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 > 第十七章 收购成功

第十七章 收购成功(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他走到木门前,看着白纸上斜斜扭扭的字迹,说道:“你给我们一个好大的惊喜啊,本以为你收购了杂志,我们最多福利好一点,办公资源多一点,没想到啊没想到,你弄出来这样的大计划。”

“下面请我们的大金主,沈冲沈大少爷来说说收购后,对杂志未来的规划!”

下午,在《电影双周刊》局促的办公室里,陈柏生主持了股东大会,他随便说了几句套话作为开场白,然后用很张扬的语气介绍沈冲出场。

沈冲站起来,环视了一下房间,七八位股东都或坐或站,有的抱着水杯,有的抽着香烟,都一言不发,静静的看着他。

轻咳一声后,沈冲开始长篇大论。

“法国电影大师特吕弗曾说,导演有两种,有些导演会在心里想到大众,另一些导演则根本不考虑大众,对于前者,电影是一种表演艺术;而对于后者,电影是个人的探险,两者在本质上没有高下之分,只有路线的不同……”

以《电影双周刊》目前这样定位模糊,摇摆不定的风格,很难得到市场的青睐,卖不出去,就没有影响力,没有影响力,就谈不上权威性,而沈冲最需要的,就是权威,只有杂志有地位了,他才能利用杂志的媒体属性,影响行业的发展。

所以沈冲计划把《电影双周刊》一分为二,发行两本定位不同的杂志。

一本是周刊,面向普罗大众,以电影资讯和行业动态为主,大众化影评为辅,双胶纸全彩印刷,走时尚娱乐路线,类似《看电影》+《综艺》的混合体。

另一本是月刊,面向业内人士和高端电影爱好者,以专业影评为主,辅以电影艺术和技术知识讲座,风格类似北美权威影评期刊,纽约林肯中心电影协会出版《电影评论》。

周刊用来聚集普通电影爱好者,当订阅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候,就会产生质变,拥有了“权威”属性。

“我觉得,做杂志和做导演是一样的,也分两种,一种是以大众为目标,做普通人喜闻乐见的东西,另一种,是以个人为主体,专注个人的品位……”

“所以我准备,在收购杂志后,将其一分为二,一本是周刊,一本是月刊……”

沈冲拿起一张白纸,用图钉钉在小隔间的木门上,然后拿着一支水笔,一边说,一边把计划纲要写出来,方便众人思考。

“我的最终目的,是要打造华语影坛覆盖面最广,最为权威的杂志!“沈冲用一句极富感染力的话语结束了演说,然后收起水笔,说道:“以上就是我对杂志未来运营的计划,大家有什么意见,现在可以提。”

沈冲的大计划,让杂志社众人集体失语,过了半响,陈柏生率先站起来,鼓掌说道:“阿冲,我越来越怀疑你去抢银行了,财大气粗啊!”

月刊则以专业来打造“权威”属性,沈冲不靠它赚钱,他甚至计划免费派送,所谓无欲则刚,这么做,他可以摒弃所有商业因素的干扰,以”中立,专业,品位“等高端豪华词为标签,肆意的批评那些劣质电影,从舆论上围剿粗制滥造的垃圾电影。

等到两本杂志都拥有“权威”属性后,那座金灿灿的金色小美人——香港电影金像奖,就是沈冲旗下的囊中之物了,有了金像奖,就掌握了香港电影业的风向标,从而更好的操纵和促进行业发展。

一个电影奖项,不能太小众,否则容易成为小圈子里的自娱自乐游戏,看三十年后的香港电影金像奖就知道下场了,那哪里是专业电影奖……简直是香港本地电影人的一次大聚餐,排排坐,分果果,影响力江河日下。

沈冲把《电影双周刊》拆分,也是有这方面的考量,用周刊收集普通电影观众的选票,用月刊收集专业人士的选票,然后再设计一个算法,统筹计算权值,做到雅俗共赏,这样才能保证金像奖最终评选结果的权威性,才能让金像奖成为华语影坛的最高荣誉——沈冲可不想要做个香港地区的小众奖,要做,自然要做到最大最好!

……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