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534章 科学的春天(十一)

第534章 科学的春天(十一)(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国内农机行业的龙头,大丰农机公司多年来一直没有落下对新式农业机械的研发。他们为各种不同地形,研究了很多特异化的农机型号,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目前他们研究的重点是内燃机动力的农用机械,虽然因为价格因素不太受潘帕、查科平原农民们的欢迎,但在一些土质松软、水网密布的地带,这种重量较轻的机械还是很有市场的。他们坚信内燃机非常优越,远比蒸汽机更值得投资,而这也一直是公司接下来数十年的努力方向。

两千万人口,即便算上未被列入的非国民、印第安裔等等,以东岸的耕地面积,供养起来也轻轻松松。不过即便如此,国家储备粮库这家超级企业依然在全国各地大修谷仓,大办食品加工厂,大搞农场,同时投入巨资更新农业技术,使用最新式的农业机械,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这或许是其能够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吧。

良种、肥料、农药(植物性农药为主)、农机以及配套的各种小额优惠助农贷款、惠农保险的存在,使得东岸的农业装上了强劲的发动机,以一种远超旧大陆的水平高速发展着。正如诸多农业期刊上所提到的,新农业技术的发展,对这个传统行业的改变绝非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因为每一项技术都会与其他技术共同作用,密不可分。即便此时英国人跑来东岸,参观他们的现代化农业模式——事实上私下里考察东岸农业的欧洲人相当多——却也没法简单地照抄复制,因为欧陆国家缺乏农业革命的基础。

粮食,是人类生存所必需。它本不应该被拿来当做武器,但一旦被使用了,就威力巨大。幸赖天尊赐福,华夏东岸共和国的农业用地面积十分巨大,一望无际的潘帕草原、查科平原给机械化大农业提供了便利的环境。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水系发达的鸭子湖丘陵以及巴西高原,又是高价值农作物的乐园。再加上适宜放牧牛羊的草原,近海丰富的渔业资源,不算殖民地,光靠东岸本土,都足以保证全国两千万人口的粮食需求还绰绰有余——截止1713年8月,华夏东岸共和国的人口总数已经突破了两千万,为2005.73万人,这是历史首次突破两千万人口大关,昭示着东岸不仅在土地、经济、军事、政治上是大国,人口方面同样迈入大国行列。

发展到新时代的农业需要工业的反哺,这是毫无疑问的。用工业化的思路来经营传统农业,也是非常对路的,但这个条件可不是随随便便哪个国家都能达到的。达不到,那就只能继续进行痛苦的传统农业耕作,然后如果国门还洞开的话,那么被以东岸国家储备粮库、新华夏粮油公司、海峡集团、满蒙实业公司为首的国际大粮商支配,也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于是,近些年来,他们慢慢补足了这些基础性的研究。具体是在实验室里通过水栽法研究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成分的种类和数量,这是一项极其繁琐、耗时的研究,足足花了他们二十多年的时光,且还不敢保证研究结果是全面和准确的。但即便如此,也非常值得称赞了,因为他们是这个星球上第一批做此类定量研究的专家,对于东岸农业技术的进步可谓至关重要。

北方化工厂在促进农业生产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他们多年前就开始少量生产氮肥和钾肥,后来从世界各地搜集干鸟粪、干海豹粪,处理鲸骨做磷肥,出售给各国营农场——由于产量有限,无法公开供应全国。在那个时候,他们就知道氮、磷、钾等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但具体有多重要呢?不是很清楚。

有关农业病虫害的研究差不多也在同时间进行,并获得了可喜的成果。昆虫、真菌、细菌(东岸人尚未发现病毒,但对原生生物有所了解)若干世纪以来一直危害着农作物的生长,尤其是随着各大陆频繁的交流,很多害虫也随之被动引入。农业部目前有一个病虫害研究及控制中心,专门研究各种昆虫或微生物对植物生长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比如,曾经有一种害虫使得东岸的橘树面临着巨大的威胁,随后中心从澳洲引入了这种害虫的天敌(澳洲瓢虫),成功降低了果农们的损失。

科学春天项目组给青大农学院及北方农业公司给予了巨额资助,因为他们的工作卓有成效,已经被证明可以给东岸农业产量带来显著的增长。不同的适应各种气候和土壤环境的小麦种子、水稻种子、玉米种子、高粱种子等等,东岸的农民们对这两个机构是非常感谢的,因为他们收取的专利费用非常少,而带来的产量增加却很显著。

这个中心同样得到了科学春天计划的赞助,因为其确实于国于民有大益。中心的研究者们曾经开玩笑,以他们掌握的各种植物病虫害的知识,如果有心的话,完全可以对其他国家的农业展开生物攻击,到最后人家可能还完全摸不着头脑,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只不过出于良知,他们没这么做罢了,但很显然有这个能力——知识的力量,由此可见一斑。

这里是国家储备粮库圈定的农场,经营很多年了。特别是这种处于内陆干燥地带,农业自然条件不是十分优良,灌溉困难的土地,也就只有他们愿意吃下并长期经营了。这家巨型国有企业,本来就不是为了利润而生的。它最主要的任务,还有掌管好东岸人民的粮仓,扛起粮食安全的重任。再一个,就是出海攻城略地,尽可能多地控制粮食贸易走向,操纵粮食价格,并以此为武器,为东岸获取各方面的利益。

民以食为天,如果连最基本的粮食安全都不能保证,那么这个国家还有什么发展前途?不被人拿捏得死死的才有鬼了!

1713年12月17日,洛阳府以南的广阔原野上,鲜花满地,牛羊成群。

青岛大学农学院并未停下自己的脚步。他们经常派出自己的老师和学生,跟随各支考察队、探险队,满世界搜集植物种子,目的就是收集各种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栽培植物及其近缘野生品种——光小麦种子,他们就收集了数千种——这些品种被北方农业公司小心翼翼地栽培在自己的植物园内,然后与青大农学院的师生们一起研究,以利用其中各种变异。

而说起对农业发展的贡献,我们当然也绕不开东岸国内蓬勃发展的农用机器产业了。马拉收割机早就被换成了蒸汽收割机,使用成本未必高多少,但效率却提高了很多倍。蒸汽犁也迭代更新了很多遍,目前同样是使用蒸汽车头带着的,尤其是土壤相对干燥,不怕机器碾压的潘帕平原,蒸汽拖拉机的使用量日渐增加,对土壤的破坏力也非常小,以至于内燃机拖拉机根本没有市场,无法推出。

毫无疑问,这是一项开创性的突破。以前人们只知道如何育种、选种,知道这样做可能会有效果,但缺乏对其原理的清晰认知。现在突破了这个理论,并且正式提出了遗传学三大定律,这对提高育种的方向和效率至关重要。北方农业集团(由北方农业公司、北方种子公司及众多植物园、畜牧站合并而成)的工作人员们现在不再是无头苍蝇般地瞎忙了,他们有了指导理论,知道特地挑选某些性状进行定向培育。

在开发较久的“老区”,无论是国营农场还是村集体组成的合作社,基本上都会大量使用农业机械。而东岸的此项产业也确实比较发达,农机租赁公司遍布各乡,充分竞争,会维修的师傅经过几十年的市场培育后,满地都是,因此推广起来非常便利。如今,也就只有那些因为地形或气候因素不太适合使用农机,或者新开发的老百姓没有多余财力的地方,才会继续使用畜力进行农业生产了。

对于农业生产至关重要的种子培育行业,东岸人无疑是走在世界前列的,这得益于他们在生物遗传学上的巨大进步。正在筹建的全国第二所综合性大学青岛大学——合并了原青岛财会专门学校、青岛路桥学校等机构,并增设了经济、生物、农业、海洋、贸易、食品等院系——在这方面的研究日渐深入,他们得到了遗传因子具有稳定性的证据,并且对遗传原理进行了解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