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不一样的甲午 第七章 事到临头须放胆(第3 / 4页)
唐绍仪颓然坐下,楚万里似笑不笑的开口:“那干脆咱们就望而输诚,干脆并入北洋系统得了,成了北洋的人,老李也该照顾一二吧?”
虽然怎么应对,自己还没想出个办法出来……
底下突然响起了詹天佑喃喃的声音:“朝廷……朝廷不见得如此吧……咱们在朝鲜立了多大的功劳,又让了汉城到平壤来,朝廷不会让大人离开平壤吧?空穴来风的事儿,咱们不要信,这不是朝廷谕旨还没到,单凭谭嗣同的一番话儿,大人就做了这个判断,是不是孟浪了一点儿?”
唐绍仪楚万里李云纵他们都微微摇头,觉得詹天佑实在太有点书呆子。徐一凡微微一笑,正准备开口解释。就听见角落里面响起一个冷厉的声音,微带河南的口音:“这政争的事儿,就只有朝最坏的地方打算!李中堂为什么要在对曰合约当中载上要徐大人赴曰道歉?明目张胆对付另外一个拥兵钦差,不是默会了上边儿的意思,怎么可能做出这国朝二百年未有的事情?道光年间我们没有派使者赴英道歉,咸丰年间我们没有派使者去英吉利法兰西道歉,越南战事,我们同样没有派使者道歉!朝廷忌惮徐大人已经是明摆着的事情了,帝党那些腐儒搅和进来,只有促使上边儿早下决断,这谕旨,说不定已经发出,三两天我们就能看到,十余曰内,就有使者坐催大人离开平壤,接着就是继之以淮军大队,我们是违旨好,还是不违旨好?”
詹天佑呆在当场,缓缓的将目光转向徐一凡,徐一凡心里苦笑,也只有朝他慢慢点头。刚才发话的,正是袁世凯。只见他眉毛挑着,坐得笔直,一脸挑衅模样的看着詹天佑。
好半晌之后,才听见詹天佑艰难的开口:“……可惜那些学生啊……那点建设,丢了也不可惜。可是那些学生……都是那么好学,才打了一点底子。朝廷能接手办下来么?这些都是将来工业化建设的人才啊!我本来都做了长远的打算,先学技术,再学管理,还要让他们有实践的时间……大人不在,这些学生又谁来管?”
他话还没说完,底下就是一片哗然。其他营头不敢相信叶志超居然这么大方,自己盛军嫡系就像听错了话儿一样,呆在那里张大嘴巴出不了声音。叶志超这是将好处全部拱手让人了啊!连最不在意的丁汝昌都瞪大了眼睛。
叶志超任他们扰攘了一会儿,才淡笑着继续开口,语调里面却多了几分阴冷:“去平壤的好处,大家都明白。多少年的老朋友了,我叶曙青从来不委屈大伙儿,这次这么安排,也就是为的要将差使好好办下来!禁卫军,必须完!叶某人将好处全部拱手让人,就是为了差使万一办砸,好下得了手砍人脑袋!话就如此,大家好自为之!”
这几句阴狠的话从他牙缝当中斩钉截铁的挤出来,各军军官不由自主的就笔直起立,垂首抱拳:“谨遵大帅吩咐!”
看到众人凛遵的模样儿,叶志超却是一笑:“营头调派便是如此,具体方略,我们还是等莲房大人赶来,再做布置吧!今儿大家一个都别走,摆宴,为我中堂贺,为我北洋贺,为我大清贺!”
满屋军官,轰然应诺。丁汝昌呆坐在座,喃喃自语:“没想到叶曙青还有这样的格局……”
唐绍仪在一边耸耸肩膀:“没人管。”
李云纵沉沉开口:“禁卫军呢?也要给解决么?这才开始轮训的军官士兵,这些才有了威风杀气的军人?这支已经一声号令,不敢回顾的军队?编制,战术,士气,装备,才开始一步步的踏实培育学习。将来就是国家武力的种子!难道这也就完了?”
他的语调不像詹天佑那么沉痛,阴郁之处,却有一种莫名的张力,仿佛金铁相交,震得人汗毛倒竖。说到后来每个字似乎都像从牙缝当中挤出来一般,就像有某种东西,随时要爆发出来一般。
唐绍仪猛的起身:“我再赴京师!给他们送钱,走李莲英的门子,让这事儿缓一缓!”
袁世凯脸沉得仿佛要滴出水来一般,不屑的哼了一声:“注定要完,这钱就是李莲英也不敢沾手!帝党搅和进来了,谁还敢沾包儿?”
在他身后脸色阴沉的一个军官,正是邓世昌,丁汝昌怕他乱说乱动,什么时候都将他带在身边。今天叶志超的做派,邓世昌一直咬着牙齿看在眼睛里面,听到丁汝昌的低语,他只是拧着眉毛,下了断语。
“内斗内行!”
~~~~~~~~~~~~~~~~~~~~~~~~~~~~~~~~~~~~~~~~~~
徐一凡的签押房内一片安静,所有人都面面相觑。徐一凡都看在眼里,这个时候了,他心思再乱,也放平静了下来。走上这条道路,早就不容他后悔了。
对大清的外敌,这个团队在他身边已经显示出了足够的向心力。当打击来自内部呢?这些人还能无怨无悔的拱卫着他么?也许这就是一次考验吧,度过了这最脆弱的时候,自己也许就有如鱼跃龙门,再不可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