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优雅的贪官生涯 第2153章 迟来的报复(第3 / 4页)
高俅摇了摇头,笑着,半是劝解,半是自嘲:“治一地,当保一境平安与富足,我们能做的,也就这些了。大人,此际若胡乱开口,恐怕连治一地的机会也会丧失。”
赵兴容不得苏轼细想,把话题越岔越远:“对了!保一境平安,我们刚刚可遭到一次袭击啊,让我来完成后面的工作吧。”
高俅急忙说:“你可不能把那十名步弓手都带走啊,经过昨天的事,我已经发现,剩下那五名步弓手都是废材,全指望不上。”
高俅说的是那十名由程族子弟组成的步弓手。赵兴这里弓箭质量上乘,练习的场地大,器械多,所以那十名程族步弓手在昨天遇袭时,表现出的战斗力大大高出杭州原先的那五名步弓手。由于袭击事件,毛滂走的时候已经带走一半的程族步弓手,保护他的安全,高俅担心再发生意外,所以不准赵兴调走那十名程族弟子。
苏轼终于被赵兴引开了注意力,他马上招呼人拿笔墨来,说:“我马上给你签署一份命令,你可以调一个都的厢军随你去,另外的人手……我看你这里也不缺人,就用你的人补上吧。”
赵兴拿过那张邸报,看了半天,冷冷的一笑:“你也有今天!”
说罢,他随手将邸报扔回了桌上。
高俅早已经看过邸报,他瞥了一眼赵兴扔下的报纸,诧异的问:“你是说蔡确还是说章惇?”
赵兴回答:“两个人都是!我是说:所有的剥夺和罪恶,生活都不会忘记。这叫做‘因果律’,人的行为决定了他的命运,你种下蒺藜就别期待收获玫瑰。”
“怎么说?”高俅反问。
顿了顿,苏轼马上又说:“炎师也去,我让泽民(毛滂)发一封海捕文书,炎师去富阳投递,以免引起误会。”
苏轼、高俅、赵兴三个人都在,几乎可以决定杭州城80%的事情,三个人凑在一起,不一会儿,把该补办的文件补齐,赵兴随即派人去厢军那里挑选人手,至于自己城堡里的人,则早已准备齐全。
周邦式早已经等候在码头上,他显得欲言又止,赵兴叹了口气:“章老子的事情,我帮不上忙,你来找我,找错了。”
周邦式苦笑了一下,答:“我也知道必然如此,只是事情发生,我有点六神无主,依离人看,还会有什么后续?”
周邦式与赵兴交谈的内容就是赵兴刚才在邸报上看到的关于章惇的一件事。那份邸报上同时记录了朝廷对章惇与蔡确的惩罚。章惇是由于在乡里强行低价购买二十一户乡民的土地,然后对乡民实施了一点暴力拆迁的手段,乡民们告到县里,县里官员却不敢接状子,只是使用拖延战术。
苏轼已经开始闷闷不乐的吃起午饭,赵兴望了一眼苏轼,回答:“当日‘乌台诗案’由蔡确主持,他不遗余力的迫害老师,如今自己也遭遇了‘车盖亭诗案’,这不是一报还一报吗?”
苏轼在那里摇头,赵兴却又石破天惊的补充说:“但是,今日处置蔡确的人,难道他们期待以后自己会有好结果吗,我恐怕他们今后想获得蔡确的待遇,亦不可得。”
高俅不赞成赵兴的说法:“不至于吧,王安石变法,常平、免役二法皆成蔡确之手。如今朝堂上新法旧法争执不下,让人全干不成正事,蔡确一去,我们不是正可以好好干一场吗。”
赵兴笑的有点瘆人:“蔡确在,朝堂上有两个声音嘈杂,蔡确一走,朝堂上一百个人会有一百个声音。这叫做‘思维惯性’。所以,今后的朝堂,没有最乱,只有更乱。”
苏轼张嘴想说什么,赵兴连忙摇头:“老师,休说,现在不是开口说话的时候,风头之上,沉默是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