭楞州,与东岸人关系密切,往来贸易频繁。另外,作为东岸人所看重的阿玉奇汗的继承人策楞敦多布,又是图日根的女婿。可以说,卫拉特汗国最西边的两个沿海州,巴音郭楞州、额尔古纳州,以及临近他们的库班州,是全国最“东化”的三个州,素来与东岸关系密切。某些蒙古贵人酒喝多了之后,甚至会打趣他们这三个州是东岸人的“走狗”。

而在卫拉特汗国的东北部,达日阿赤州及原恰普达尔恰普的放牧地查干州(布琼诺夫斯克),则相当保守。他们还是主要以游牧方式生活,虽然掺了大概一万多印第安裔定居农垦,但还远远不够,不足以改变当地的风气。宋札州则介于两者之间,毕竟是首都,东岸顾问也在这边,对外交流虽然没沿海地带那么频繁,但也不少。

当然了,以上所谓的先进与落后,都只是相对的。先进的地方有落后的地区,落后的州也有先进的城市,总之非常复杂。但总体而言,巴音郭楞和额尔古纳确实非常“东化”,图里琛从这个地方入境,真的有些不太走运。

这不,他和隆科多二人一入境就被扣下了。杜尔伯特部首领图日根过来看望了一下他们,随便交谈了两句,然后便吩咐手下人给他们换好一点的住所,同时送来了精美的食物。但有一点,怎么都不肯放人,门口守卫着的士兵接到了严令,一旦图、隆使团的任何一人逃走,提头来见。

图里琛现在也明白了。他们其实是被软禁了,被杜尔伯特人扣押在了这边,这令他有些懵逼,更有些惶恐。一等侍卫隆科多倒是能够很快接受现实,他安慰图里琛,扣押他们的是杜尔伯特人,土尔扈特部未必知晓,事情可能还有转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