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拉出来练练(第1 / 1页)
乔杜里的处境和巴吉差不多。他虽然是军官世家出身,手里有点人才,但起兵的时机不太好,在拉杰普特地区已无任何前途。无奈之下,只能在东岸人的帮助下,跨过沙漠,进入到了印度河流域发展。但这个地区有不少忠于德里苏丹的将军、总督,势力也比较强,虽然被抽调了不少人马北上镇压旁遮普的锡克人,但留下来的部队仍然不少,战斗力不容小觑,乔杜里不得不极度依赖东岸人提供的各项援助,这才能站稳脚跟并有所发展。乔杜里是个聪明人,他知道自己根本离不开东岸,于是对于东岸顾问提出的送一批青年军官到第乌学习的建议言听计从,甚至把自己的小儿子都送过去学习炮兵战术,态度非常恭顺。
经营印度洋数十年,东岸人在商业上已经占据了极大的优势。除了历史遗留下来的,如荷属东印度群岛、葡属非洲以及大家都去的印度,其他商业航线,就算不用军事手段,光靠商业手段,就已经把其他国家的商人给挤兑得站不住脚了。就说波斯贸易吧,其实在多年前,荷兰人的贸易额是最高的,随后英国人到来,通过帮助波斯萨法维王朝驱逐葡萄牙人,后来居上,占据了最大一份贸易额。但也好景不长,荷兰人随后发力,英国商人再度遭到打击,份额缓慢地跌了下来,随着东岸商人在波斯的逐步崛起,他们的市场又被东岸货抢走了不少。但总体而言,当时是三足鼎立的态势,三个国家的商人互有竞争,但也有默契,就是尽量避免新式船只、武器的制造技术流入波斯,大家只卖成品,不卖技术,一起捞钱,岂不快哉?
巴吉、乔杜里手底下此时加起来大概有八万多军队的样子,其中巴吉有兵六万余,乔杜里只有两万。其实以前不止这么多的,但新来的孙主任找人查了查,对巴、乔二人拉起大队人马骗东岸援助的行为非常不满,于是要求两人裁汰老弱,精兵简政,否则就扣发物资和器械,削减援助额度。
在这里,船团将分为两支,一支规模较小的向西,先停靠在吉布提港,给驻守当地的千余军民提供物资,然后北上苏伊士港,将一大批货物卸下,再装载部分粮食和人员,南下经三澜、贝拉、义成返回多凡港海军基地。另外一支规模较大的,就直接向东了,经塞拉莱抵达马斯喀特港。在这里,船队又分为一支,一支北上,经阿巴斯、巴林抵达巴士拉,一支经佛渡、浅岛抵达第乌。这两支船队最终都将在第乌港汇合,然后满载印度商品返回新华港。
两人没办法,只能将充数的部队散掉,或转为二线驻防人马,只保留最能打的核心部队在手里,至今训练已两年有余。唔,看看时间,也是时候拉出来练练了。巴吉这厮被德里朝廷招安数次,又数次反叛,早就没了信誉,如今让他再叛一次,应该也没什么吧?艾哈迈达巴德,这座以纺织、商业闻名的富裕城市,也差不多是时候再打一次了。配合他们的还有一支归属第乌管委会的杂牌部队,即黑海独立团,以奥斯曼流亡士兵、哥萨克、鞑靼人、波兰溃兵、俄国逃奴为主的部队,总计三千余人,大家一起上,抢钱抢粮抢娘们啦!
这个岛屿海军其实并不太重视。原因无他,环境太恶劣,驻军成本太高,而且这里也不是什么重要航道,红海那边除了奥斯曼帝国自己的船只就是东岸人的商船,苏伊士运河并未开通,作用与吉布提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若不是想给自己找点事做好继续要军费的话,海军还真懒得拿下这个岛呢,第乌管委会对这个拖油瓶更是会敬而远之,省得往这里砸钱建设。
好吧,言归正传,索科特拉岛现在也被东岸人占据了。与巴林岛一样,由第乌管委会进行代管,全岛被划为一个新设的县,即极乐县。该县只有三百来个东岸居民,主要是海军气象观测站、修理所、小型炮台的人员及其家属。岛上还有数百阿拉伯渔民、牧民,也被第乌管委会告知换了主人了,从今以后他们不再受大陆上也门苏丹的统治。
但现在既然已经占了,那么也就没什么废话了,争议到此为止,下一步就是在岛上搞好最基础的建设,囤积资源,为将来进一步攻略阿拉伯半岛打好基础——极乐岛在南,吉布提在西,巴林岛在东,外加已经控制原马斯喀特苏丹国旧地大部的拉杰普特共和国,阿拉伯半岛基本已经是囊中之物,再也不可能被别人染指了。
至于继续死挺着的荷兰、法兰西,未来肯定会感受到种种不便的。法国人最可能退出,因为他们在印度、中南半岛和中国的生意规模有限,实在没必要继续冒风险,还不如与东岸人合作,开开心心经营法属北美殖民地呢。荷兰人是利益太多了,一时半会舍不得撤出,东岸政府出于种种原因,暂时没有对他们动手。但如果在欧洲不配合,东印度群岛就是一个最好的抓手,迟早会让他们低下高傲的头颅,向东岸人妥协。
当然了,比起人口稀少、气候恶劣的阿拉伯半岛,近在迟尺的波斯似乎更能引起东岸人的兴趣。但正所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现在时机还未成熟,西北印度刚刚开始编练两个新军师,人员、器械多有缺口,财政方面的准备也不是十分充足,因此至少还需要1-2年时间来完善。这两年,也是给印度各路诸侯、反王们继续折腾,消耗各方元气的时间。你们打得越狠,消耗得越厉害,到时候东岸人动起手来阻力就越小。
1713年5月10日,一支从新华港启航的船团沿着东非海岸,经层拔、至德、蒙巴萨、摩加迪沙后,抵达了亚丁湾外缘的索科特拉岛附近。
在这样一种对比下,其他国家的殖民势力基本上只剩下被扫地出门一条路,除非东岸人懒得管你们,或者特别开恩,允许你们继续在当地做生意,比如荷兰东印度公司之于香料群岛。不过大的方向还是趋于收紧了,英国人就敏锐地感受到了这股暗流,将贝拉港作价150万圆出售给了东岸政府,换得了一个人情,虽然也不知道这个人情究竟有啥用。
不过不发动军事进攻,不代表没有其他动作。巴吉、乔杜里这两支傀儡武装,可不就得走上前台动弹动弹么?这俩货其实不傻,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暂时还不是大出风头的时候。目前最要紧的,还是抓紧消化得到的地盘和人口,将其转化为自身的实力,然后方可进一步扩张。正如中国那句老话说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对于草根出身的他们来说,天然缺陷太多,手底下人才匮乏,各地的豪强、大族对他们也不是很认可,因此扩张起来非常缓慢,消化实力更慢,此时真不是继续浪的好时机。
对比一下其他国家,就更能看出差距了。荷兰人只有莫里斯岛(毛里求斯)做落脚点,法国人控制着波旁岛,英国人来得稍晚一些,不过他们从葡萄牙人那里购下了贝拉港作为基地,当然现在被东岸人买走了。小小的岛屿或港口,能提供的东西非常有限,厉害点的就是船只维修、食水补给,偶尔补充几个土著水手。若是经营差一点,怕是除了补充点淡水和食物之外,什么都做不了。但东岸人是怎么经营的?政府主导投资,这资金数量级就和别人不一样,再辅以一定规模的移民,以及相关工业技术的引进,这些殖民地的发展十分迅速,能够做到的事情自然也就更多了——新华夏岛可以随时出动数千名经受过良好训练的士兵,光这一点在很多时候就是决定性的力量了。
无奈东岸人需要他们搅混水,他们没的选择,只能硬起头皮作死了。这个时候他们也隐隐感觉到,东岸人的钱和装备并不是那么好拿的啊。这些东西,早期固然可以让他们快速崛起,无往不利,但付出的代价也非常巨大,那就是自身的独立性被极大削弱了。如今巴吉根本不敢肯定,如果他宣布与东岸人一刀两断,反目成仇的话,身边会不会有人对他打黑枪刺杀,部下会不会直接起兵造反。他不敢赌,也没必要赌,只能悲哀地跟着东岸人的指挥棒,肌肉僵硬地跳着舞,努力在自家小团体利益与东岸利益之间求着平衡。看似风光,其实步步惊心,个中酸甜苦辣,又有谁知道呢!
当然现在已经没有所谓三足鼎立的态势了。东岸海军虽然没公开宣布过阿拉伯海的贸易专属权,但通过各种明里暗里的活动,事实上驱逐了英、荷、法等国的商人在奥斯曼、波斯等国的贸易。这些当事国自然是很不满的,他们不想只有一个贸易对象,因为那会让他们失去议价权,在生意往来中处于下风。但没有办法,论经营印度洋,没人可以和东岸比。他们早年就控制了世界第四大岛新华夏,一甲子的时间下来,这里已经成了一个富饶无比的殖民地,给东岸军民在西印度洋的扩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