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574章 二刘

第574章 二刘(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刘奇很好地吸取了这些建议,并在四川境内大力推广新农业技术,提高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产量。比如他曾经大力推广过“东棉”,即从东岸引进棉花种子,在四川种植。他认为东棉“棉丛高、叶茂、朵大、棉多、绒细而长,色泽白亮,产量是华棉的两倍之多”,结果在那次灾难性的推广中,因为种子下发时已逾节候,并且栽种过密,阳光不足,同时当地气候环境可能也有所不利,因此“棉桃多不能开”,损失不小。

不过这也没办法。现代战争实在是太花钱了,由不得刘忠贵不这样。其实在古代的时候,打仗固然也很花钱,但远没有如今消耗这么大。那会如果将领狠一点的话,根本就不用发军饷,只要有粮食就够了。至于钱,呵呵,直接去敌人那里抢便是了!成本多低,是不是?

好在刘忠贵十分信任他,认为万事开头难,以后持续改进就行,让刘奇感动不已。因此,他痛定思痛之下,从宁波重金聘请了一些农学专家,在成都开办农业学堂,专门教授农学、园艺学、农化、植物、养蚕、畜牧、水产、土壤、测量、气象、农工、农政等十多门课程,并亲自兼任山长,各种农业实践活动、采买新式农具、印刷农业书籍、开办《四川农学报》等所需的费用,他一概批准,从不否决,可见其重视程度。

这次打完云南之后,缴获甚众。刘忠贵欣喜之下,让刘奇张罗着扩大这些产业的规模。所需机器全部由东岸人出售,甚至他们还派出了五十名幼童到登莱学习,很是花费了不少钱,同时也展现了自己的雄心。

刘忠贵当然想摆脱这种尴尬的局面,但他没有办法。川中熟读四书五经的一大堆,搞工业的人才却少得可怜,根本支撑不起多大规模的军事工业。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在东岸人的帮助下,依托本地优势建立起了一系列轻工业作坊,大量出口绸缎、精盐、药材、茶叶、粮食换取宝贵的金银,以弥补每年购械方面的巨大亏空。

结果今天呢?刘忠贵似乎后悔了,想要挪用一部分资金修建战备公路,但这又怎么可能呢?向东岸人订购机器的钱已经给出去了,他们向来是货到付款的,你不要了他们也不会退钱。另外,花在南方土司旧地上的移民安置费用也不能省!近些年四川大搞经济作物种植,一会发展蚕桑,一会引进东岸棉花,总之是忙得不亦乐乎,粮食种植面积直线下降。这会好不容易才南边开垦了些良田种植粮食,怎么能半途而废呢?

四川幕府如今也是这么个情形。他们拼命从东岸人那里倒腾二手甚至是三手设备(本土淘汰给登莱,登莱再淘汰给成都),建立了成都制造局(含枪局、炮局、药局和杂事局),生产紧缺的军事装备。无奈生产成本极高,同时产能也远远不足,不得不花费大量资金向外采购。

“大帅,现在能挤出来的,也就南边数府的‘莠民钱’。但大帅,这钱动不得啊。”想了半晌后,刘奇还是出言劝阻道。

以农业国的物质基础玩工业国的战争方式,如果家里没矿的话,确实是很苦逼的。后世满清举全国之力,也只养了北洋军六个镇又两个混成协就是例子,同样的钱在隔壁日本可以养多少军队呢?人家日本兵装备不比你差,训练比你勤,还花费重金从美国引进罐头生产线,普通士兵也能吃海鱼罐头、黄豆牛肉罐头,结果单个士兵花的钱还比你少,何也?人家社会工业生产能力高,创造财富的能力强,同样一两银子所产生的作用天差地别。

所谓“莠民钱”,其实就是移民安置费。成都幕府这两年陆续裁汰了数万南明降兵,同时还有大量从土司手里解放出来的地方少数民族。对这些人,刘奇是有一个长远的规划的,即择地“开垦荒地,安插莠民,化莠为良”。说白了,就是把这些不是很可靠的民众安插到原来的土司辖区,拣选合适的地方开垦荒地,通过这种方式建立起相对稳固的统治秩序,如此花个一两代人的时间,差不多就彻底消化了,成了四川幕府稳固的农产品基地。

究其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你一个农业国却用工业国的方式作战,能不感到吃力么?东岸共和国就不谈了,以欧洲的英国人为例,人家的军队也是现代化装备、现代化打法,但人家工业生产效率高,枪炮、弹药、装具的生产成本不知道比你一个农业国便宜多少倍,同时社会整体创造财富的能力极强,国家税收水涨船高,自然不像你这么吃力了。

应该说,刘奇虽然大力奔走操办工商事务,但他还是有些以农为本的思想的。他读过一些东岸人的书,也从私交很好的东岸朋友听取过建议,比如前成都商站站长陈明就对说:“需要对农业部门进行根本的改组,以便为工业发展提供原料,为增长的城市人口提供粮食,为增加的产品提供一个足够容纳它们的市场。现在四川的商品市场受到农村低水平实际需要的限制,由于技术没有进步,过多人口被束缚在土地上,这威胁到了四川新政的持续发展。”

但现代战争不能这么打了。首先这种只发口粮的蝗虫军队战斗力过低,不能和经受严格训练的现代军队媲美,遇上了往往就是一击即溃。其次,现代战争对火药、炮弹、药品、食物、装具、运输工具等物资的消耗量大增,以至于到了一个惊人的地步,堪称是吞金巨兽。以四川幕府为例,即便他们每年拼命自产,同时也接收长沙朝廷接济的大量装备、弹药,但他们仍需从东岸人那里采购超过一百万两银子的各色军资,财政压力是非常巨大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