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古巴的现状与未来(第1 / 1页)
当然了,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另外一个原因呢,与佛罗里达、自由邦等国一样,也是为了让他们有更加强大的经济基础,来迎接一波又一波的南美印第安人。巴拉圭、智利的印第安人在持续向南部非洲、东非斯瓦西里海岸输出;东属巴西原始森林被开发后,陆续发现的印第安人,与巴拉圭、查尔卡斯一带的印第安人一起,被送到卫拉特汗国乃至波罗的海的但泽;巴拿马以及部分基多检审法院区的印第安人被送往古巴;危地马拉、圣菲波哥大、利马等地的印第安人被送往苏国,伊斯帕尼奥拉检审法院区及原法属圣多明各的印第安裔、非洲裔被送往自由邦。至于佛罗里达和北美民主自由联邦,则几乎哪儿的印第安人都有。
清理南美及加勒比海岛屿的土著、黑人,东岸政府是认真的,且持续多年不辍。根据政府公布的数据,几乎每年都要花费400-500万圆的现金用来清理这些族群。这还是直接的补贴呢,至于给接收国的各种援助,很多就没法用金钱来衡量了,物资、技术、工厂、基础设施、商业合同、安全保证等等,什么都有,东岸人自己都弄不清楚究竟付出了多少。
为了挽回点损失,他们也想尽一切办法,在送走这些人之前,死命压榨一番,不断新建、修缮基础设施。但总体而言,项目没那么多,国营农场、林场啥的也塞不了那么多人,大部分人还是直接送走的,总之很亏就是了。
这么大的手笔,这么大的魄力,换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做不到。也就东岸建国者们一开始定下了“祖制”,给后代们讲明了留下土著的隐患,这才形成了强制迁移印第安人的国策。其实这个政策进行到现在,也就仅仅是在惯性执行罢了,国内反对的声音非常大。若不是现在搞了相当一部分人到东非海岸的种植园工作,获得了一些回头钱,反对的人群还要更加庞大。因此,有识之士目前的意见就是,加快迁移的速度,以免将来夜长梦多,政策半途而废。所以,加强几个接收移民的“垃圾桶”的国力,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另外,也要增加接收国的数量,比如新库尔兰、葡属安哥拉、莫桑比克等等,都可以考虑。实在不行的话,自家的殖民地比如澳洲、拉包尔等也可以接收相当一部分,总之尽快将他们送走。
古巴、佛罗里达等国,就是乘着这阵东风,接收到了一笔又一笔援助,国力像吹气球一样快速膨胀,虽然其根基还远远谈不上稳健。今天抵达古巴的这艘船,就是加航公司受国家储备粮库委托,在新京港采购了一大批稻谷和玉米,送到哈瓦那,作为东岸政府援助的一部分。1713年这个国家要接收整整三万名来自巴拿马的印第安裔,对人口不过二十来万的他们压力很大,提前准备物资相当关键。
1713年8月31日,一艘加航公司的老式机帆船缓缓停靠在了哈瓦那港。
哈瓦那是新生的古巴共和国第一大城市,同时也是首都所在地,几乎聚集了该国绝大部分的工业、商业和金融企业,其余城市加起来都未必比得过这座西属时代就堪称加勒比海明珠的都市。
哈瓦那同时也是一座纸醉金迷的城市。或许是因为教会在伊比利亚本土管得太严的原因,远在殖民地的哈瓦那就几乎没有什么监管,黄赌毒应有尽有,犯罪事件层出不穷。革命刚成功那会曾经大力整肃了一番,很是抓捕了一批乱来的犯罪分子,并将其家产充公,弥补新政府开支的不足。但因为革命者人数太少——实话实说,这场革命本就是东岸人强行催熟的,若不是他们出兵干涉,水兵起义多半是个被残酷镇压的下场——成功夺权后不得不任用大量西班牙殖民地官员,时间一长,故态复萌,社会风气又慢慢变回了以前。这革命,除了改变了政权之外,几乎什么都没变化。马照跑,舞照跳,哈瓦那依然是那个哈瓦那,古巴也仍然是那个古巴。
古巴共和国的内部政治斗争非常激烈。最先的起义的向风舰队的军官们认为自己才是革命元勋,而东岸武装干涉时期派过来的加勒比军团的印第安裔官兵们认为自己功劳最大,因为没有他们,向风舰队的起义就不是一场成功的革命,而是被镇压的可笑的哗变。而现在,这个国家还有第三股势力,即东岸人在战后安置过来的西班牙降兵降将,外加数万名南美印第安裔(主要来自巴拿马检审法院区),这些人的数量非常多,且很容易就因为相同的背景而抱团起来,慢慢也成了气候。
三股势力互相争斗,短短几年内换了两任执委会主席——古巴共和国的体制基本照搬东岸——委员、部长们更是走马灯地换。甚至还爆发了两次武斗,双方公然在哈瓦那街头开枪互射,让人十分无语。
抵达哈瓦那的印第安裔基本上是到工厂和种植园内上班了。工厂其实也是和种植园高度相关的,如制糖厂、酿酒厂、巧克力工厂、咖啡工厂、亚麻纺织厂、水果罐头厂等等,基本就是农产品深加工,也是符合古巴国情的。哈瓦那唯一与农产品不相关的企业,大概就是规模宏大的哈瓦那皇家造船厂了(现已改名共和造船厂),他们引进了来自东岸的新式机器和技术,提高了工作效率,成本大大降低,就连东岸商人都来订购一些小型船只,因为价格低。不过这种工厂,就与那些没啥技能的印第安裔移民没啥关系了,他们该去种植园还是得去种植园,该去建筑工地还是得去工地,没办法,这是上帝定下的分工。
作为在加勒比海深耕多年的殖民贸易企业,加航公司对古巴和佛罗里达两国都做过一番深入的分析。他们的结论是古巴共和国的发展前景比佛罗里达更好,主要是经济方面,因为他们的起点比较高,也有共和造船厂这种能带动较长产业链的制造业企业。只要这家企业不倒,那么就很可能成为这个国家的经济支柱之一。考虑到目前共和造船厂已引入了来自东岸本土的几家背景通天的基金作为战略投资者,控制了其大约50%的股份,这家公司发展壮大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大了。
古巴、佛罗里达的经济向好,东岸也是乐见其成的,更不怕他们起什么异心。他们的官方语言是西班牙语和汉语,政治制度照搬东岸,官员也多是留学归来的人充任,内部还拧不成一股绳,有啥可怕的?也就是两头大肥羊罢了,东岸想啥时候薅羊毛就啥时候薅羊毛,他们根本无法反抗的。国家未来发展的上限,基本完全由东岸政府控制,与后世米国控制日韩的程度差不多,也就那样了。
新生的国家往往就是如此。一帮德不配位的人骤居高位,然后便开始放飞自我。前有佛罗里达共和国首倡起义的革命元勋在成功后被封为体育与妇女部长,当场翻脸,现有古巴各派文攻武斗,不知道是西班牙人禀性如此呢,还是这帮革命者的素质太差,总之让东岸顾问们伤透了脑筋。
是,东岸顾问团确实不希望佛罗里达、古巴、自由邦、苏国、北美民主自由联邦这五大傀儡政权的内部铁板一块,希望他们派系众多,政治分裂,但这绝对要有个限度,即控制在斗而不破的境界。当初佛罗里达革命成功后的政治危机,也差一点发展成武装斗争,好在顾问团长高义动作迅速,举措得力,成功化解了那次几乎可以让国家散架的危机。
古巴共和国的政治斗争很明显超过了东岸人可以容忍的极限。因此,驻哈瓦那顾问团很快出手,协调了各方利益,规定三方势力只允许在议会内进行斗争,不允许调动军队、警察打击异己。为了确保达成目的,顾问团里的军事教官们临时接管了古巴共和国军队的指挥权,东岸海军第一舰队加勒比海分舰队的几艘战舰也开进了哈瓦那,给古巴人施加压力。
古巴的海军本来就是东岸人的手下败将向风舰队,他们对东岸人的害怕是深入骨髓的,因此很快就屈服了,交出了指挥权。其中一些舰只,甚至被东岸海军抽调去执行护航、缉私的任务,总之不让他们留在国内。陆军大部分也来自南美大陆,同样是被东岸人打垮的残兵败将,或者是一开始就被收编的“伪军”,同样乖顺得很。因此,在东岸顾问强势介入后,哈瓦那很快就消停了下来,而哈瓦那局势稳定,基本也就意味着古巴全国局势稳定了——新生的古巴共和国政权不下乡,地方上的原西属时代就存在着的庄园主们才懒得管首都那边谁当老大呢,自己关起门来做土皇帝不香么?
解决了政治危机,东岸顾问也在思索如何避免这种情况重来。他们商讨了一番后,觉得还是应该帮助古巴做大利益蛋糕,让大家都可以分享到国家发展的好处。这样有了钱,以前的一些心思就会淡了,大家也可以更从容地展开竞争,而不是那种你死我活的肉体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