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甲米地(一)(第1 / 2页)
第一艘被打沉的是“圣马尔科”号。这艘船吃了一肚子的海水,本就已经严重倾斜,在后续东岸战舰换了杀伤人员的爆炸弹后,水手们一哄而散,弃船而逃。反正这里是港口,游回岸上花不了多长时间,大家还有退路。
在甲米地港登陆的好处好多。首先,这里是一个标准的深水良港,码头设施非常完善,有容纳大舰队的能力。一旦将其控制,那么还漂在海上的运输船队就可以依次进港,快速卸下人员和货物。要知道,码头的吞吐效率,永远是决定登陆作战所耗时间的最关键因素。如果是在一片荒芜的海岸登陆,没有码头设施,只能靠小船来回转运,一万人的部队,没个几天时间是登陆不完的。而在登陆进行期间,整支部队都将处于极其混乱、脆弱的状态,很容易遭受不轻的伤亡。
“圣塞巴斯蒂安”号比“圣马尔科”号多坚持了十五分钟,但最终也敌不过东岸人的凶猛打击,以船只侧翻倒扣在海面上为结局。大概有数十名西班牙水手没来得及弃船,在船只倒扣的情况下,大概都要被闷死在下面了,甚为惨烈。
甲米地港的实际情况,自然也被华人细作毫无保留的传给了东岸人。因此,主持此次作战的海军第三舰队东南亚分舰队司令陆孝忠中校当机立断,决定在此处登陆,然后再向马尼拉方向发展。
东岸人当先闯入港口内的是六艘“节气”级风帆护卫炮舰,在它们后面,还有十艘“星”级轻巡洋舰。这些战舰吨位比西班牙人的破船大,火力猛,航速快,又是专门设计的海上战舰,比西班牙人商船改装的船只厉害多了。因此,当它们冒着炮台零零星星的炮击冲进去时,西班牙海军显然有些惊慌失措,不知道该怎么办好。
哦,是的,西班牙人一直喜欢独霸生意,不允许他国商人抢食他们的份额,可能真没什么别国商人去马尼拉。再加上西班牙人缘也很差,即便偶尔有去的,可能也不会告诉你们这个消息。但这仍然说不通,因为你们自己可以主动情报搜集啊!如果这一点都做不到,那只能说一句呵呵了,活该被蒙在鼓里。
更惨的是,它们的船还都下了首尾双锚,固定在海面上动弹不得。而且,人员似乎也不是很齐,很多人正在岸上休息或者寻欢作乐。这一切的一切,都注定了他们这支七拼八凑起来的所谓舰队覆灭的命运。
是,他们的主要消息来源是新西班牙那边。那个是两年一次航行,即某年春夏季节从马尼拉出发,走北太平洋航线抵达新西班牙的阿卡普尔科,然后在第二年返回——不可思议吧,都什么年代了,西班牙人居然还在用传统的帆船,用传统的方式走这条线路,仿佛几十年间外界没有丝毫变化一般,就连船的规模,也一直是2-3艘,没有任何变化——消息滞后不奇怪。但问题在于,其他国家的商人就没有去到马尼拉的吗?就没有带消息过去吗?
皮糙肉厚的“节气”级战舰当先闯入,一字排开抢占了有利位置,然后利用侧舷炮火展开了凶猛的攻击。一发发炮弹离开炽热的炮膛,在近距离射入敌军战舰的躯壳。遭到突然袭击的西班牙战舰上面没有什么火光,没有太多人员伤亡,但吃水线附近却被撕裂出了一个又一个的破口。
当天上午10时许,西班牙人的海防炮台最先发现了东岸人的舰队,并开炮示警。这不能说他们有多警醒,只能说是完成了正常的工作,真正失职的其实是西班牙海军。他们的几艘战舰实力虽然很弱,但正常的巡航都没能做到,已经是大大的不应该。要知道,东、西两国已经正式宣战半年了,马尼拉方面难道还没有得到消息吗?
海水疯狂涌入,船只慢慢倾斜,水手们大呼小叫,纷纷涌入底层封堵缺口。他们拿着一切能用的东西,木桶、布匹、皮革甚至是被子来封堵,就是没有一件专用的装备。抽水机也没有及时运作起来,甚至人们都找不到抽水机在哪儿,这损害管制能力也是差到了极点,看起来平时根本没有太多此类的专业训练,船上也没有专业的损管队伍。
综合上述两个原因,东岸人的大舰队就这样悄然开进了甲米地港外海,准备实施登陆作战。
西班牙海军表现差,可不意味着东岸人会停下来等他们收拾完残局再打。这不是竞技场上的公平比赛,而是性命攸关的战争,因此他们毫不留情,继续朝敌人的战舰倾泻着弹药。打完一艘接着去打另一艘,总之六艘船只一一点名,全不放过,务必除恶务尽,将其全灭。
其次,甲米地港据说储存了大量的武器弹药及其他军事物资。一旦拿下,不但可以有效补充己方的补足,减轻后勤运输的压力,同样也可以削弱敌人的战争潜力,让他们陷入后援不继、弹尽粮绝的状态,虽然陆孝忠中校压根不相信马尼拉那边没有充足的物资补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