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 第335章 衣锦还乡

第335章 衣锦还乡(第2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因为一场徐州大战把农时都耽搁掉。

建奴退兵之后,镇兵和移民就只能补种冬小麦。

所以在明年夏季冬小麦成熟之前,就得朝廷拿粮养活。

险此之外,给这些镇兵以及百姓提供种子农具及耕牛,都需要银子。

每年五百万两左右的装备支出,足可以武装起一支27万人的大军。

崇祯也不是没有想过投入更多,一下子招募更多募兵,比如50万。

要说银子,内务府的存银很充足,除了皇家银号账上的四千多万,很快又要以开封府的一千两百万亩耕地作抵发债六千万两。

所以就算是军费翻倍到两千万两,也能撑几年。

但是崇祯觉得,还是要精打细算,要留有余地。

“现在各镇军饷皆由钦差发放,而不必经由武将之手,今后甚至要给每个将士在大明皇家银号开设一个户头,然后直接将饷银发放到他们的户头,这样就连钦差都不用再过手,也就彻底杜绝了贪墨克扣军饷的途径。”

“所以,养一个兵根本不用像之前那么多银子。”

“今后凡是募兵,饷银标准就按万历朝的浙兵,月给饷1两5钱。”

“而且不会再有行饷以及战饷,就这一个标准,但是杀死了建奴、降军或建奴包衣,赏银标准还跟之前一样,真奴五十两,其余皆为十两。”

顿了顿,又说道:“所以既便27万募兵,月给饷也不过40万5千,朕还是给得起,至于说赏银么,只要将士能在战场上斩杀建奴,朕就是砸锅卖铁也定要把赏金兑付给他们,而且绝对不会短少一厘。”

毕竟大明朝的债券市场还没成熟,后面几年未必能借到钱。

这样的话前面几年银子花得太勐,然后到后面没钱了,那就完犊子了。

不是有句话说的好,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每年大笔开支习惯了,再想回到之前的苦日子那就很难适应了。

何况内务府现在也要大笔用银子。

别的不说,徐州镇台的15万镇兵、归德镇台的20万镇兵以及迁移到开封府的100多万移民的安置及养活就需要一大笔的银子。

饷银在军费开支当中的占比是一定要降下来的。

像之前徐州那样,饷银开支占到军费开支大半,这是绝对不可以的。

军费开支的大宗,只能是也必须得是武器装备,最多跟饷银五五开。

崇祯自己设定的军费支出总额是每年一千万两,那么27万募兵的饷银开支大约占到了军费开支的五成左右,这就没问题。

这样就剩下五成左右的军费用来购买武器装备。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