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484章 各怀鬼胎(二)

第484章 各怀鬼胎(二)(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荷兰人居然想到伦敦来骗不列颠为他们火中取栗,这何其可笑!一个日暮西山的国家,唯一的价值就是为不列颠保留欧洲大陆的元气,供他们慢慢吸取,慢慢消化,慢慢壮大,除此之外便再无丝毫用处。既然你们想来骗,那我们也可以骗嘛,先骗点钱,看谁厉害喽!

以人民生活为例,1650年淑女(贵族小姐)所穿的被认为体面的衣物,到18世纪初时,即便是女仆都耻于穿戴了,这固然有所夸张,但也从侧面说明了问题。另外,不仅是服装,餐具、珠宝、豪宅、家具、车马这类最能反应社会财富状况的东西,都有了数十倍的增长——东岸向英格兰出口的高级乐器的创纪录的销售金额,应该很能佐证这一点。

唯一感到不爽,觉得被冷落乃至虐待的可能就只有爱尔兰了。他们因为是天主教信仰,因此颇受歧视,新教徒女性若是想嫁给天主教男性,那么其财产一定会被没收。爱尔兰天主教徒想在法庭上打官司胜过新教徒,那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他们的毛纺织业,一度成长到可观的程度,结果却因为英格兰禁止他们的羊毛出口到外国,而遭受了英格兰商人的肆意盘剥。再算上极高的进出口关税,贫穷、饥馑弥漫着这个拥有一百多万天主教徒的国度,人民不得不前往英格兰寻求工作机会,或者干脆移民到海外殖民地讨生活。

但不管爱尔兰怎样惨,这个国家在不列颠的统治体系当中都不占重要的地位。其余地区依旧高速发展,像一列开足马力的蒸汽机车一样,整个国家的财政收入在战争加税期间,达到了一千多万镑的历史惊人高度。而且市面上资金充足,政府想借钱就能立刻借到钱。蒙塔古爵士还主持进行了货币改革,回收了市面上受损的伊丽莎白和詹姆斯一世时代的硬币,发行了全新的印有詹姆斯二世和安妮女王头像的硬币,币值大大稳定,成为北欧地区少有的不需要波罗的海国际银行担保便有坚挺信用的货币。

或许是同行衬托吧,坚挺的币值吸引了更多的资金涌入,伦敦证券交易所的成立使得这些资金有了个好去处,银行、保险公司也与雨后春笋般纷纷冒了出来,极大加强了英格兰在金融事务中的话语权,让老牌的资本供应者荷兰人也感到惊叹,感觉自己的利益进一步被人侵蚀了,却又无可奈何,只能唉声叹气地认命。

所以,你现在可以理解查尔斯·蒙塔古在英格兰财经界的地位了吧?从某种程度上而言,甚至比女王的宠臣白金汉公爵还要权势熏天,更别说丘吉尔这种外臣武将了,虽然他的妻子萨拉与女王情同姐妹。

“汉弗莱,麻烦你把这份文件送交女王陛下。”伦敦城内某处,马尔巴勒公爵丘吉尔郑重地将一份文件塞入信纸,交给了他的心腹官家。

“如您所愿。”官家点了点头,出门而去。他是个谨慎的人,离开时找了几名全副武装的护卫,一起前往白金汉宫。

丘吉尔是向女王请求增加军费拨款的。虽然女王也没什么钱,归于王室的财政收入(王室私产外加部分税种)每年只有一百多万镑,这笔钱用来维持王室排场及日常用度,顺便修缮宫室,基本就去掉了大半,根本不会有多少余钱——女王的开支还是比较大的,国会对此有批评,女王本人也承认这一点。

不过丘吉尔的本意就不是向王室要钱,而是对国会伸手。女王的权力虽然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但还是有相当影响力的,有她帮忙,事情会顺利很多。至少,能堵住蒙塔古家的那个令人生厌的“鹰钩鼻”的嘴。

呃,“鹰钩鼻”是有名字的,叫查尔斯·蒙塔古,家世显赫,出身不凡。目前是女王的财政大臣,实际上是对国会负责。此君可以称得上是能臣了,人脉深厚,善于游走在国会和王室之间,平衡双方关系。安妮女王对他十分信任,尤其是财政方面的问题更是如此。同时,他也能得到国会那帮阔佬们的认可。

说实话,丘吉尔要钱的理由并不十分充分。如今欧陆的战事已渐渐平息,法王路易十四虽然嘴硬,但他真的打不下去了。如今仍然死撑着,主要原因还是为了获得一份更好的停战协议罢了——他能接受吃点小亏,但绝不允许严重伤害法兰西利益的协议。丘吉尔并不想就这么简单地放过法国佬,在他看来,这是痛打落水狗的绝好时机。尤其是法军力量薄弱的海外殖民地,更是英格兰进取的大好之处。加勒比海小岛就算了,屁大点地方,堡垒坚固,人数不少,很难打,但法属北美要是不打下来,就太可惜了!

英军进攻法属北美的主力是北美十三州的民兵,外加少量从本土调过来的陆军。本来打得挺顺手的,法国人就快要坚持不住了。结果东岸人丝毫不讲武德地插了进来,打着可笑的“自由贸易”的旗号,公然给法国人运输赖以活命的粮食、武器、药品及其他物资,打破了英国舰队的封锁,让事情一下子复杂了起来。

最近一次,据说东岸人派遣一艘大型钢制轮船,从南特港一口气拉了近千名法军士兵及足够他们战斗数月之久的物资,抵达了魁北克,简直就是在赤裸裸地打不列颠王国的脸。很多人都嚷嚷着对东岸政府提出严正抗议,更有甚者,少数激进的人建议派出海军官兵假扮海盗,抢劫东岸商船进行报复。他们认为,只要手脚做得干净,不留任何活口,物资也弄到英格兰本土进行消化,东岸人就很难知道是谁干的。

不过丘吉尔公爵斥责了他们异想天开的疯狂想法。他不是肤浅的人,东岸人帮助法国人固然可恨,但不列颠此时必须忍耐,不可与东岸人发生公开冲突,免得给他们找到挑衅的借口。英格兰最该做的,还是增加军费投入,调集更多的船舰和部队,在东岸人尚未来得及升级援助的情况下,以雷霆万钧之势投入到新英格兰地区,对当地的法国殖民地发起一次决定性的战役,一战砥定大局,让东岸人无话可说。

当然丘吉尔也知道,蒙塔古爵士在资金上把得很紧,并不一定会同意他的想法,所以他要找女王敲敲边鼓,以增大成功率。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凡事总得多手准备,这条路走不通,或许可以找找别的门路。联合省议长海因西乌斯的那个专使已经到伦敦好几天了,或许自己可以找机会与他谈谈,看看能不能从这里找到办法。

比如,他曾经就劝说议员们同意政府发行一笔90万镑的公债用于军队,在没有任何担保纯靠政府信用的情况下,年息被压到了7%。而在战争爆发初期,他又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伦巴第街的一帮银行家们同意以8%的年息贷款120镑给政府——他们也没自己出钱,而是以4-6%的利息借入资金,然后用8%的利息借出,以货物运输额外加征税金做担保。

蒙塔古的操作为他赢得了不小的声誉,同时也让阔佬俱乐部的议员们很是眼红。于是,在这些人的推动下,国会控制的英格兰银行获得了政府贷款的垄断权,同时也让英国政府得以资金充足,在战场和外交场上获取更大的利益。

考虑到此时英国政府的架构还比较简陋,事实上财政大臣还兼着指导工商业发展的重任。蒙塔古在这方面干得也不错,上台十余年来,利用从欧洲大陆虹吸而来的海量资金、技术和人才,英格兰的经济空前繁荣了起来。他们利用机器发展工业,雇佣薪资廉价的学徒,各行各业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社会产出每年都在快速增长,就连人民都深受其益——如果你忽略那些被机器夺走了工作的小手工匠人的话。

蒙塔古曾经向周围人自夸:1688年身家一万镑的人多于1650年身家一千镑的人,而1713年身家五万镑的人将会和1650身家一千镑的人一样多。这当然有英格兰社会经济极大发展的因素,同时也和旧大陆资金源源不断进来大有关联。查尔德爵士就说过,他1650年给女儿五百镑嫁妆,购买力多于1688年的两千镑,可见通货膨胀的程度。

西班牙人对此情形一定十分熟悉。他们可怜的国家就曾经被海量的贵金属所淹没,恶性通货膨胀带来了经济的持续萎缩,终至崩溃。不过英格兰人处理得不错,虽然年年通胀,但工业产出和工业技术水平也在连年增长,再加上对俄罗斯、波罗的海及地中海部分地区的贸易采购,以及对海外殖民地的资本输出,他们的经济一直走在良性发展的轨道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