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384章 降维打击(二)

第384章 降维打击(二)(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这个要求简直让康熙吐出一个老血。终日打雁,没想到临老了被大雁啄了眼。这英格兰人,他已经想明白了,压根就没有成熟的铁路技术,或者研究了半拉,自己不满意,东西不实用,投资者又没钱或不愿意往这个无底洞扔钱了,于是骗到了清廷头上。当然说骗可能过分了,但利用京张铁路的订单还债兼继续搞研发倒是真的,满清被当了小白鼠也是真的。这事,怎么处理都有些不对,是及时止损呢,还是继续往里面投钱,还真的挺考验智慧的。但无论怎样,东岸人利用铁路在满洲展开的降维打击,却只会越来越凌厉,满清朝廷必须要想出应对办法了。

1710年2月22日,薄薄的晨雾中,一支规模不小的雪橇队伍正在行走着。

奉天府的清军面对如此棘手的局面,真的是一筹莫展。辽东那个地形,那个经济基础,根本不适合大规模军队的集中作战,即便有东国那种高效的后勤运输体系,怕是也很难做到。曾几何时,他们以为辽东的茫茫山林是他们的天然屏障,可以阻挡东国人对辽西平原的侵掠。可谁又能想到,东国人用了在他们看来最“笨”的一种办法,即不惜成本的堡垒推进战术,反复挤压、蚕食,充分利用朝鲜的人力、物力、军力,辅以自己的精锐人马,竟然一步步挤到了这边,事情是真的大发了。

而朝鲜王国的运气真的很不错。任何工业化起步国家都非常头疼的市场问题,在他们那儿几乎没有任何阻碍。远东诸藩数百万购买力强悍的人民真的是其天然倾销对象,甚至在一些比较厉害的商人运作下,很多朝鲜商品还进入了清、顺两国,海量的白银流入朝鲜,为其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如今他们面临的是北、东两个方向的围攻,北边被打出了吉林,东边的山岭也丢了差不多一半,真的有危若累卵之感。而且,根据可靠情报,北边的东国人数年来一直在抢修一条叫做满蒙标准轨铁路的工程,目前四期已经完工,五期(玛埏河—哈尔滨段)也已经开工七八个月了,预计今年年中即可完工。当然这不是关键,最要命的,还是这条铁路他们还打算继续搞个六期,即哈尔滨—扶余段,这事在当地已经传得沸沸扬扬了。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明年(1711年)年底之前,扶余县就能开进火车,那么再下一步呢?当然是往长春厅那地儿赶啊,这是谁都心知肚明的事情。

朝鲜王国,可以说是东亚经济圈中最大的受益者!因为加入得早,工资水平又很低,在出口粮食、药材、木材、海产品等基础货物稍稍积累了一些本钱后,他们就开始从黑水那边购买机器设备,开启了工业化生产的大门。

铁路的威力,满清官员们现在很清楚了,那就是一支军队战斗力的倍增器。有了那玩意,军队一夜间可以行军数百里,不是轻装前进,而且是全副武装,连各种后勤物资都带足了的那种。下了车就可以战斗,且一个个龙精虎猛的,丝毫没有长途行军的疲惫,简直让人难以抵挡。

当然这还没算完。朝鲜王国还派了总计七千名士兵在辽东数县作战,尤其是正在筹建的通化县,朝鲜人在那里派了两千余人,全是相对精锐的御营厅官兵。其余很多交通节点、粮站要塞什么的,也多有朝鲜道兵戍守,基本上是几十个东岸兵配个一两百朝鲜兵,防备满清小股部队的偷袭。

这批从朝鲜义州运过来的粮食就是汉阳方面“伺候”东岸人的服务之一。粮食总共有十来吨,都是上好的大米,价格也令人震惊地便宜。在分头送到丹东、九连城等大粮站交割之后,他们就可以拿着台湾银行的汇票离开了。东岸陆军会组织人员进行下一步的运输,即分配到各个交通节点的粮站(也兼做小型要塞)之中,这部分工作,毫无疑问依旧是由朝鲜人承担的,由朝鲜北部各道官府轮流征发徭役完成。

辽东这片山区,林海莽莽,山岭纵横,各种崎岖小道多如牛毛。就像你追一股敌人,追着追着,人家就不见了踪影,然后一个不留神,可能又走哪个小路绕到你后边去了。这几年来,东岸士兵与满清鞑子在这片山里一直玩着这种游戏,相互间伤亡都不小。伏击与反伏击、偷袭与反偷袭,当然也有迎面撞上的遭遇战,在这些场合,满清武器落后的缺点被极大掩盖,熟悉地理的优势被无限拔高,东岸人被从占优势的正规战给拖进了特种战,实在有些头疼。

所以,就这样了。国家主权不独立,做什么都白费。如今正经的,还是继续钻研“事大主义”精神,把东朝上国伺候好了,没准人家啥时候一开心,手指缝里漏点什么产业或技术下来,就够他们全国开开心心吃香的喝辣的了。

不过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就是了。东岸人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在一些关键路口修建粮站要塞,派驻士兵,不断挤压敌方小股部队的活动空间。不就是比花钱么?咱就砸钱!能用钱解决的事情,那都不是事。北宋对付西夏很成功的堡垒战术,明末孙承宗没法完成的堡垒战术,东岸人直接拿过来用。建材直接从朝鲜、黑水、登莱用船拉到丹东,然后再换小船运到各个鸭绿江码头边,最后用马车甚至骡子输送到各处建设工地。成本无疑是极高的,但这钱花的值,能让满清“特战部队”无计可施,可不就派上大用了么?更何况,这些粮站战后也能派上用场,开发当地资源,设置定居点什么的,都可以就近利用,一举两得。

辽东六县主要向他们采买食品、建材、药材、燃料等商品,不但冬天买,夏天也买,原因也没别的,便宜!黑水管委会辖区的那帮“工人贵族”们薪水太高,工作时间太短,工作强度太低,再加上运输、取暖等费用,导致生产出来的商品成本较高。早些年可能还有技术方面的优势抵消成本劣势,但在朝鲜人也渐渐掌握了先进的制造技术之后,他们的科技优势已经不多,低端产品在全年无休的朝鲜工人的冲击下逐步瓦解,只保留了相对高端的制造业。

满清朝廷如今正在和英国人合力建设的京张铁路已经开工半年了。但经过这半年时间的接触下来,清廷有理由怀疑英国人在忽悠他们,因为他们运过来的蒸汽机车问题多多,三天两头坏不说,效率还极低,看样子不像是能拉多少节车厢的样子。有的人甚至怀疑,英国东印度公司是在从清廷这里骗研发经费,好继续完善他们那个不成熟的机车,满清这是当了一次冤大头,成了别人的试验对象了。

冬天辽海冰封的时候,隶属于登莱开拓队管辖的辽东诸县(丹东、大东沟、凤城、宽甸、桓仁、集安等)因为孤悬大海对岸,唯一的贸易对象差不多就只有隔壁的朝鲜王国了。朝鲜经济发展得还不错,北方是其主要工业产区,南方为农业产区,商品市场种类多样、供应充足,显示了其经济体系的勃勃生机。

这并不是空穴来风。至少,前期支付的二十万两银子货款,至今未见订购的铁路器材到货,就只有北京大前门车站那的一个蒸汽机车,这不是玩人么?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代表又在要求满清政府提供超过十万两银子的货款,以便让他们能够联系伯明翰的机车厂,发送更多的机车、车厢及铁轨过来。而为了提高自身的说服力,他们甚至表示,可以适当转让一点技术给清廷,让他们能够本地制造部分零件,以降低整个项目的成本——当然这并不是无偿的,少说也得付个十万八万银子。

他们此时已经跨过了鸭绿江江面,进入到了丹东县地界。在边境线上值守的军官仔细检查了他们的文书证件,然后又抽检了几辆雪橇上的物资,随即便大手一挥放行了。

比如,他们想引进更高级的炼钢技术和设备,但黑水管委会直截了当地和他们说了,老老实实搞初级铁制品的生产就可以了,他们会敞开收购,不会设置关税或配额壁垒。但如果他们想涉足高利润的钢铁行业,那么就会与黑水管委会变成竞争关系,竞争关系会如何处理?他们不能想,也不敢想。

此外,比小规模战斗的“放血”,满清也非常吃亏。因为朝鲜人承担了太多的“伤亡名额”,让满清想与东岸人“以血换血”的目的完全落空。朝鲜军队战斗力固然一般,但人家到底也是职业军人,有过最基本的训练,手里的武器并不是烧火棍,可能士气确实比较低,战斗意志不够顽强,打起来伤亡很大,但时间长了,也着实消耗了不少满清精锐。

不过朝鲜的有识之士也很忧虑。因为在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东岸爸爸对他们就有所“关怀”了,不但很多企业被入股,美其名曰战略投资者,实则是来分红抢钱的。但这也就罢了,最关键的是稍微高端点的技术不让他们碰了,这导致朝鲜企业的利润水平始终上不去,在低端上面徘徊。

面对这种降维打击,满清当真是亏到姥姥家了。在辽东山岭里一退再退,不但北边丧师失地,在南边也相当危险。前些年差点被东岸人拿下的岫岩厅如今再度遭到围攻,登莱开拓队在辽东整顿完毕的三大守备团(丹东守备团、凤城守备团、桓仁守备团)中的两个,配合几个县保安团对其发起了迅猛突袭并一举拿下,一个新军师(登莱新军第三师)也前出到了这里,一边构筑防线,一边窥伺更南边的辽东半岛。

而且朝鲜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其他工业化改革国家面临的守旧派反扑,导致工业化进程减缓、停顿乃至开倒车的情况,他们基本没有。因为东岸大爷管得紧,一直催促他们大刀阔斧地改革,不要怕麻烦,不要怕动荡,小小的七百万人的国家,我东岸爸爸难道还镇压不下来吗?所以,确实出现了动荡,出现了阵痛,但在坚定清晰的政策推行下,大方向始终没有改变。最终,新的既得利益阶层(封建资本家)建立起来并顺利度过了孱弱的幼苗期,现在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再也没有什么保守势力能与其掰手腕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