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503章 搅动风云(三)

第503章 搅动风云(三)(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从葡萄牙人手里收购的果阿、科钦暂时没有投资的计划——钱虽然还没付,但东岸人已经预先进驻了——事实上管委会高层对如何处理这两地还存在着一定的争议。当地的土地基本上被葡萄牙人瓜分了,属于官方的地很少。你要建设,总要征地吧,这就是麻烦。而且那些葡萄牙人确实挺贪婪的,未必愿意廉价出售自己的土地,不如现在先晾着他们,暗中慢慢收储土地,待时机成熟后再行建设。

资源先不谈,一亿多人口就是最大的财富。而且这个国家还不像中国那边的清、顺两国,对贸易问题看得很重,动不动就暂停进口,以减缓贵金属的流出,重商主义思想非常浓厚,让人很是蛋疼。但印度就不同了,他们对外几乎完全不设防的,各种物资海量进口,主要是有关军事方面的,金额极大,让各路商人都赚了个盆满钵满。

佛渡港是此次基建投资的重中之重。位于印度河出海口,东非运输公司已经包下了一段海岸线,调集了大量清淤船过来疏浚港湾、航道,作为商业码头经营的意图非常明显。而人家企业都这么卖力了,管委会实在不好过于敷衍,因此他们请了大鹏设计事务所,专门对这座前小渔村进行了规划,在已经完工的部分建筑基础上进行优化,打算兴建一座现代化的港口城市,预计总投资不低于二百万圆。

比如眼前这份有关印度战略的计划书,因为涉及到数百万圆的投资,被这帮人横挑鼻子竖挑眼,写了一堆质疑,就等发回有关部门重审了。当然他们也不敢做得太过分,印度在东岸的商业版图中,地位是毋庸置疑的,那是相当地重要。

城市建设完毕后,他们甚至还有沿着佛渡港向北修建铁路的计划,以进一步控制富饶的印度河流域。中央政府也不是很理解他们为何对印度河流域如此执着,不过他们还是非常尊重前方一线官员的意见,最终批准了这份投资计划。二百万圆投资,包括港口、公路、大楼、住宅、医院、学校、军营、炮台、市场等各种设施,预计还将动员一批国营或私营企业前去投资各种服务业,以丰富城市生活,这估计又是几十万的规模,但却不计入投资总额了。

这些人的开销,原则上由第乌管委会出,中央政府只管一次性投资组建部队时的花费。说实话,这花费可不小,因此第乌管委会那位有守财奴“美誉”的主任是不太同意的,无奈管委会的其他人一致强烈要求扩军,这才勉强形成决议,上报中央。

而有了这么多的土地,即第乌、浅岛、果阿、科钦、佛渡、巴林六县,自己还对印度内陆腹地有着诸多想法,那么大规模扩军就已经如箭在弦上。按照第乌管委会的想法,目前的守备团编制已经相当不合时宜了,人数少、待遇低、重武器不多,必须如远东诸藩一样,组建师一级的新军,先期组建两个师1.5万人,外加独立骑兵团、炮兵团、工程兵营、辎重营各一支,战时临时加强到各部配属作战,这差不多就接近两万人了。

陆军部暗地里一直在推动着这件事。第乌管委会主任的职务虽然被文官摘走了,但底下一大群军转干部,主任再强势,也得服从民主集中制啊。而部队一旦组建完毕,并形成了有效战斗力,那么面对巨大的财政花销,无论主任再怎么不倾向于战争,也不得不硬着头皮把这支部队派出去,为第乌六县谋取利益,这就达到陆军的目的了。

东岸人扩大佛渡县面积的想法也已经有一阵子了。印度河流域,虽然干旱少雨,但如果大力投资水利设施,将会是粮食、瓜果、棉花的上好产地。想想看吧,阳光、淡水以及富含营养物质的河口冲积土,如果好生经营,那么绝对可以作为农业基地存在的。而且现在东岸人支持的乔杜里部已经在印度河流域站稳脚跟,并打下了好大一片土地,德里苏丹无力顾及,只能听之任之。当地的总督、将军们也没把握将其剿灭,只能默认共存。因此,佛渡县展界的事情,东岸人本可以不付钱,现在愿意付钱,那是看得起你,是结好关系,可不要给脸不要脸。

印度这个鸟形势,不趁机插手捞好处,那是脑子坏了!

好吧,言归正传。此时这件办公室内的多是各地区、县乡遴选的年轻人,大伙平时火气比较大,因此干起活来也毫不留情,对送过来的各种项目反复审计,各种找漏洞、找违规,让其他部门无奈得很。

对了,还有一个巴林县,这里也将分到大概三四十万圆的投资,主要是码头、盐场、炮台的升级,另外还有一家国营的海产品加工厂、珍珠养殖场,和前面几个没法比,但对于人口稀少的他们来说也非常不错了。

离开了花花世界青岛港,到沉闷的内陆首都,财政、金融口的官员们是有些不满意的。洛阳府地方大,环境也不错,依山傍水的,但唯有一点,就是发展时间太短。城市规划得确实不错,但不知道怎么搞的,娱乐设施非常匮乏,让从各地调来的干部们很不适应。这里面大部分都是40岁以下的“优秀青年”,对娱乐生活还是有很大需求的,结果因为官气森重,愿意来此开办各种娱乐场所的老板很少,搞得上头很是诧异,最后下令国营东方宾馆过来经营。但国营企业办的娱乐场所,怎么说呢,太素了,大伙不喜欢啊。

三件大事,差不多四百万圆的投资,一旦彻底完成,就意味着东岸人消化了前期的殖民果实,可以开始新一轮的扩张了。欧洲殖民者与东岸差的就是这么一点,他们是私人经营的模式,注重投资回报,吝啬大规模投资。这短期内还看不出什么,时间长了,谁的后劲更足,谁更能搅动印度的风云,谁更能独占鳌头,不言自明。

1713年3月25日,洛阳府财政部审计司,官员们又开始了一天紧张的工作。

作为东岸政府经营印度的触角,第乌管委会对于印度次大陆也流露出了越来越大的兴趣。他们此次要钱,其实主要是三个方向:第一是买地,第二是扩军,第三殖民地建设。买地又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从葡萄牙人手里将果阿、科钦以及苏拉特的一座商站,以120万圆的价格吃下。另一个是扩大佛渡港的面积,继续收购毗邻的沿河农业地带。前者在去年就谈判完毕了,葡萄牙政府没什么好坚持的,同意出售,如今就只差付款了——题外说一句,出售了这三处资产,葡萄牙在印度基本就没有立足之地了,小型商站或许还有那么一两个,但已经无关紧要,撑死了就是维持存在感,做点小生意罢了。其实这对他们也不是坏事,专心经营莫桑比克和安哥拉,不比什么都强么?小国,在很多时候并不应该如大国那样拥有过分的雄心壮志,否则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葡萄牙不过180余万人口,没有资格拥有如此广阔的殖民地,这话虽然不中听,有歧视意味,但事实就是事实。

殖民地建设毫无疑问也要花费大量的金钱。第乌目前建设得已经相当不错了,后期只需要修修补补,不需要大规模的基建投资。甚至于,在商业日渐繁华之后,私人资本也开始涌入基建,弥补了政府投资的不足,因此就更不需要花钱了。

当然这可能与印度在出口方面也很给力有关。至少,印度的粮食、棉布、牲畜等基础农产品在荷属东印度群岛的销量很高,中东的商人也喜欢到印度采购各类商品,使得他们每年都有大量贵金属流入,即便在战乱时期也没有稍减——其实这就很有意思了,印度处于战争状态,按理说农业生产是要受到很大影响的,但他们居然还在出口粮食,第乌、果阿两港就收购了很多,然后就近转运到巴林、吉布提及国内商人在东非开办的种植园性质的殖民地以供消费。荷兰人买得就更多了,东印度群岛本来也是适宜农耕的肥沃之地,火山灰土壤随处可见,但荷兰殖民者利欲熏心,严格规定了哪些土地能种什么,不能种什么,搞得粮食极度短缺,多年来只能从印度进口,也是没谁了。

浅岛比第乌稍差一些,市容市貌让人感觉就是小一号的第乌。郊区还有大片荒地,河道淤塞严重,野草、芦苇成堆,需要花费个百万圆左右的资金进行改造,然后吸引外部资金注入,最终形成一座相对不错的商业城市。

比如上个月发的一批军火订单,赫然包括三百门各型火炮及四万余条步枪,附带大量火炮观瞄、称量器具、工兵器械、医疗物资等等,从上游的本土制造商,到这批货的总代理东非运输公司,以及下游谈妥生意的二级代理人,利润都很可观。工商部、贸易部、财政部对此也非常满意,产能过剩的军工企业不用担心没业务了,政府也获得了税金,东非公司和第乌管委会也借此加深了在印度的影响力,真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