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战后社会(三)(第1 / 1页)
新兴职业对女性的需求量一直有增无减,而且传统职业对她们的需求量也从未大幅度减少。家政服务工、洗衣工、裁缝等等,从来都是需求旺盛的传统职业,且一直延续至今。而医院或机关的帮工、成衣工厂的工人以及需求量越来越大的女护士、女教师行业,则对东岸女性越来越多地敞开了大门。这些行业,哪怕在三十年前也从未真正接纳过女性,只有少数妆点,但现在是真的放开了,这或许得益于社会风气的开放,但更可能是因为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体力、精力占有优势的男性需要加入更具挑战的行业,从而空出了大量的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女性现在也开始慢慢进入曾经是男人专属的机械加工业了。在小作坊企业扎堆的定军山诸县,女性们开始接近机床,男性给她们做好最难的一部分,然后她们将半成品送进机器加工各种铁钉。大企业也招募了一些女工,卧龙有色金属公司生产电线的车间内,女工们就负责打磨、包装工作。在铁岭县,女工们在生产锉具、刀具、锯子等五金制品的工厂里承担部分合适的工作,不仅仅是包装,还包括仓库管理。
新兴行业真的对体力的要求是越来越低了。工具、玩具、文娱用品,甚至是电力工业,都雇佣了大量女性。在1700年的时候,东岸电力公司只有约50名女工,但现在已经超过了700人——这仅仅是一个开端。
另外,曾经是女性工作禁区的金融业,现在也已经有了她们的身影。博览会大街在去年注册了两位女性股票和债券经纪人,取得了她们在这个行业零的突破。这一度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因为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这种事关重大的金融工作,怎么能交给女性呢?她们难道不应该出现在巧克力工厂、果酱工厂、卷烟工厂、胸衣工厂之中吗?进入重工业行当已经让人不可思议了,现在又进入金融行业——虽然是在男性职员的领导之下——简直颠覆了人们的认知,更引起了诸多的愤怒。
但不管怎样,这已然成了社会趋势。反应到现实生活中,就是如今的东岸家庭收入比起二三十年前大幅度增加。但相应的也有缺点,就是城市生育率的不断下滑,女性有了更多的收入、更高的家庭地位,就不太可能任意受男人摆布,这成了现代工业社会的一个非常强烈的副作用——农业社会的生育率,总是很高的。
工资劳动者对更多更好房屋的追求,因持续数年的东西战争,曾经有过一段时间的降低。但如今已经是1713年了,《塞维利亚和约》业已签署完毕数年,战时经济宣告结束,这意味着社会资源开始慢慢向民生转变,像以前那种海军大量截留剑麻、亚麻去做缆绳,陆军将全国的牛肉、海产品罐头抢购一空的事情几乎看不见了——说真的,战争刚结束那会,陆军看着仓库里的一堆罐头直欲哭无泪,囤货囤得太多了哇——爱国饷之类的打折工资也在两年时间内慢慢恢复了,因此东岸人民此时是有相当购买力的。
商品零售价格从战争正式结束的1709年底开始下跌,持续到了今日。根据工商部的数据,如今的一揽子商品价格指数,甚至比战争爆发前还要低7个点。究其原因,大概还是因为战争期间东岸全社会大干快上,整个工业体系的产能冗余量大大增加,如今这种产能未见明显收缩,统统释放到了社会经济中,造成了商品价格的普遍下跌——虽然如今的大基建项目多如牛毛,对外贸易也异常活跃,但政府部门从海外殖民地调集了大量民生物资进入国内,强行扭转了物价上扬的势头。
货币工资无论哪个地区的数据,看起来都大致稳定,并且有了悄悄但稳步的改善。加勒比海北岸、奥里诺科河流域、北智利地区、巴拉圭的大幅度重建——是的,就是重建,西班牙那仨瓜俩枣东岸人根本看不上——对劳动力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工程师和熟练技工开始变得抢手,技校、夜校等培训机构的报名异常火爆,甚至就连身无所长的普通体力劳动者,都比以前更加受到重视。在1711-12年,无论是平均工资还是中位数工资,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上扬。
年轻一代的东岸劳动者对此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他们甚至觉得这是自己应得的,社会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因此他们还想追求更高的工资,更好的生活。祖辈父辈们偶尔会谈到自己年轻时的生活,他们总是说你们生活在了一个更好的时代,该谢天谢地了。他们对于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下跌总是非常开心,但年轻人并没有多少感激之情。他们或许是对的,因为以如今基建项目的盛行,货币投放量的增多,暂时的价格下跌似乎总有一天会终止乃至重新回升,那时候他们将连一丝感激之情都不会有了。
但实际上,如果你调查大量的资料,包括政府及私营部门支付的工资数额及物价,就会发现,如今一个工人的实际工资,比起三四十年前做类似工作的人,至少要高出50%。而平均工资,因为在数十年中从事报酬微薄的工作的人逐渐减少,转而大规模从事需要更多学识、更高技能但收入也更高的工作,则高出更多。这样来看,东岸百姓的实际工资上升了不止50%,可能有70%之多。不过普通人却无法有效意识到这一点,因为他们觉得如今的生活并不比父辈时代好多少。你看,我现在在当铁路警察,收入已经不低了,但经常没什么余钱,可我父亲当年光靠种地就把我们兄弟姐妹三人抚养成人,还都接受了一定程度的教育。如今的社会剥削真是太严重了,肯定没以前那么淳朴!
开倒车的行为当然不太可能发生了。因为家庭收入的增加,人们已经习惯了更大的消费支出,去掉一个人工作,那么只可能造成生活水平的下降。更何况,东岸政府已经明确表示,调集大量海外物资平抑物价的行动不可能长期持续,1714年——甚至是1713年年中——就要做好物价“温和上涨”的准备。事情已经很明了了,无法逆转!
不管各人如何看待,1713年都是工资的高峰年——不仅仅是实际到手的货币金额,还有货币所能购买到的商品或服务。当然其中也有区别。多年来矿工的工资一直起起伏伏,有时候高,有时候低,总体以低的时候居多,因此他们对工资的上涨并不感到惊讶,也不期望这会一直保持下去。建筑业工人的感受可能会更强烈一些,之前他们的工资水平是一条平缓上升的曲线,但现在,则与机械、冶金、纺织、造船等行业的一样,是一条迂回上升的倾斜线,社会对他们的需求大大增加了。
这么看来,矿工们确实是一直受到较少照顾的群体。煤炭价格比起战前还不如,足足跌了10%以上,且这还是在燃煤电站开始星星点点建设起来的情况下呢。毫无疑问,消费者们占了矿工的便宜,矿工们因为自己低于其他工业劳动者的收入水平而承受了痛苦。不过他们大可不必担心煤炭市场再像之前半个世纪中的某些年份一样濒临崩溃,从而领到矿主发下来的一大堆实物工资:煤炭。
在过去二十年间,有关工资的法律曾经被两度修订,即禁止支付实物工资,并且已经将这一范围扩大到了全东岸的劳动者,包括非国民劳务工这个深受实物工资侵害的重灾区。政府部门组建了专门的巡视组,前往全国各个城市,对农场、林场、矿山、纺织企业、食品企业等经常有用生产残余发放部分工资传闻的行业进行调查。比如在某啤酒厂考察时,他们要求企业主把提供的充作部分工资的啤酒津贴作为一种免费的福利,即便企业主抱怨他给工人们折算的价格只包括成本费用。
巡视组还纠正了许多不合理的罚金、扣工资制度。比如穿戴了不合适的衣物来上班,这当然是个问题,需要处罚,但是否要上升到扣减工资的地步呢?尤其是青年女工居多的纺织企业,她们不喜欢工厂提供的难看的工作服,这本无可厚非,让她们在外貌和工作之间做出选择就是了,扣减工资不合情理。更别说有些工厂,仅仅因为工人“对监工傲慢”就对工人大加处罚了,这是完全不合理的,必须予以纠正。
东岸如今的失业率是非常低的,即便不是接近于零,肯定也不会超过1%。而这1%,主要还是存在于一些没落行业的从业者没能及时转变,而存在着的临时失业状态。比如,在大城市里,随着轻轨线路的不断延伸,传统马车夫的行当越来越不好做。转行吧,不知道做些什么,不转行吧,收入越来越低,陷入了两难境地。其他行业的调整也并非毫无痛苦,总体而言的一个特征就是青年人居多的行业调整得比较快,他们可以快速转变思想,从没落行业跳入扩张行业之中,但中年人可就未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