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五章 国子监的变革(第2 / 3页)
在明宪宗以前,八股文尚未兴起,国子监有着浓郁的文化氛围,朝鲜、琉球、日本和暹罗等邻国“向慕文教”,不断派遣留学生来学习,盛况空前,
进入国子监读书有四种途径,即:举监、贡监、荫监和例监。
举监:在京城会试中落选的举人,经翰林院择优送入国子监。
贡监:各州县选拔的优秀生员,也就是秀才,进入国子监。
荫监:勋戚或者三品以上官员子弟,又或者得皇恩,进入国子监。
虽然水师三大舰队已经建立,不过在李云天看来他只是把海船和海防卫所的士兵召集起来而已,距离他心目中的水师标准相差甚远,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和操练。
由于是宣德帝御命的组建大明水师的主官,李云天当仁不让地担任了水师统领一职,儿水师也顺理成章地被划归在了讲武堂名下,至少在水师羽翼丰满之前他不会轻易交出水师的大权,以免有人破坏了大明的海上霸业。
身为交趾和广西的总督,交趾和广西的事务李云天自然不能置之不理,再加上都察院有些事情需要他这个右副都御史来主持大局,因此李云天的生活比以前更加忙碌。
六月份,在宣德帝的御命下,京师国子监的监生和南京国子监的监生齐聚京师,举行大明历史上第一次的“南北雍论战”,在论战中取得优异成绩的监生将获得朝廷的奖赏,即便是科举不中也可获得在地方上任官的优待。
国子监是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由于大明施行“双京制”,故而在北京和南京都设有国子监,通常有国子学、太学、广文馆、四门馆、律学、书学和算学七大类别。
例监:捐纳钱粟进入国子监,又称“民生”。
由于例监是依靠钱财得以进入国子监,故而在国子监中最不受人重视,地位最低,通常都是富商豪贾之子,一是希望子弟能在国子监成材,考上科举,二来也是希望他们拓展人脉,为将来的发展建立人际关系圈。
历史上,直到明景泰元年才开始出现以纳粟纳马者入监读书的监生,又称为俊秀。
其中,设在北京的国子监称为“北监”或者“北雍”,也就是京师国子监,设在南京的国子监称为“南监”或者“南雍”,被叫做南京国子监。
由于南京国子监历史悠久,因此规模宏大,号称“延袤十里,灯火相辉”,校内建筑除了射圃、仓库、疗养所和储藏室外,光教室、藏书楼、宿舍和食堂就有两千余间。
截止洪熙元年,南京国子监已经有学生逾万人,而京师国子监的学生也有**千之众。
国子监的管理设有五厅和六堂,五厅即绳衍厅、博士厅、典籍厅、典簿厅和掌馔厅,六堂即率性堂、修道堂、诚心堂、正义堂、崇志堂和广业堂。
国子监主要学习《四书》、《五经》,另外兼学《性理大全》和律令、书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