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庙堂之高(六)(第2 / 3页)
梁守恒身体已胖,他捻着越来越浓密地胡须,满脸高兴,道:“既然大家都这样有把握,就分头行事,把好事办好,我在衙门处设了一口钟,等到钟响三声,大家就集中到衙门口,我们一起到军营中去。”
自从第一次和柳红叶密谈之后,侯大勇敏锐地察觉到里奇部的弱点,侯大勇就在灵州城内最好的酒楼-青城酒楼设宴款待柳红叶、吴越州和柳江清,有意让柳红叶见识灵州的繁华和富庶,坚其归顺之心。
青城酒楼是西北少见的三层酒楼,蜀商赵杰移师灵州之后,赵杰和侯大勇合作生产的蜀地茶叶,冒用了闽茶的牌子,赚得盆满钵满。移师灵州以后,赵杰常听到朋友们抱怨灵州没有好酒楼,在侯大勇地鼓动之下,花血本修建了这一座三层楼高地青城酒楼,由于资金充足,酒楼不过一年就修建成功,青城酒楼去掉了蜀地的繁琐雕饰,多些北地地粗犷之气,赵杰请来书法名家,请写了店名,还特意从成都府请来了数名好厨师,青城酒楼开业,一炮打响,成为灵州众商休闲聚会洽谈生意最好的去处。
赵杰听说侯大勇要在酒楼招待里奇部的长老,自然不敢怠慢,最好地三楼全部留给了侯大勇,三楼一律不接外客,专心接待节度使一行。
石虎、刘成通应邀参加了青城酒楼的宴席,六人谈论西北诸胡趣事,相交甚欢。
进城之后,黑雕军就把团结兵的训练场腾空,暂作里奇军军营,里奇军军士向来和胡人接触,极少和中原人来往,绝大多数年轻军士没有到过大城,军士们进城之时,见到城中商铺林立,行人如织,平常珍贵万分地货物竟随处可见,内心震撼无以言表。
里奇部大本营在石山,历经百年而不衰,契丹崛起之后,横扫了北方的草原,里奇部所在石山就成了契丹的腹地,通往外界的道路大多被契丹人封住,里奇部只能依靠一些崎岖难走的小道或穿越戈壁沙漠的秘道和外面的世界联系,购买必需的生活用品。随着党项人东移,党项人对商人盘剥得极为历害,里奇部地通道又被党项人阻断数条,为了生存,里奇军和党项军爆发了数次大规模冲突,以无数鲜血和生命为代价,才为里奇部争得了两条秘道。
里奇部大部分生活用品都能在石山内得到解决,可是有一些必须的生活用品,比如盐、药材等物品就必须要依靠外界供应,两条秘道皆崎岖难走,沿途常有胡骑抢劫,运输量极小,这极大地制约了里奇部的发展,柳红叶愿意跟侯大勇联合,里奇部物资匮乏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在第一次会晤之时,柳红叶同意里奇部和黑雕军结成联盟,里奇部接受侯大勇号令。但是,柳红叶提出三个要求,一是里奇部保持独立,侯大勇不派官吏和军队到里急部;二是要由黑雕军和里奇军共同打通、维护石山到灵州的通道,确保商路畅通;三是要求侯大勇提供一批盐和药材。吴七郎连夜运进城地盐,就是为里奇军所准备。
柳红叶、吴越州、柳江清看到堆积如小山一样的盐包、药包、茶砖和丝绸,半张着嘴。再也挪不开眼睛,他们都过惯了紧日子,食盐和药材等物在石山都是极为珍贵之物,虽然柳红叶贵为大长老,每年所得食盐也不过一斤而已,一天只在一道菜里放盐,有贵客光临,才在两道菜上放盐。现在突然见到如此多的盐包,三人互相望着,眼神颇为复杂。
城内突然响起了几声激越清脆的钟声,然后人声喧嚣,侯大勇笑道:“城内百姓听说里奇部今日要来,箪食备酒,要到军营劳军。”
青城酒楼是灵州城内第二高大的建筑,六人站在窗前,街道地景致一览无余。只见街道上无数男女,手持桶、盆、篮诸物,朝训练营方向走去,其间有许多垂髫童子,在队伍中打闹追逐,不断传来大人的吆喝、斥责之声。
柳红叶和吴越州对视一眼,两人都是军政双通之人,虽无一言,心意却相通:灵州百姓此举显是有所准备,定是侯大勇的意思,侯大勇能有此心,也足见其诚。
柳红叶深深长揖道:“柳某替军士们谢过节度使。”
侯大勇习惯性地挥了挥手,道:“何谈谢字。里奇部虽离开故土百年,可是血浓于水,你们永远都是中华子民。”
柳江清才高八斗,满肚子文韬武略,向来眼高于顶,此时,见到如此丰富的货物,竟然有些腿肚子发软同。他突然触摸到父亲地内心:里奇部和黑雕军结盟,实是寻找新地生存之道。
就在里奇军入城之时,梁守恒召集灵州刺史府所有官员、小吏在府中议事。
梁守恒身着刺史官服,对着众多下属侃侃而谈:“里奇部本是江南世族,获罪后迁到了河套地区。唐乱之时迁到了阴山脚下。里奇部孤悬于阴山脚下已有百年,这些军士从未到过中原之地,节度使说了,里奇军士都是游子。今天是游子归家,我们灵州人要有一些做主人的样子,要让这些里奇军士有回家的感觉,按照前天的按排,让选出来的一千户人煮好饭菜,送到操场去,至于每家所花的费用,到时由衙门来补贴。”
一名瘦小的功曹站起来。道:“此事有何难,这一年来,灵州商贾云集,老百姓日子比平时好过许多,这一千户富裕之家也不在乎这一顿饭,至于补贴,有无皆可。”另一名小吏站起来道:“中午时间很快就要到了,事不宜迟。我们马上分头去办。”
论计谋。梁守恒不如赵普,论学识。不如霍知行,论判案断理不如钱向南,但是,梁守恒地优点在于办事四平八稳,公道正派,任灵州刺史以来,办事尽心尽力,在灵州城内很有人望。