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潘帕(三十九)(第1 / 2页)
“下个月我就要去北边驻守了,你还继续在这边收羊毛吗?”骑在马上,杨洋朝蔡道行问道。蔡道行是原北巴塔哥尼亚地区行署专员蔡华泽的孙子,目前没有公职,是一名羊毛商人,在定难县等地设有收购站。因为两人的祖辈共事过的关系,他俩关系还是比较好的,经常一起游玩、打猎。
一名列兵走了进来,在杨洋身边耳语一番后,便再度出门,从马鞍下面的猎物袋中取出了一只火鸡——火鸡这种动物是多年前从新西班牙引进的——其他几人已经在院子里架起了一口锅,锅里烧着热水。很快,一顿丰盛的火鸡大餐就将隆重登场了。
杨洋提到的“去北边驻守”,其实就是因为北边的干燥潘帕地区又新设了一些定居点,前期需要他们这个骑兵连过去帮忙照应一下罢了。他们这百余骑一共要负责七个定居点的安全,分别是:安车乡(位于后世普埃尔切斯小镇附近)、光禄乡(位于后世五月二十五日镇附近)、沃野乡(位于后世林孔德洛斯索斯城附近)、山泉乡(位于后世布塔兰基尔小镇附近)、乌梅乡(位于后世马拉圭城附近)、石塞乡(位于后世阿尔加罗沃·德尔阿基拉小镇附近)、布民乡(位于后世利迈马维达小镇附近)。这些定居点有的是利用河流、山泉等水源开辟农地,有的是矿业小镇,都比较重要,故任务还是比较重的。好在当地的土人也已经清理得差不多了,应该出不了什么大事。
泡起一壶马黛茶,老头和杨、蔡二人围在一起,一边喝茶一边谈天说地。老太太回到了角落里的纺车旁,一只手捻着线,一只手收放已经拣选完毕的羊毛的篮子。每纺完一锭纱,她就小心地收起来,等待日后收纱的商人上门时出售。工作时的老太太显得很平静,在漫长的岁月中,她早就已经习惯了这些枯燥的工作。她没有一丝不耐,一边工作,一边听着客人们谈论着的外面的种种趣事,嘴角还含着笑。
此外,定难县以西的山区,因为降水相对丰富,十多年来渐渐有人前往当地开垦,至今已经形成了数个定居点,分别是:鸡鹿乡(位于后世乔斯马拉尔城附近)、垦牧乡(位于后世埃尔韦库小镇附近)、安山乡(位于后世隆科普埃小镇附近)、河拐子乡(位于后世拉斯拉哈斯小镇附近)、绿果乡(位于后世隆基迈小镇附近),一共五个定居点,目前已经有了超过一万人在那里生活。究其原因,还是山里的气候更加凉爽,当地水资源也比山下丰富得多,山间平地的面积也很大,因此是一块得天独厚的所在。
另外,羊毛运输专线的另一部分尚未修完。这条辐射范围包括金城、商洛、朔方、普乐、宣武、大梁及盐城部分地区的铁路,至今只修完了沿海一部分,即宣武县谯城港到盐城港这一段,并且已经准备试通车。至于其余部分,美洲铁路公司还没未有暇顾及,说穿了,就是穷,资金短缺!
农业,不吸引人啊!
好在这条铁路的优先级比较高,在建的大北方铁路、行军铁路的拨款力度都不如其高。美洲铁路公司预计,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这条铁路将在三到五年内通车,从而可以将内陆地区丰富的羊毛资源运输出来,供沿海地区的毛纺织企业进行生产。现在,呢绒市场的行情真的太好了,持续高温不退,使得这条铁路在上层眼里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可以说,原本制约芦荡河流域农产品销售的交通瓶颈已被打破,外来物资输入成本过高的难题也迎刃而解,整个区域的经济开始活跃,人民的收入自然而然地也水涨船高了。就像眼前这位老汉,家虽然离最近的火车站还有些距离,但家里出产的水果、毛纱、羊皮、羊肉还是可以通过金沙河上的小撑船运往定难县城,然后统一装车运到沿海港口,比起以前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只可惜这老夫妻俩年纪大了,三个儿子也一个都不愿意继承家业,都到了外面发展,他们已经无力继续扩大种植面积。甚至等再过些年,当他们彻底干不动的时候,家里那些地该怎么处理都是一个很让人挠头的事情。
不过他们还是得抓紧时间,最好趁着这几年宝贵的时间窗口多弄点钱,赶紧把铁路修通了。否则,万一将来通往新首都洛阳府的各条铁路也开始修建的话,那么羊毛运输专线的建设资金势必会被大量挤占,情况就又会变得复杂了。所以必须抓紧,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堂屋内的装饰非常简洁,似乎除了老夫妻二人外再没其他人居住了。经过询问得知,果然,这对老夫妻的三个孩子都不在身边,其中老大在盐城港海军炮台服役,老二在南海渔业公司上班,最小的儿子则在定难县城内做些小生意,平时很少回到奢延乡农村这边。
话说东岸政府下了大力气修建的羊毛运输准线铁路,在断断续续动工九年之后,终于通了其中一条了,那就是位于芦荡河流域的一条,即起于定难县九原乡,一路向东横穿定难、芦阳、盐城三县的铁路。这条路通车后,整个芦荡河流域的河成绿洲可有福了,当地名扬天下的水果、羊毛、羊肉、皮革等物资可以通过这条交通干线一路向东,运抵南方重要港口盐城港,进而销售到全国各处。
“生活好就好啊。”杨洋附和了一声。门外铁锅下的火焰熊熊燃烧,干柴发出阵阵噼啪声,众人一时都安静了下来。老太太眯着眼睛,把捻线锤在腿间放好,继续纺线。春天时从绵羊身上剪下来的灰色云团变成了纤细的白线,纺车嗡嗡地响着,没有人愿意打破静谧,直到火鸡大餐的香气从外面飘进来。
“好,好的。铁路通了,生活好多了。”老人咧开大嘴笑了笑,道:“平日里种些瓜果菜蔬,赶集时挑出去卖。老板纺的毛纱,也定期有人来收,生活还算过得去。”
杨、蔡二人邀请老夫妻两个一起享用午餐,两人愉快地答应了。士兵们拿出了葡萄酒、罐头和干粮饼子,大家围坐在铁锅旁,吃了一顿让人难忘的午餐。午餐结束后告辞时,老夫妻两个又去园子里摘了些草莓给大家,让人十分感动。也许能有人来陪他们就很开心了吧,孩子们远走高飞,各自去忙自己的事业,他们虽然在乡下过着平静安宁的生活,但终究是有些空虚啊!
“现在生活还好吧?”聊了一会奇闻趣事后,东岸陆军骑兵上尉杨洋问道。他是骑兵团的一名资深连长了,祖父是曾经在巴塔哥尼亚一带主政多年的陆军元老杨明阳。现在他也来到了祖父战斗过的地方驻守、训练,情感上觉得十分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