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 财政会议(二)(第1 / 1页)
黄汉华对此很是无语。按照陆军的想法,这开支非但不能降下来,还得增加!不过你若换个角度想,其实也没那么糟糕。正规部队,即16个混成团,外加若干野战独立部队,总计十万人,这个规模大概短时间是不会扩大了。扩大低成本的预备役部队,只要军费开支的增加速率没有超过财政收入增速,那么就等于是变相降军费了,这不是不可以接受的。
说到底,虽然东、西战争已经结束,却还远未到马放南山的时候。或者说,可能永远都没有刀枪入库那一刻了。世界新秩序的主导者,可不是那么好当的,军事方面的开支,断断不能省。
压缩开支方面,其实也就这样了。军费可减的空间有限,政府行政开支也只能小幅度压缩,再严格控制大项建设的支出,基本上就没别的招数了。解决财政瓶颈,最靠谱的还是开源,是加税,也就是所谓的税制改革。
原本东岸共有资本利得税、不动产税、关税、印花税、契税、营业税、消费税、个人所得税/田税、烟酒税、遗产税及四种统税,现在要改革的话,有人提出了增加消费税税率的办法,或者将近些年新出现的商品也纳入消费税的范畴——消费税的征收对象,目前只有寥寥六十余种商品,如果扩大范围的话,势必能够带来一个很大的增长,去年才征了1103.24万圆,还有很大的空间。
不动产税2%的税率也有人提议增加,不过被否决了。这个税种金额很大,看似很有诱惑力,但影响甚众,涉及到各个利益阶层,可以作为备选方案,但没必要此时就急着提升税率。2%,其实已经相当不低了。
财政工作会议继续着,并且已经进入了第二个议程,即如何进行新一轮的税制改革。
东岸历史上的税制改革,也进行了三四次了。从最初极为粗糙原始的征税体系,变成了有那么点模样,再变成比较正规、像样,现在,经过研究、论证之后,财税系统上下一致认为该迎来新的管理体制了。
税收这种事情,从来只能增加,减少起来那真的千难万难。早些年,动产税曾是东岸政府的重要收入来源。该税税率定为5%,在半个世纪以前一度占全国租税收入总额的四分之一,故即便该税积弊丛生,民怨甚多,但依然裁不下来。一直到了90年代,这个税种才真正被取消,至今不过二十年出头而已。
取代动产税的是资本利得税。但这个税征起来真的太难了,可以看做是动产税的翻版,无论是税种相似程度还是征收方式,都相当接近。对资本征税,真的是世界性难题,东岸第一年征收时,只收到了43万圆,真是让人笑掉大牙。这么一个富裕的大国,无论是投资还是投机都很盛行,还有各种海外资本涌入,一年下来才收了几十万,你莫不是在开玩笑?
资本利得税一时间无法弥补动产税取消后造成的缺口,于是税务部门只能加班加点,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清理历年积欠税金的活动。各县税务局、乡税务所都接到了通知,分驻县内各处的税警室都补齐了装备,税警们集体出动,按欠税名单来,一一上门催缴。税务总局也将掌握的三个税警营都撒了出去,在重点区域协助征税,同时确保税款押运途中的安全。如此一番折腾,才堪堪堵上了大部分窟窿,但当年政府依然发行了二百万圆的公债。
其他税种其实也没什么搞头。关税与外国有协议的,不好随意变更。个人所得税嘛,在如今这个经济形势下,暂时不做大的变动,按照收入级别,5-10%照旧执行,但对于较高收入阶层,可以适当提高一下税率,预计能多收个几十万,聊胜于无吧。遗产税这个玩意,甚至都有人提议取消了,因为收到的钱很少,毕竟只有养子或义子继承财产时才需要纳税。这么苛刻的征收条件,能收到十几万那都是运气。
烟酒税严格来说其实是消费税的一种,只不过政府将其单列了出来罢了,与面粉、木材、盐、棉布四种统税一样,在消费税的基础上再征一遍税罢了。现在有人提议,恢复煤炭、大米、蔗糖、茶、咖啡、呢绒六种商品的统税,这些商品的统税,以前阶段性征过,又阶段性废除过,现在再恢复,民间抵触情绪也没那么大。而且金额足够高,每年可增加一千多万圆的财政收入,何乐而不为呢?
而除了在老税种方面做文章之外,此番还会推出新税种。黄汉华之前已经与他核心圈子的部下商议过了,拟推出车船税、吨税、资源税三大税种。车船税是针对购置马车、蒸汽车、船舶的企业或个人而征的税,吨税则学的旧大陆国家,比如英国的“磅税”,特指进出港商船所载货物按重量计算,所需缴纳的税金。资源税也限定了征税范围,即金属矿物、煤炭石油、建筑石材等对象,矿主必须每年都缴纳这笔税款——老实说,这个税主要征在了国营企业头上。
税制改革后,如果情况理想的话,黄汉华希望能让政府租税收入增加10%以上(扣除经济增长因素)。另外,非租税收入方面,也要下大力气。国营企业,现在也形成利益集团了,他们宁愿给自己发福利,也不愿意给国家财政上缴更多的利润。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派出审计、税务部门出去查一查账,顺便整顿一番,杀几只鸡立威,不怕那些人不就范。黄汉华对自成一体的军队使不上太多力,但对自己管辖范围内的机构,还是拥有生杀予夺大权的。国家财税,可不容私人侵占!
有些人想来或许觉得不可思议。东岸政府每年的财政收入都在上涨,每十年就一个大变样,可为何还是用度紧张,时不时发债救急呢?呵呵,这就是你太天真了,帝国什么时候钱够用了?东岸是现代国家,每年都列预算,比如现在是1713年4月,而1713-14财年的预算早在上个月就已经在建国者议会上获得批准了。也就是说,如果不出什么意外,每年收入多少钱,基本上都会花光。因为在大部分政府官员的眼中,财政有盈余,那就是有问题。国家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收了两亿,只用了一亿九千万,那是个什么事?还有一千万没投入到社会建设之中,那就是浪费。
所以,财政紧张就成了常态了。给一个部门发钱,多可以,少了可就麻烦了,人家会哭穷,会叫屈。各个部门也会努力花钱,突击花钱,把上级财政拨下来的款都用完,盖因如果有剩下,那么审计部门审计完毕后,上峰就会认为你部门不需要这么多钱,明年就会少拨钱下来。因此,在申报预算时,大家就会可劲了往多里报,上级部门也不是傻子,会毙掉许多项目,但终究不可能全部否决,开支总是越来越大,这便是财政紧张的根源所在了。
华夏东岸共和国如今摊子越铺越大,官僚机构和军事力量也在逐年膨胀,这两个系统的运转,都消耗了大量的社会资源。但作为一个工业化的经济体,组织度的提高必然带来官僚机构的膨胀,这是无可避免的。而军队呢,也在为国家从海外争取利益,外交利益、商业利益、资源利益乃至人口利益等等。两者的开销都是刚性支出,很难减少的。黄汉华之前曾经提出过个要求,即政府各部门在三年内,整体压缩3%的办公支出,这次又对军部隔空放炮,要求减少军事开支,其实都是为钱愁的。
当然他并不是说要裁军。以前没这么多海外利益时,和平年代可以通过裁减普通士兵人数(保留军官、士官等组织架构)、封存部分海军战舰的方式减少开支,但现在是全球帝国了,陆海军的出勤率都相当高,已无任何裁军可能。因此,他想出了个置换思路,即通过减少昂贵的常备军数量的办法,多养一些低成本的预备役部队。以陆军为例,裁减一个混成团,可以养3-4个同等规模的预备役部队。这些部队,差不多也可以对付各种敌人了,治安剿匪,甚至是与落后国家军队的正面会战,其实都可以胜任的。
但陆军方面无情地拒绝了这个提议。他们觉得目前十万正规陆军的编制无法裁减,但增加预备役部队他们是欢迎的。随着地盘的扩大,海外各守备团、新军师、警备大队等预备役二线部队的人数已经有些不敷使用,是有必要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改革,通过配发新式武器、增加军队人数的方式提高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