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山县有朋(第6 / 9页)
虽说西园寺公望的年纪也够大了,但是显然还是无法接受山县有朋的这种转变。
不过显然,山县有朋也不希望多说原因,因此在说了上述这些话后,只是和西园寺公望谈了一些目前日本的情况,就送着西园寺公望离开了。
山县虽然支持寺内内阁,但采取就事论事的态度,在很多问题上对第一大党政友会采取了合作的姿态。原敬坚信藩阀官僚内阁已走到尽头,政党内阁取而代之的时代已经到来。从表面上看原敬接近山县是为讨其欢心,实际上原敬是在为移交政权做周密的准备工作。
当然,这样一个人,在充满兽性的日本,显然是很容易受到责难的。
因此到了1921年的11月4日,就在原敬还在任上的时候,就遭到了暗杀。
然后
原敬,这个伊藤博文和西园寺公望的继任者,也就那么的死去了
1875年,健次郎二十岁时再度前往东京,先在东京三叉学社学习英语、法语,后于1876年考入司法部法律学校,由于学校发生学生捣毁食堂事件,原敬等人作为学生代表上书司法大臣,使得校长难堪,于1879年初,被学校勒令退学。
同年春天,原敬被招聘为《邮便报知新闻》的政治记者,同时还兼任山梨县《峡中新报》的社论撰稿人,此时他以鹫山樵夫为笔名撰写了《政体变更论》、《勤王之说》、《露西亚国势论》等三十七篇论文,论证了国体和政体的区别,还连载了半年《海内周游日记》。在《邮便报知新闻》上发表的论文,可说是他整个生涯的思想缩图。
1882年1月,他退出“报知新闻社”,4月,加入帝政党创办的《大东日报》社,担任主笔,此时,他极力标榜国家主义,鼓吹主权在君之说。在自由民权运动十分高涨的情况下,他唯恐发生有损帝室的事件,主张要参加自由民权运动的人们要维护天皇的权威。他拥护“宪政”,但又宣称这“非独人民之希望,实则圣职之所在。”。宣扬所谓“欲拥护皇室,若不知以自由民权拥护之,其乃误用自由民权者,焉可择之哉!”他认为:维新的元勋只不过是擅长革命,但是缺乏建设的智慧,建设应委任懂得制法的才学之士,云云。
1884年12月,朝鲜汉城“甲申事变”,日本政府派遣外交大臣井上馨为全权特使赴朝谈判。原敬以《大东日报》特派员的身份随行,深得井上馨之赏识,随及任命他为外务省秘书,使他得以在政界崭露头角。从此踏上了从平民到宰相的政治阶梯。
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原敬被日本政府派往中国任驻天津领事。1885年7月,当蜂须贺任驻法公使时,他被任命为一等秘书,前往巴黎并代理公使独挡外交重任。驻法期间,原敬与驻奥公使西园寺公望关系甚密,进而结识了陆奥宗光、高桥是清等人。1889年,井上馨任农商大臣时,调原敬归国任农商部秘书。1890年5月,驻美全权公使陆奥宗光归国任山县有朋内阁的农商大臣,原敬任农商部参事官兼秘书。第二届伊藤博文内阁时,原敬任外务部通商司长,继而晋升为外务次官,参与策划统治中国台湾的根本方针。1896年第二届松方正义内阁组成后,他主动请求调任朝鲜特命全权公使,九个月后,归国辞职,结束了其前后十五年的官吏生活。
——————————
在进入汽车后,西园寺公望依然在沉思着。
会因为这样,是因为刚刚在山县有朋的府邸内的时候,就在西园寺已经做好了被山县有朋落井下石的情况下,山县有朋居然提出了,愿意替西园寺公望承担压力,使西园寺公望能够继续担任内阁总理大臣的话
这样的话,对西园寺公望来讲简直就如晴天霹雳一般。
要知道在过去,虽然西园寺公望的势力根本无法和山县有朋相比(第二次西园寺内阁,就是山县有朋弄垮的),但好歹也是山县有朋最大的政敌,如今山县有朋不但没有落井下石,居然转而要支持自己?
1897年9月,受大阪《每日新闻》社的聘请,任该社编辑总务及社长职务。他利用报纸为武器,攻击宪政党内阁。1900年6月,接受伊藤博文的邀请,任政友会的干事长,这便成为他以后作为伊藤博文和西园寺公望继承人的晋身之阶。同年12月,第四届伊藤内阁组成,在东京发生了市会议员渎职事件之后,原敬接替星亨的邮电大臣职务。翌年6月辞职,11月,在北滨银行任总经理。
1918年9月原敬内阁成立,这是日本政治史上划时代的事件。虽然当时国民的选举权受纳税额限制,但这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由在国民代表组成的众议院中拥有席位的政党领导人组阁,担任政府最高责任者。原敬领导的政友会是当时众议院中相对第一大党,他担任首相标志着由多数国民支持的政党组阁的政党内阁制实现了,从此出现了所谓政党内阁。如果仅就政党内阁来说,在原敬内阁之前1898年成立的大隈重信?板垣退助内阁(所谓“隈板内阁”)也是以宪政会为支持基础的,但由于内部意见分歧而毫无建树,仅四个月便垮台了。而且大隈重信首相虽为宪政党党首,但不是众院议员,加之他拥有爵位,所以原敬内阁才是日本政治史上第一个真正的政党内阁。
如果仅从由党人担任阁僚这一点上看,1900年10月成立的第四次伊藤内阁也可以称为政党内阁。那届内阁中除陆军、海军、外务三位大臣以外的阁员全部是政友会党员,伊藤是政友会总裁。但伊藤与大隈一样是拥有爵位的元勋,不象原敬那样是众议员。原敬是第一个在众院拥有议席的首相。名义上首相是由天皇降旨任命的,但作为政府之长的首相能从以国民为基础的议会中登场亮相,意义重大。日本历史上延续下来的君临国民、高高在上的政府第一次被建立在国民基础之上的政府所代替。原敬成为首相的意义不单纯在于实现了政党内阁,还应特别指出的是原敬内阁在内外政策上有系统的政策构想,并按此实施。政党政治下运营政权的基本特点就在于提出政策主张,争取获得国民支持。
从这个观点出发,原敬积极从官界和财界内发展有才能的人加入政友会,以期提高制定政策能力,使政友会有质的发展。以往的政党打着自由民权运动的旗号,多为豪言壮语派和演说派,缺乏近代政党所必需的制定政策能力和经济运营方面的优秀人材。对于以政党政治取代藩阀政治为目标的原敬来说,当务之急是培养有国策担当能力的政党和人材。原敬内阁提出的“四大政策纲领”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由政友会打出的政策构想。
为什么原敬的政党内阁能够取代明治维新以来一直执国政之牛耳的藩阀官僚政权呢?背景之一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内外民主主义高涨,形成国民要求参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时代大趋势。寺内内阁由于米骚动和出兵西伯利亚而遭到批判,走投无路的寺内正毅以身体有病为由辞去首相职务,将继任首相人选问题全部委托给素有“首相制造者”之称的山县有朋。山县推举元老之一的西园寺公望为首相,但西园寺称疾固辞,并说服了山县,推荐原敬出任首相。原敬立即开始接近事实上掌握着首相任命权的山县有朋,就当时政局交换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