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锦衣夜行 > 第762章 苏秦的嘴

第762章 苏秦的嘴(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夏浔看了看在场的豪绅将吏,又道:“当然,这一来,关外之地,可能要受一阵苦难,可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一则,朝廷正在南北作战,牵制了许多兵力,否则,我们大可以兵力之众补拙,不必先守后攻;

对自己的兵尚且如此,对这些只是以羁縻政策控制起来的地方势力就更是如此,所以,夏浔的切入点,就选在了共同的利益上。

二来,这西域……总有一些人对朝廷抱有忌惮之意,这么多年来频施手段,阻碍朝廷的力量向西经营,现在强敌来临,仓促之间,这里道路不畅、粮储不足、关隘不险,朝廷又有什么办法呢?总不能叫士兵做无谓的牺牲吧?他们也有父母妻儿啊!”

这是关乎士气军心的首要问题。

夏浔淡淡一笑,又对他们道:“当然,叫你们独力承担,也是个问题,如果强敌骤至而不可抵挡,我觉得暂避其锋芒也是可以的,比如先遁入大漠,又或者暂迁入关内,给他们来个坚壁清野……”

夏浔严肃地道:“我们必须正视自己的短处。中原军队,多出身农耕,不可能像塞北、西域的百姓,自幼精于骑射,因此,他们必须经过严酷的训练,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士兵。我们要训练一个杰出的骑兵,要耗费大量的资财,而草原沙漠中的人,自幼为了生活,放马牧羊的过程中,就已经完成了这个训练。

而关外若尽为敌酋所有,河西与幽燕还能守得住么?从三皇五帝到如此,所有的例子都告诉我们,守不住!因此,朝廷守幽燕,必经略辽东;朝廷守河西,必经略西域!朝廷不会放弃河西,就绝不会放弃西域!”

可是中原人,亦有自己的长处,他们善于制造各种精良的兵械,单独拿出来与塞北西域的人去大漠草原上较量骑射虽略显逊色,却胜在可以适应多种环境下的作战,山地、丛林、河网、平原、守城……他们都能胜任,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去扬长避短呢?非要用自己的短处去应战敌人的长处才叫英雄?依我看呐,那叫愚蠢!”

夏浔顿了顿,又道:“朝廷屯重兵于河西,锁嘉峪关而内守,这是要放弃西域么?不然!西域、决不可失、断不容失!这,就是我大明的态度!河西与幽燕,是中原帝国的两只臂膀,若断一臂,虽不致死,却也从此疲弱不堪,只能被动挨打,敌攻我守、此消彼长之下,慢慢耗空中原国力,终有一日走向覆亡。

“同时,中原军队步骑混编,机动力较差,更依赖于粮草辎重的供给,数十万大军一动,需要大量的粮草补给,一旦粮草不济,就要出大问题,而西域千里不见人烟,远远比不得中原十里一城随时补给的环境,把数十万大军放到旷渺无人的地带,岂非自曝其短么?”

为谁而战?

夏浔后面的话,大家已经没有太往心里去了,他们正在反复咀嚼夏浔这番话透露出来的信息:大明还有充足的兵力,据险关而守的目的不是畏惧帖木儿的大军,也不是要放弃西域,只是考虑到三线作战的安全,同时避免钱粮的消耗和将士无谓的牺牲。

“帖木儿精骑二十万,还有近五十万备兵,驱赶大批牛羊东来,这件事,想必诸位都已知晓了!”

夏浔道:“你们看,河西通道东起乌鞘岭,西至玉门关,南北介于祁连山和阿尔金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之间,东西长而南北窄,南北两面山岭绵亘,山岭夹峙之间,最宽处不过两百余里,窄处仅几百步,古人谓河西之地‘一线之路,孤悬两千里’,这不是极好的痛击来犯之敌的好地方么?

别看现在大家一副歌舞升平、其乐融融的样子,如果现在来的不是他夏浔而是帖木儿,这些地方的土皇帝,一样会用这样的待遇甚至更隆重十分的礼遇去迎接帖木儿。无所谓忠心,向他们要忠心至少在目前这种经略阶段是办不到的,唯有利益,才是根本。所以,夏浔先用他们的切身利益引起他们的共鸣,引起他们的关注,随后才说起自己的主张。

帖木儿远来,虽驱百万牛羊,也难以长久供给,只要把他们阻在关隘之下,耗尽他们的粮草,待其兵疲将惫之际,再发兵掩杀,岂不是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

宁为鸡头,不为牛后。这些权贵豪绅在西域是逍遥王,他们肯定是不愿意做帖木儿的炮灰的,问题是他们对大明有多大的信心?如果他们相信大明陈兵嘉峪关,要放弃关外领土,又或者相信帖木儿能占领中土,那么他们没得选择,势必要投靠帖木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