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大沽口(第1 / 2页)
马冲在旁看得目瞪口呆。他早就知道旧大陆国家封建残留多,但那只是存在于书本上,结果今天可稀奇了,当场看到隆科多大耍威风的一幕。他甚至都有些怀疑,之前在东岸那么挫的隆某人,与眼前这个一副钦差做派的隆某人,到底是不是同一个?
隆科多已经换上了官袍,瑚毕图等几人亦是如此,脸上一副庄严肃穆的表情,给人不怒自威的感觉。这副扮相,你是绝对无法与胸口碎大石、耍猴等事情联系起来的,想来也是,人家要么是皇亲国戚,要么是天子门生(侍卫),怎么可能做那等有辱体面的事情?
“这位先生,本人乃华夏东岸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前来贵国进行建交谈判。”看了一会无聊的满清官场生态大戏,马冲也忍不住了,上前朝那位还在磕头的把总说道:“这是我的身份证明文件,你可以拿走副本交由贵国外交部门存档。至于国书和国礼,我将亲自交给贵国相关部门。那么,现在我们该怎么做?可否上岸?”
当然东岸人也没那么傻。他们从来都是挑敌军防卫力量薄弱的地方登陆,那样抢滩时伤亡不大,甚至可能敌军都没来得及反应过来。待上岸整顿完毕部队,物资也囤积足够后,再以战斗队形出发,野战击溃第一支来犯的敌军——以他们的专业素养,做到这一点并不难。
岸防炮被打掉后,对海再无威胁。相反,东岸海军可以用威力巨大的舰炮展开对地轰击,打击清国陆军驻地,清理登陆场,然后为大规模的登陆战斗创造条件。清国部署在这里的陆军多为旧军,天津卫城里可能有些新军,但多半也就几千人,大概一个协(旅)的规模,威胁也就那样。唯一让人忌惮的,可能还是古老的骑兵!登陆之时,东岸人肯定乱作一团,兵找不到将,将找不到兵,各种器械、重武器也与部队分开,士兵手里也就带了杆枪和少许干粮罢了,再加上乱了建制,被敌大股马队一冲,确实危险。
“临安”号铁甲战舰靠近大沽口后,没有往前航行。而炮台附近的港口内,也有一艘清国小船开了出来,这艘船大概只有几十吨,上面装了几门小炮,二三十名士兵站在甲板上,朝这边指指点点。
当然这是满清自己的看法。其实,在东岸海军看来,如果集中两艘铁甲战舰,并用其打头阵,然后再把第三舰队东北亚、东南亚两大分舰队的主力调过来,一拥而上,还是有可能将那六十多门岸防重炮都打哑火的,只要自己能承受一定的伤亡。
隆科多掏出了东岸本土买的望远镜,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那艘船正朝“临安”号驶来,但速度慢得令人发指。他叹了口气,这船没有蒸汽机,只能靠不断调整帆桁来捕捉风力,缓慢地朝前行进。隆科多觉得,还不如让东岸人从“临安”号上放下一条交通艇呢,就那种30马力的小船,很快就能把他们送上岸,然后与守军进行交涉。不过马冲大使和铁甲舰舰长都没这个意思,他也只能在这干等着了。
目前,这座炮台共拥有新式火炮六十余门,一水的英国进口重炮,威力已经相当不错了。另外,新修的陆防要塞内也驻扎了约三千名步兵,用于防卫要塞侧翼。而在要塞后方不远处,还驻扎着一支两千人的蒙古马队,随时可以增援。这样的部署,满清朝野觉得差不多可以了,五千步骑可以阻挡敌人登陆,若是战况激烈,天津卫的大军也可以开过来,确保炮台牢牢控制在手中。
清国小船的航速非常慢。甲板上的水手们忙忙碌碌,满头大汗,最后花了两个多小时才靠到了“临安”号旁边,并在东岸水手的帮助下爬到了甲板上。
作为巩固天津卫的关防要地,大沽口炮台这些年也是花大力气改造过的。原本规模很大,部署了一百多门火炮,但多是老炮、旧炮,射程近,精度差,威力也小,对英国人的船只都无法造成特别大的威胁,更别说东岸人了。后来,他们与英国东印度公司合作,聘请英国退役军官,重新改造了大沽口炮台,使得其威力大幅度提升。
上来的似乎是一位把总,在看到甲板上阵列的大量东国火枪手后,他下意识地退了半步。不过很快他就调整好了心绪,整了整衣冠,上前交涉。这时候不用谁招呼,隆科多直接拿出了自己的官印及出发时康熙授予的国书,直接给那位把总查验。对东岸人隆科多唯唯诺诺,在对上清国的这帮汉官汉将时,他可就威风了,直接就让那位把总给跪下了——老子可是钦差身份,让你跪不是应该的?
第二次乘坐铁甲战舰,隆科多倒也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只是感慨东朝经济实力雄厚,这等海上战争堡垒全球部署,随处可见。他现在只希望大沽口炮台的守军不要与铁甲舰发生什么冲突,万一真打起来,据说这艘战争巨兽能够顶着岸炮火力靠近,用船上那些大口径舰炮摧毁炮台——其实这只是传说,但隆科多就是毫无保留地相信了,一个是知道东岸海军强大的实力,一个也是对大沽口炮台实力的不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