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 第720章 要算大账

第720章 要算大账(第4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也就是说,将近一半丝绸用于出口。

可到了崇祯22年,江南的生丝产量增长到了3000万斤,织成丝绸将近300万匹,可是用于外贸的丝绸却下降到不足50万匹。

其中的原因很简单,大明的内需在暴涨。

随着工商业的爆发式增长,再加上几十万新军将士以及近百万镇兵,大明国内已经涌现出了一个数量超过两百万人的新富群体。

这个新富群体对美好生活有强烈的向往。

好吧,以卢九德的眼界真看不懂崇祯此举的底层逻辑。

事实上,在这个世界,除了太子妃康曦以及工商实业银号大掌柜郑遵谦等寥寥几个人之外,恐怕没人能懂崇祯的底层逻辑。

这其实是大明版的通过消费拉动内需。

只要对经济发展略有涉猎的就都知道,发展经济一般只有三类手段,一曰投资,二曰外贸,三曰消费,大明现在正处于工业发展初期的爆发增长期,工业总产值不是五年翻番,而是一年就翻番,但是崇祯还是嫌速度太慢。

所以,崇祯还想给大明的发展提提速。

而丝织品,就是美好生活的最典型特征。

这就是崇祯的逻辑,这600万元发下去,瞬间又能造出3万个新富,就能直接往市场上投放600万的基础需求,考虑到产业链放大,这600万的基础需求至少能拉动4倍甚至于5倍的内需放大,也就是2400万到3000万需求。

但是投资和外贸已经进入到了瓶颈期。

制约投资增长的不是资本不足,而是劳动力不足。

制约外贸增长的则是外需不足,来自海外的购买力已经跟不上大明产能的疯狂扩张,像纺织行业、瓷器行业以及制茶行业,外贸占比跟内需相比已经下降到了无足轻重的地步,现在国内市场才是大头,绝对的大头。

举个例子,丝绸,崇祯17年之前江南的生丝产量大约在1700万斤,按平均10斤一匹丝绸进行计算,大约可织170万匹。

其中用于外贸的丝绸约80万匹。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