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换约(二)(第1 / 1页)
延森对这些人的态度,呃,怎么说呢,并没有太过苛责。在国家都无法有效摆脱东岸贸易控制的情况下,你让这些人能怎么办?联合省、葡萄牙,大概是最无法反抗东岸的欧洲国家了,因为他们在美洲、非洲、印度、远东有着巨大的商业利益,而东岸海军可以轻易地让这些利益化为乌有。
而英国因为贸易重心的缘故,他们在地中海的利益没有荷兰那么大,可以重点经营波罗的海。而且他们在斯瓦尔巴群岛捕鲸业的利润也远远比不上荷兰,可以不用特别照顾捕鲸船的航期,转而维持对俄贸易航线。另外,他们的海军实力多年来急速膨胀,舰队规模是荷兰海军可望而不可及的,就连凶残的法国私掠舰队都不会把英国船只挑选为第一劫掠对象,当然可以放心大胆地做生意。
葡萄牙敢说不吗?不,几十年前就被打服了。葡属巴西最大的贸易对象是欧洲,第二大贸易对象就是东岸;安哥拉、莫桑比克最大的贸易对象都是东岸,葡属印度也是依附于东岸共和国的存在,不然早被荷兰东印度公司收拾了;就连同中国的贸易,也是东岸人施舍的,不然他们连澳门这个立足点都不会有。
延森经常邀请俄国大使一家人参加宴会,双方关系处得非常好。这些年,因为战争的缘故,原本兴旺无比的对俄贸易萎缩了很多,被英国人拉开了越来越大的差距。联合省也是有苦难言,事有轻重缓急,联合省的贸易重心在波罗的海、在地中海、在南大西洋,因此这就注定了大部分海军力量要前往这些海域护航,防止遭到敌国海军或私掠舰队的拦截。另外,纽芬兰的捕鱼业、斯瓦尔巴群岛的捕鲸业对荷兰也至关重要,必须派遣军舰护航。这么七分八分下去,其实抽不出多少力量保护对俄贸易航线了。如果从俄国满载货物返航的商船与捕鲸船归期一样的话,那么护航舰队还能照顾一二,如果不一致,那么就很难办了。所以,贸易的萎缩是不可避免的,自由航行,对处于战争中的国家而言是多么地难能可贵。
联合省敢说不吗?也许可以,也许不行。延森越发觉得东岸人给他们介绍克里米亚粮食没安什么好心,不但荒废了俄国粮食贸易,还被绑上了东岸人的战车。荷属印度、荷属东印度群岛、中国贸易、加勒比海贸易,这些利益可以损失吗?不,不能的,荷兰领土狭小,但人口高达二百多万,没了海外贸易的利润,人民的生活水平会下降一大截,没人能承受这些。
其实,俄罗斯大使科斯杰科的一句话令他印象很是深刻:“东岸人对欧洲抱有极大的敌意。他们的终极目标,就是不断地打压欧洲,控制欧洲,削弱欧洲,最终令其无所作为,沦为新大陆异教徒的奴隶工厂。他们在意大利、在西班牙、在葡萄牙以及波兰的长时间军事存在,目的就是让欧洲人逐渐习惯于这种既成事实。他们似乎成功了,因为到目前为止,除了当事人西班牙和波兰虚弱地喊了两嗓子之外,没有任何大国提出真正有力的抗议。所以,未来他们还会更进一步,吞并更多的土地,支配更多的人口,消灭更多的文化,这对欧洲来说是一件相当可怕的事情。”
贸易断绝之后,缺少了润滑剂的两国关系就会变得相当不稳定。接下来再出一点事情,或者两国决策层出于现实考虑,断交也不是不可能。而一旦断交,那么战争的风险就会被急剧放大,黑海会成为两国的角力场,这对于四分之一粮食采购自黑海的荷兰人来说,确实有些尴尬。
好吧,或许科斯杰科大使的话有些耸人听闻了。延森并不同意东岸人想占领更多土地、奴役更多人口的看法,俄罗斯人看起来是以己度人了。但他同时也同意,让东岸进一步深入影响欧洲,确实不是什么好事,欧洲未来的发展似乎受限了。
延森对此也非常无奈。他很清楚,随着东岸共和国不断深耕黑海、高加索,投入海量资源,最近甚至又插手了瑞典、俄罗斯的战争,保住了查理十二的数万大军不被围歼,沙皇彼得一世不当场对东岸宣战已经是忍让、节制的了。听收买的俄罗斯使馆线人密报,自从上一次的军火贸易订单后,已经有半年没有俄罗斯政府的官方采购了,私人贸易估计也少得可怜,东、俄两国在贸易上可以说已经完蛋了。
延森可以确信,现在像他这种想法的人肯定越来越多了。原因也很简单,这次的东、西战争不但给了西班牙人以重创,同时也给了所有欧洲大国一记响亮的耳光。西班牙实在太惨了,不但丢失了大片殖民地领土,本土割让了直布罗陀、加纳利群岛,同时也付出了惨重的经济代价。尤其是战争赔款本息总计2.75亿比索,委实震惊了所有欧洲国家!
总体而言,各国驻东岸使馆之间的关系还是可以的,当然仅限私人关系。毕竟前来担任大使的非富即贵,大家都有教养,面上还算过得去。而在对公方面,这就要看各国政府之间的关系了,外交官是政府的派出人员,公开场合的一言一行都必须符合国家利益。不过也不能过激,东岸政府不允许各国外交使节自行雇佣安保人员,而是由内务部统一派遣警察保护,因此这就杜绝了当年法国、瑞典大使为了谁的马车先走而大打出手的恶性事件。
联想到最近不列颠大使乔治·蒙哥马利的几次拜访,言语间提到的有关削弱东岸在欧洲影响力的事情,延森就有些叹气。联合省能做的比较有限,它无法公开与东岸作对,除非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决心舍弃海外的那些坛坛罐罐,不然就只能在很小的一个范围内操作。比如,提供资金方面的便利,还得以私人的名义,想想也是够憋屈的。
联合省驻东岸大使馆位于大使馆街5号,毗邻法国大使馆和俄国大使馆,挺有意思的。一个是处于交战状态的敌对国家,一个是经贸往来非常多的中立偏友好国家,双方共处一地,抬头不见低头见。
联合省,又走到十字路口了啊。
1709年11月2日,延森·德海尔打开窗户,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条,俄罗斯帝国对联合省的部分外交政策有看法。直白点说,就是联合省与东岸显得太过亲密了,而最近几年俄罗斯与东岸的关系又比较冷淡,连带着贸易额都下降了不少,所以莫斯科方面对荷兰有意见就再正常不过了。
在东岸人榨取这个数目的赔款之前,欧洲人从来没想到过一次战争索赔能有这么巨大的数字。各国将心比心,2.75亿比索有几个能承受?西班牙王国签了这份协议,付出的是未来三代人的耻辱与苦难。可以说,《塞维利亚和约》的横空出世,真真正正地震惊了欧洲人,同时也打醒了他们,进而起了兔死狐悲之感。以前与东岸之间隐隐约约的矛盾或敌意,现在一下子都浮出了水面,被很多君主、贵族们谈论,大家都对这个看起来想要支配欧洲的强权感到恐惧,并自发性地展开了防御姿态。
延森·德海尔最近几年也和俄罗斯大使商谈过很多事情,重中之重就是两国的贸易问题,但收效甚微。俄国大使明白无误地告诉他了,英国给俄罗斯提供了大量品质优良的工业品,质量不如东岸商品,但凑合着能用。而且他们愿意转让部分技术,这真是帮了大忙了,因为俄罗斯人可以自制部分零部件,降低采购成本。另外,大量英格兰军人在俄罗斯陆军中服役,有的人甚至身居高位,获得了俄罗斯帝国的爵位,进而可以影响部分政策,荷兰人能比?
当然战争也打折了很多人的脊梁。一些商人、学者就像得了病一样,对这个异教徒国家异常迷恋,千方百计想要移民过去。尤其是这份令世人感到震惊的和约出炉后,简直拦都拦不住。阿姆斯特丹就有一些批发商大笔投资东岸,还是不怎么赚钱的基础设施行业,在国家如此缺乏现金的时候,居然还带着资本外逃,简直不可饶恕——这个时候,延森选择性遗忘了他也买了宝马公司、光明灯具厂不少股票的事实。
以上是荷兰国内的看法。不过在延森自己看来,阿姆斯特丹和海牙的某些人选择性无视了一些事实,那就是不列颠的工业生产技术远超荷兰,产出的商品质量好、价格低、数量大。俄国人也不是很富裕,对外贸易时习惯精打细算,市场份额下跌不是很正常的事情么?而且这种事也不是这几年才出现的,事实上很久以前就露出苗头了,阿姆斯特丹的商人们羞于启齿这类事情,揭过内因不提,专提外因,实在是不够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