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两线作战(第2 / 2页)
1706年8月15日,吴翼飞驱车来到了顿河南岸巴音郭楞,查看卫拉特蒙古人在这里的防线。
这就十分遗憾了。彼得一世若是战胜了查理十二,这对卫拉特汗国可不是什么好事啊!
真正发掘其价值的还是东岸人。他们认真观察了海湾附近的地势,测量其水深,收集了大量水文资料,然后认为这是一个极具价值的深水良港,卫拉特汗国可以考虑在此新建一个港口,以分散就巴音郭楞一个贸易港的缺点。
“那是因为瑞典人多线作战,没法集中精力吧……”图日根强自辩解道。
当然这并不代表阿玉奇汗对丰厚的关税收入不动心,事实上他还是想了一些办法的,即在东岸人的协调下,获得了名义上属于奥斯曼帝国的赛罕港的使用权。赛罕港就在后世的新罗西斯克附近,此时还是一片荒芜,连小渔村都没有,只有一些肮脏的牧羊人偶尔来此放牧,连被人谈论的资格都欠奉。
“俄国人也在多线作战啊。你看伏尔加河中游有哥萨克叛乱,声势浩大的,在阿斯特拉罕一带也有人叛乱,都是你们的老相识了吧。莫斯科还有各种阴谋和暴乱,俄国人还在东乌克兰驻扎军队防备你们和克里米亚鞑靼人偷袭。看看,他们也很忙的。”吴翼飞说道:“俄国人就是有那么一种别人无法理解的特质,就是在国内一团糟的情况下,还能对外作战,不受太大影响。看见他们内乱,你若是觉得有便宜可占,那就错了,搞不好会吃大亏。入侵俄国,需要一份详细周密的计划。战争是一门科学,查理十二在年初带了两万人进攻格罗德诺,在严寒中围攻四个月,最终只得到了俄国人丢下的一座空城,人员冻死冻伤的却不少,这就是不讲科学的后果。图日根,我知道你的人已经很久没越境打草谷了,但我建议啊,如果真的再一次越境了,那么事先必须做好情报搜集工作,不然怕是要吃大亏哦。”
巴音郭楞是杜尔伯特部的土地。自从十七八年前率部占领此地后,图日根就一直是巴音郭楞港的话事人,东岸人也很认他,所以位置牢不可破,就连阿玉奇汗都没有动他。
其实,瑞典人这几年也挺郁闷的。入侵波兰,就像跳进了一个大火坑。虽然立了个傀儡国王列辛斯基,但这厮完全无法掌控局面,大量波兰贵族带着人马反对他们,让瑞典军队四处平叛,陷入了治安战的泥潭。而在正面战场上,瑞典人还面临着两面夹击的不利态势,萨克森的奥古斯特虽然屡战屡败,但像打不死的小强一般,屡败屡战。而且这厮也很不要脸,有时候被打服了,说我再也不敢了,饶了我吧。结果一看到机会,或者自己觉得是机会,就又会把说过的话当放屁,再次集结人马杀向瑞典人,非常膈应人。
东岸人运到巴音郭楞港的商品也有很多,主要是军需物资及日用百货。这些物资的采购大头是政府,即卫拉特汗国新成立的全国供销总社,他们吃下军事物资,然后交给各个部族,买下民生物资,然后销售给各个部落,相当于一家国营企业吧——专属于大汗家族的伪国营企业。
这是西线。在东线战场,不得不承认,彼得一世的军事改革富有成效。他们的海军彻底压制了瑞典人,虽然看起来是菜鸡互啄,但俄国鸡就是比瑞典鸡壮实一些,占了上风。在陆战方面,北路俄军深入瑞典本土的英格利亚、芬兰等地,几无对手;中路俄军攻克军事重镇纳尔瓦,兵锋直指富庶的立窝尼亚;南路俄军甚至深入到了波兰境内,严重威胁到了瑞典军队的侧背,使得查理十二一会调兵到东线打俄军,一会又全军重回西线,打萨克森人,两线作战,疲于奔命,战略劣势非常明显。
巴音郭楞是一座繁荣的城市。如果单就贸易额而言,甚至远远超过卫拉特汗国宋扎(格罗兹尼)、额尔古纳(克拉斯诺达尔)、库班(阿尔马维尔)三座城市之和。包括咸鱼、羊毛、脂肪、皮革、腌肉、木材和粮食等初级产品在此汇集,等待东岸商人来挑挑拣拣,打包买回去一些。哈吉县的人口并不少,且购买力很强,对这些东西的需求还是不小的。
图日根也从东岸人分享的情报中了解到了这些情况。他不是那种啥都不懂的大老粗军官,还是有点战略眼光的,一眼就看出了查理十二的危险局面。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此刻他恨不得和瑞典人联络上,然后说服阿玉奇汗,集结五万以上的骑兵,再招呼克里米亚鞑靼人一起,让他们也出个几万骑,从俄国南方发动一次突袭,让俄国人也尝尝西、南两线作战的滋味。只可惜大汗舍不得死伤自家儿郎,内心深处怕是也对俄国人深为忌惮,根本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