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政客与政治家(第2 / 3页)
这种老练世俗的态度使他在永恒之城飞黄腾达,至于永恒之城在他这种人的努力下是上升还是下降,这种问题已经超出了他这类政客的思考能力。
他这种人的典范,还要数北宋的司马光。
司马光当政期间,西夏派人来求北宋在宋夏战争中占领的兰州、米脂等地。
司马光说:“此边鄙安危之机,不可不察。灵夏之役,本由我起,新开数砦,皆是彼田,今既许其内附,岂宜靳而不与?彼必曰:‘新天子即位,我卑辞厚礼以事中国,庶几归我侵疆,今犹不许,则是恭顺无益,不若以武力
取之。’小则上书悖慢,大则攻陷新城。当此之时,不得已而与之,其为国家之耻,无乃甚于今日乎?群臣犹有见小忘大,守近遗远,惜此无用之地,使兵连不解,为国家之忧。愿决圣心,为兆民计。”时异议者众,唯文彦
主教们彼此攻打的时候还不忘打嘴仗,打嘴仗的时候,为了显示自己比对方高级,往往会声称教皇站在自己这一边,代替教皇颁布各类教皇圣谕……
这些“教皇圣谕”颁布得多了,就在贵族、民众和下级教士心里普及了“教皇是权威”这一印象。
到最后,他们纷纷去找教皇支持自己。
结果,教皇就这样渐渐恢复了权威,被一群政治不及格的主教用虚假广告给重新捧了起来。
彼得鲁.巴普提斯塔作为教皇的特使,在政治方面是及格的,像这种政治自杀的错误,他是不会犯的。
博与光合,遂从之。
司马光就这样“为兆民计”,大大方方地把将士们鲜血夺回——西夏全境本都属于北宋——的国土送出去了。
可是,他只是政治及格而已,通了天也就是个政客,论到政治家,他连边都还没摸到呢。
政客需要的是现实主义,而政治家需要的是理想主义。
这个世界是现实的,理想家往往会输得很惨,非常惨。
但是,能改变世界的,却是理想家,因为他们不随波逐流,他们靠着理想、信念、热情去改变这个世界……一万个里有九千九百九十九个会失败得非常难看,而剩下的那一个,结合理想与现实,改变这个世界。
彼得鲁.巴普提斯塔并不是后者,他也从来没有野心去做后者。他是这样一种人——为教皇和教会服务,为有权有势的人服务,为他这个等级的教士们服务,而不为神和信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