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降维打击(一)(第1 / 1页)
而这个夜晚,也是县城各大商家营业额的爆发夜。人们或独自一人,或结伴而行,或坐马车,或骑自行车,从四面八方赶来,络绎不绝。看着烟花,吃着美食,听着乐曲,玩着玩着便忘了时间,正所谓“欢乐无穷已,歌舞达明晨”。当然也有一些比较“有品味”的人,在吃喝完毕后,到那种不可描述的场所继续娱乐,即“苍头来去报,饮伴到倡家”、“青楼无昼夜,歌舞歇时稀”,好不快活!
内河舰队长江分舰队的官兵原本都是本土所派,不过为了减轻财政压力,在执委会和计划生产管理委员会的主导下,海军部已经决定从今年开始,全部人员的招募都在当地进行,船只的制造、维修也在远东就地解决,预计人员薪资一年即可节省近五十万圆,其他的诸如维护保养、日常训练、巡逻作战等费用也可大大减轻,把财政部乐得眉开眼笑。
当然这还只是威海。如果换成烟台、胶州这对登莱“双子星”,晚上还要更热闹,一夜间花掉的钱、消耗掉的物资,足以让那些外国商人、水手或游客们震惊不已。尤其是来自隔壁清国的商家子弟、游学士子,更是各种羡慕嫉妒恨,进而产生移民的冲动。他们都是有见识的人,来东岸时间一长,自然知道以往得到的有关这边的消息是多么扭曲、多么离谱,登莱与他们同文同种,文化差异不大,适应起来一点都不麻烦,偏偏生活水平高出那么多,完全就不是一个层次的——在这边住久了,每次回到清国的老家,总觉得各种不能忍——那么还不如长期定居这边呢。
其中,长江分舰队辖下共有三个支队,即黑龙江支队、长江支队及西江支队。黑龙江支队的实力原本很强大,一度拥有内河浅水炮艇24艘、武装运输舰4艘,但因为附近没有值得称道的敌手,当地江河封冻期又很长,因此实力被大大削减,目前仅拥有内河浅水炮艇10艘、武装运输舰3艘,支队部设在伯力;西江支队指挥部在梧州,下游的亚娘鞋炮台及香山县的某个码头也归他们管理,拥有内河浅水炮艇18艘、武装运输舰8艘;长江支队的实力最为强大,其支队部设在长江口的崇明沙,在中游一带还有个马当要塞可用(要塞所有权目前还在第三舰队手里),汉口港亦长期租用了个小码头,用来加煤加水、补给食品、维修船只等,全支队共拥有内河浅水炮艇30艘,武装运输舰12艘,官兵两千人左右。
这就是一种降维打击。清国不是没意识到这个问题,但他们无法对东岸关上大门,从登莱进口的民用机器及零部件、优质金属及工具、重型运输车辆乃至各类纺织品日用百货啥的,已经让他们像染上了毒瘾一般很难戒掉。没法闭关锁国,那么禁止人员流动就不可能,再加上其低效腐败的管理水平,于是现状就这样喽,每年都有几万人跑过来,禁也禁不住,倒是给登莱甚至是广大海外殖民地提供了海量劳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支线铁路的修建将由地方财政出资完成,南铁公司基本不会出钱(事实上他们现在债务累累,也没钱……),仅仅提供技术支持,比如指导建设、勘测选址等等。但他们无疑是很“贪婪”的,因为南铁还想要这些支线铁路本身及附属地的经营权,以进一步垄断登莱的铁路网。
与威海抱有同样想法的还有招远和胶县。前者是产金大县,东金公司是当地的纳税大户,县里有资金,也有意愿修建这么一条支线(未来可能进一步延伸到掖县或黄县)。后者则是战备需要,胶县乃重镇胶州的门户,又临黄金水道胶莱新河,战略位置非常关键,不修一条短支线实在说不过去。这三条支线如果一一修建完毕的话,那么登莱的铁路里程将直逼七百公里,是南方的海湾标准轨铁路公司旗下铁路长度的两倍有余。
登莱开拓队与南铁公司的关系很不错,至少平荣铁路公司和胶烟铁路公司内部,没有像海湾标准轨公司那样的权力之争,双方总体而言一派和谐,这可能是因为两条铁路本身南铁就出了大部分资金的缘故吧。未来的话,整个登莱的铁路也将整合进一家公司内,即拟成立的半岛标准轨铁路公司。这家公司旗下最重要的资产将是平荣铁路,然后是胶烟铁路,那些小支线也包含在内,但就不是大头了。
不过威海县也没有放弃铁路运输的梦想。登莱胶烟、平荣两大铁路干线,他们都想连上,不过从现实的角度来看,文登是离他们最近的通铁路的城市,从威海县城到文登,不过四十公里的样子,修起来并不麻烦。毕竟有大量清国偷渡移民在呢,不是么?
毋庸置疑,半岛标准轨铁路公司的控制权依旧掌握在南铁手中,登莱开拓队提高了一些分红比例,南铁公司也会适当照顾一下他们的意见,确实比较和谐。登莱开拓队并不过于看重铁路本身的利益,这或许和他们的贸易没有南方发达有关,他们最重视的,其实还是铁路催生出来的现代工商业经济,以及由此带来的工业水平的提高和政府税收的增多。
请注意,内河舰队与三大舰队平级,而不再是以前那种挂靠在某个大舰队下面的分舰队甚至是支队了。内河舰队的司令部设于本土的明福港,目前共有两个分舰队,即汴河分舰队以及长江分舰队。
而且,随着东、清关系的逐渐缓和(满洲战事已基本停滞),黑水管委会将陆续解禁一批敏感设备(蒸汽机)的出口限制,以抢夺英格兰人的市场,故未来两国之间的贸易量还会更大。大量出口工业制成品,进口工业原材料,每天还有许多人偷渡过来,这降维打击属实有点厉害。
这是一所典型的军地共同建设的学校,一期计划招募本地学员三百人、留学生三十人,可以为远东诸藩培养大量的海上军事人才。究其原因,海军部已在原本三大舰队的编制外又增加了一个内河舰队,专门装备浅水炮舰,在内河实施作战,这些人就是为此准备的了。
满清朝野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兴许是抱着先“虚与委蛇”、“忍辱负重”,从东岸人这边学来一点技术,提高自身的工业水平,待国力大幅度增加后,再翻脸一击制胜的想法吧?这么看来,与南边大顺君臣的想法一般无二呢。明明很讨厌对方,恨不得生撕了对方,但形势又逼得他不得不放下自己的面子,不断扩大商贸合作,任由对方的商品横行。至于最后能不能成功,那就要看造化了。
1710年2月10日,威海县,由东岸海军部建立的威海海军学院正处于紧张的筹建之中。
不用多说,这就是个移民城市。虽然没有铁路,但因为海军将基地从烟台挪了过来,县里多了一大堆相关配套企业,再加上捕鱼业的发达以及清国偷渡民的安置,这里的人口快速增长也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胶烟铁路沿线的城市,如今就是登莱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人口众多,工业发达,人民生活水平相当高,每逢节假日,尤其是重要的如元旦、人日、上元、上巳、道日(道诞)、清明、晦日、中秋、社日(分春社和秋社)、寒食、端午、伏日、七夕、重阳、丰收、国庆、冬至、腊日、除夕等十几个节,县城及重要乡镇的集市上,到处都是人山人海。即便其他不算很重要的节日,如佛日(佛诞)、中和、中元等节日,也不乏出门游玩、消费的人群。
威海县这几年的发展其实还算不错。全登莱二十县(莱州6县、登州14县,不含辽东数县)中,大概能排到十一二名的样子,人口也达到了八万多,算是登莱发展速度最快的那一批县份之一了。要知道,这里几十年前还是个卫所,压根就没几个人,如今竟然有八万男女老少在此生活,简直不可思议。
比如今天是一年中相当重要的上元节,威海海军学院附近的几条街道上,尚未入夜,煤气灯就纷纷点亮了起来。而在家家户户的门口,也到处是一派张灯结彩的热闹景象,直让刚刚前来留学的外国学子们看得目瞪口呆,真真是好一副火树银花的不夜天景象。
威海海军学院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建成的。军官人才本地化,士兵本地化,船只、火炮制造本地化,端地是省得一笔好钱,毕竟军饷水平和地方上的新军、守备团什么的看齐了嘛。海军部对此其实是持反对态度的,但并不是很坚决,因为内河舰队的实力太不起眼了,能省点钱用到别的地方那是再好不过了,至少可以多养几个陆战营了,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