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南北和谈(二)(第1 / 1页)
谢言非没有和大顺朝堂上的这些人做无谓的争吵。他非常清楚如今顺国的内部情况,知道他们根本离不开东岸。但凡封建国家改革,总会出现一段相当长的混乱期。这个时候原本农业社会积累的旧矛盾并未解决,相反很可能会更加尖锐;工商业有所发展后,新贵与老牌权贵之间的竞争日趋残酷,不光是财富的竞争,还有社会地位、话语权、影响力的争夺,国民内部思想混乱,各种组织层出不穷,政府无力控制;就下层民众方面,改革带来的教育普及催生了一大批的知识分子,他们的生活往往并不如意,满腹牢骚,各种不满,普通工人的生活甚至还不如农民,与资本家至今的关系十分紧张,动不动展开罢工、暴动,司法机关疲于应对,按下葫芦浮起瓢,治标不治本。
在这段混乱的时期,如果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对其予以帮助,提供各类技术、设备和人才,帮助你降低工业成本,给你的商品开放市场,让你的工厂有利润,规模逐渐扩大,雇佣更多的工人,提供更高的工资,间接让政府财政收入逐年增长,是可以极大缓解你的内部矛盾的。没有以上这些,你就无法向外宣泄压力,所有东西都憋在你的社会容器内,能不能扛住不爆炸就看造化了——改革,从来不是那么简单的,很多国家不是不知道改革,而是不敢改革,比如满清就是了。
顺国君臣当然或多或少也知道一些此类知识。他们启用了大量留东知识分子,这些人还是很懂行的,知道大顺压根没有和东岸翻脸的资本:早几十年前还是农业社会时或许可以翻脸(如果不考虑满清威胁的话),但现在改革进行了这么多年,国内暴动此起彼伏,民众生活困难,通货膨胀极为严重,这时候翻脸?晚啦!
所以,他只是简单地与顺国朝臣们“交流”了一下他们的财政状况,同时表示台湾银行、东岸农业银行、联合工业信贷银行正在重新考虑已经批准的对顺国贷款,宁绍开拓队也将暂停采购顺国的农产品、初级工业品,出口商品也将逐笔审核,通过后方才准予发货。如此几招下来,顺国就会感到痛了——更准确地说,目前已经感觉到痛了。
另外,他也向长沙方面通报了东岸正在与清国进行和谈的情况。谢言非当然清楚因为满蒙开拓队再起边衅,谈判已经陷入停滞状态,但他肯定不会这么说,只是含糊地表示,东、清两国关系将有一次“飞跃性的提升”,满清的外部环境将有极大的改善,他们也可以腾出更多的精力“做其他的事情”。
1712年9月25日,马当要塞,晴。
作为驻大顺顾问团团长,谢言非中校一直挺烦闷的。多年来四处活动,请求调职,结果不知道是因为他的顾问本职工作干得太出色了,还是其他什么原因,总之他一干就是12年,军衔从少校升到中校,职务也从一开始的顾问团团长,兼上了马当守备团团长、马当要塞司令(含内河炮艇及岸防炮兵)、长江航运委员会主席、台湾远洋公司名誉董事等。地位日渐提高,权力日渐扩大,但却离最初的军旅梦想越来越远了。
他现在,已经不是一个纯粹的军人了,很多时候更像政客和商人,虽然还挂着个陆军中校的职衔。唯一聊以自慰的,大概就是他的收入还算不错了。七八个职务加起来,月薪大概500元上下,换算成东岸法币,也有430圆左右,绝对的高收入人士了。此外,他还有很多灰色收入,比如大发永航运公司给的“茶水钱”,比如顺国几个半独立势力逢年过节悄悄给的礼金,一年加起来一万多法币还是有的,比工资可高多了——人家也不求别的,就希望您谢团长关键时刻美言几句,让他们能买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即可。
看,这个位置确实是个肥缺嘛,很多人求都求不来呢。君不见外交、贸易、民政系统内,不知道多少人削尖了脑袋往外挤,想调到新华夏、第乌、宁绍这三个油水最丰厚的海外殖民地任职。都不需要贪污,每年光收点“陋规”就数倍乃至数十倍于工资。就像谢言非兼的长江航运委员会主席的职务,负责制定航线,规划船只班次,要是换个会“玩”的人过来,他能给你玩出花来,一年轻轻松松斩获十万元以上的收入。
所以,在很多人看来,谢言非这厮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也不会充分利用手中的权力。去野战部队当军头就舒服了?风餐露宿的,还减寿呢,有在马当城里躺着数钱舒服吗?不过俗话说人各有志,咱们的谢大团长真的腻了,钱也捞了不少,这会静极思动,想去战场上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再不离开马当这个安乐窝,估计年轻时学的军事知识就都要忘掉了。
顺国的文臣武将们不是傻子,听到这个消息还是很震撼的。联想到最近青海和硕特蒙古连遭大败的消息,他们是真的有些担心,满清是否可能避开难以攻略的长江流域,迂回康藏地区,窥视大顺的四川——虽然四川幕府隐隐处于半独立状态,但到底是自己人,大略上还是服从长沙朝廷的,若是他们受到威胁,大顺的外部环境将不容乐观。
最后,谢言非直接提出了自己的条件:顺军撤出福建,恢复战前边界线。条件就这一个,多的也没提,因为他知道不可能。顺国穷得要死,赔款压根没可能。俘虏的福建将兵、官员们他也懒得管,大顺愿意交还就交还,不愿意就算,这其实也是为了降低大顺朝野的抵触心理。顺军打过去后,福建当地闻风而降的官员、将领不少,毕竟大顺也是一个有点规模的汉人王朝,对偏安一隅的福建官员的吸引力还是很强的,人家可能觉得跟郑氏混没啥前途,或者觉醒了民族主义思想,心向大顺,这都可以理解。你收拢这帮人好了,但地盘得让出来,不要再打福建的主意。
谢言非这么说,大顺朝廷当然不可能立即就答应。不过他们确实也紧张了起来,开始启用埋伏在清国的情报网络,打算不惜代价调查东、清正在进行的相关谈判。他们在清国的汉官、汉将内部还是有一定信息渠道的,以前不舍得动用,现在形势紧急,也管不了那么多了。东清和谈,他们必须得到一份确切的情报,这是接下来所有决策的依据!
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在长期的活动之下,最近他终于得到了准信。按照内部人士给他的说法,是即将调任廉梧新军第一师师长,镇守思明州一带。环境确实不是很好,山高林密,瘴气丛生,州城也就和其他地方一个镇子差相仿佛,说是发配都有人信。原师长钱进宝就乐呵乐呵地收拾东西去吕宋了,人家宁愿去那里当个县长,都不愿意继续窝在山里。而且,谢言非是正职上校,担任预备役部队的师长,可谓高职低配。不过人家也没想太多,就是“玩玩”嘛,附近有顺国军队,也有越南军队,更有越北山区的各路对抗中央的武装,境内可能还有不服东岸人统治的寨子,对谢言非这种人来说简直是热血沸腾。有些时候他都感觉自己有“神经病”,不爱钱,但好杀人,可算给老子机会了!
而在离任之前,他还得想办法解决眼前这一摊子事情,即促成顺、明两国的和平。更准确地说,是大顺与南明延平郡王郑克臧之间停战议和。双方打了很长时间了,钱粮耗费无数,结果现在党金堂占了长汀、连城、宁化、清流、建宁、上杭、武平这闽西七县,同时还有一些战略要点,如关隘、山头、渡口等被顺军控制着,双方不断交战,不断消耗物资乃至人命,实在不像话。
谢言非之前已经去过一次长沙。不过没见到李嗣业这个才登基四年多的皇帝,听说带着部分禁军去讲武田猎了。建武皇帝嘛,果然喜欢和武夫军头们凑在一块,连国家体制都大幅度向军事倾斜。不过没见到李嗣业,大顺太子李元光及一众勋贵大臣们倒是见到了,这些人一上来就指责东岸远东诸藩“不讲信义”,擅自停掉了经贸和人员交流,让他们损失惨重。比如投资巨大的汉冶萍铁厂,如今缺设备、缺工程师、缺材料,外围配套的煤矿则缺现代化的采煤设备,运输原材料的河道则因为缺了东岸的挖泥船而得不到及时疏浚,总之处于半停工状态。他们甚至指责东岸人没有及时履行合同,应予以赔偿。
对于这些“聒噪”,谢言非只是笑笑。两国之间本来就是不平等的,大顺存在的意义就是牵制满清,不让其统一天下,这也是多年来东岸人一直对他们大力援助的最主要原因。给你顺国商品进入东岸贸易体系的机会,给你输出各类新技术、新设备,你来挖我的退休工程师我也睁眼闭眼,你办学校缺教材和老师了,也可以找我协商解决,你的一切都是从哪来的?昏头了吗?
当然我们都知道,顺国君臣在渡过最初的困难期之后,也出现了一些追求。比如几次难言胜利的北伐,一次成功的南征,地盘和人口扩大了不少。最近二十年来随着工商业改革的逐渐深入,野心更是不断滋长,已经渐渐不满于东岸人的控制。这些呢,东岸政府都可以理解,谁都不想把自己的命运托付于他人。但理解归理解,允许不允许则是另一回事,当年快速攻占广西东半部分,将顺军堵在陆地上,就是一次严厉的警告。这次大顺出兵福建,尝试着从这个方向入海,东岸政府也是快速行动,在宁绍开拓队资金尚未拨付到位的情况下,廉梧这边紧急垫资,采购了大批军需物品,然后与第二混成团一起顺西江而下,前往漳州府的月港登陆,展开武装干涉,态度那是相当明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